摘自网络
螺髻梵王与秽迹金刚法门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若没有螺髻梵王释尊也不会化现成秽迹金刚开显这一殊胜法门.螺髻梵王后来更作为秽迹金刚的最重要的眷属和大护法,在秽迹法门中占有重要地位.1.螺髻梵王的出场:螺髻梵王是一位长有如海螺般旋转发髻的天王,是大梵天的身份,是初禅天之王,住于色界初禅之顶,也称娑婆世界主,可译为离欲、清净、高净等.(佛也是螺髻发,今杭州雷峰塔之银鎏金宝箧印塔和缅甸仰光之大金塔中均珍藏供养着释尊的螺髻佛发.)螺髻梵王在秽迹法中的出现一开始是个大反派.据唐朝北天竺国三藏沙门阿质达霰译《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所载:「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处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如来临入涅盘。是时有无量百千万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啼泣向佛四面哽咽悲恼而住…唯有螺髻梵王……前后天女,千万亿众,共相娱乐,闻如来入般涅盘而不来觐省……时诸大众……策百千众咒仙,往彼令取。到于彼处,乃见种种不净而为城堑……各犯咒而死…乃至七日无人取得……是时如来愍诸大众。即以大遍知神力。随左心化出不坏金刚。即于众中从座而起。白大众言。我有大神咒能取彼梵王。作是语已即于大众之中显大神通。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动。天宫龙宫诸鬼神宫皆悉崩摧。即自腾身至梵王所。以指指之。其彼丑秽物变为大地」。佛临涅盘时,别人都到了,很哀伤,惟独螺髻梵王不但不来,还纵情声色,不但纵情声色,还拒捕,令很多咒仙遇到他设的污秽防线咒术失灵,犯咒而亡.久攻七日不克,大众哀求--释尊一看不传一手硬的恐怕涅盘后镇不住啊--遂左心化出秽迹金刚,到了螺髻梵王的天宫,吹了几口气,手指了几下,就把螺髻梵王擒来了.接着宣说神咒,讲解功德,留下了破魔除秽的秽迹金刚大圆满神通陀罗尼.不过,《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好象并没有将法门说完,对螺髻梵王的处理也没有交代.跟着的一部《秽迹金刚禁百变经》就接着把整个的法门,尤其是印符等术说完整了.《秽迹金刚禁百变经》:"尔时金刚说此法已。大众倍加悲喜。及诸天龙大鬼神等。各奉圣言礼足而去."对螺髻梵王也没有提.2.秽迹金刚降伏螺髻梵王经过及释尊授记螺髻梵王将来成就清净光明如来据北海沙门元度辑《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真言法》载:"时有梵王名曰「救世」,启告「大权神王」愿得久住世间,拔济众生一切苦厄。是时神王为住一七日,与螺髻梵王及诸海会众说「法身无相」,淫嗔邪见覆蔽真如。如青天无物,黑云瞥起,皆汝心造,非从外来。满七日已,即入寂定。 次有化神王忽然乘空而至,手提贝多白毡数丈,香胶矾粉诸般颜色。右手引笔画出三面八臂九目大威德神王像,身青黑蓝淀。色赤发上竖,八龙缠臂,以为庄严。右一手开山印,二手金刚杵,三手宝铃,四手宝印戟。左一手都摄印,二手火轮,三手绢索,四手宝剑。左脚按阎浮界,踏宝石上。右脚印空翘立,吽光猛焰,作忿怒势。" 如是画已,复划「四大宝印」,书「四十二灵符」,指结「五印契」。悉皆付与螺髻梵王,受持奉行。尔时化王与螺髻梵王摩顶授记号「清净光明如来」已,遂隐本神王紫金光聚隐入金棺……" 上面对于秽迹金刚当时度化因缘、经过、结局交代得就比较清晰了.这是对《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内容的提炼。《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中秽迹金刚降伏螺髻梵王的记录就更清楚更完整。因
古汴龙华寺住持沙门智昌《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序》:"佛入涅盘现身神王顶光化佛说大方广大圆满大正遍知神通道力陀罗尼经。今此经中说大权神王降伏螺髻梵王。复次住世梵王启请。复化现出三头八臂忿怒相。执持器仗与前无异。本王寂定。次化王画出三头八臂。顶上化佛相仪。划四大宝印书。四十二灵符指结。五印契悉皆付与。螺髻梵王受持奉行。尔时化佛与螺髻梵王摩顶授记。号清净光明如来。已于是化王复隐入本王身中。本王紫金光聚隐入金棺。茶毗之后。各分舍利顶戴奉行。"
由此可见,螺髻梵王更是作为秽迹金刚首批摄受的门人,"受持奉行"秽迹金刚法全部法门(尊相、咒语、手印、宝印、灵符),并蒙佛授记作佛.
3.螺髻梵王于佛经中的其他记载
1)《维摩诘经》: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邱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是指按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佛告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者,三万二千诸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此处的螺髻梵王显然是菩萨化现的法身大士.维摩丈室中与会众中不论是显现什么身份,其实都是已断烦恼的菩萨化现.(初地以前的菩萨称贤位菩萨,次第调伏烦恼,多为凡夫;初地以上的菩萨称法身大士,分分断除烦恼.)现清净的梵王身,就是证明此娑婆世界乃清净刹土,是大乘菩萨代表诸佛菩萨立场以无分别智看到此世界本来清净,来纠正小乘罗汉认为是秽土之偏见.
2)唐天竺三藏地婆诃译《大乘密严经卷中妙生身品第二之余》:
"为是善现色究竟天螺髻梵王无色天作。为是一切诸天主等同心戮力而共作耶。为是此方及他方中诸佛菩萨以变化力。作是一切世间众像。而于此中起诸迷惑。是迷惑见如阳焰水。譬如瓶处为德所依。一切世间住于处者。非诸德者系属于德。亦非是德依于德者。展转合故众德集成。如是世间若干色像。为唯惑乱为有住耶。
.........
尔时净居诸天与阿迦尼吒螺髻梵王同会一处。咸于此土佛及菩萨生希有心请梵王言。天主。我等今者咸兴是念。何时当得陪侍天王诣密严土。尔时梵王闻是语已。与诸天众遽即同行。中路迟回罔知所适。梵王先悟作是思惟。密严佛国观行之境。若非其人何阶可至。非是欲色无色诸天及外道神通所能往诣。我今云何而来至此。复自念言。或天中天。假吾威力而能亟往。作是念已发声归命。即时见有无量诸佛在于道中威光照曜。时螺髻梵王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当何所作。而能速诣密严佛土。佛告之言。汝可退还。所以者何。密严佛国观行之境。得正定人之所住处。于诸佛刹最胜无比。非有色者所能往诣。时螺髻梵王闻佛语已。与诸天众寻还天宫。尔时净居诸天共相议言。螺髻梵王。有大威力而不能往。当知此土最为殊胜。但是得如幻三昧。诸观行人所行之境。如是称扬密严功德。其声展转靡不传闻。尔时诸佛子众来此会者。闻是语已益加欣敬。白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我等于法深怀渴慕。惟愿大明为我宣说。金刚藏言。佛所说法谁能具演。唯除如来之所护念。夫如来者于观行中最胜自在。所有境界不可思议。云何可为非观行人开示演说。时持进菩萨及须夜摩诸佛子等。复共同声请言速说。尔时神通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慈氏菩萨。紧那罗菩萨。及余无量诸菩萨众。复作是言。善哉仁者。愿速为说。是时复有无量诸天。于虚空中作天妓乐同心劝请。当尔之时螺髻梵王。承佛威力而来此会向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而说偈言
今此诸大会严饰未曾有
悉是尊弟子聪慧无等伦
皆于尊者处渴仰而求法
我今犹未知所问为何等
为问憍罗婆胜堕及顶生
乃至盛年马转轮王所作
为问甘蔗种千弓持国王
欲色无色中人天等之法
为问菩萨行独觉及声闻
乃至阿修罗星象等众论
惟愿如其事次第而演说
我等及天人一心咸听受
《大乘密严经胎生品第三》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王言。天主当知。众生之身九物为性。有为众相恒共迁动。大种诸色微尘之聚。以诸不净精血合成。为无量业常所缠覆。譬如毒树扶疏蓊郁。贪恚及痴而共增长。经于九月或十月余。业力驱驰生机运动。从于产门倒首而出。烦冤逼迫受无量苦。天主。此诸众生或从人中。或从畜生饿鬼罗刹阿修罗等而来生此。或有曾作转轮之王。乃至天中威力自在。或是持呪外道仙人并其眷属。或修禅者退失禅定。从如是等处而生此中。既生之已诸根长大。随所亲近宿习因缘而造诸业。复因此业轮回诸趣。若有智者遇善知识闻法思惟而得解悟。不着文字离诸分别。入三脱门见法真理。最上清净最上上清净。而来住此密严佛国。于无量亿诸佛土中随宜应现。天主。如是生者永得解脱生死险趣。名为丈夫名为智者。亦复说名天中之天。诸佛子众所共围绕。天主。胎藏之身虚伪不实。非自性生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何以故。无明爱业因相而有。若能了达悉灭无余。亦无名字及以分别。斯人即生密严佛土。天主。若诸定者住于三昧。心有攀缘即为色声之所诳惑。而生取着不能坚固。此即名为散动之道。是三昧力生于欲界及色无色。乃至无想众生之处。是人即为三昧所缚。若住三昧善调其心离能所取。离二取已心即不生。是名真实观行之者。若欲生于密严佛国。常当住此真实三昧
《大乘密严经显示自作品第四》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王言。天主。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生灭流转为无明等之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天主。世间因缘有十二分。若根若境能生所生刹那坏灭。从于梵世至非非想皆因缘起。唯有如来离诸因缘。天主。内外世间动不动法。皆如瓶等坏灭为性。天主。诸识微细迁流速疾。是佛境界非诸世间仙人外道所能知见。众仙外道为爱所缠。不能了知心相差别。天主。假使有人勉意勤行。歌赞祠祀毘陀之法而祭于天。经于一月或满四月。如是一岁至于千岁。生于梵境终亦退还。天主。汝不知耶。三毘陀行所得之果。譬如芭蕉性不坚固。天主。密严佛土是诸如来解脱之
处从智定得。若乐解脱应善修行。天主。密严中人无有眷属生死之患。其心不为诸业习气之所染着。如莲花出水。如虚空无尘。如日月高升净无云翳。一切诸佛恒共摄受。沐净戒流饮智慧液。得真实解度生死岸。天主。众生身中诸界五蕴识等众法。皆无所有。眼色为缘而生于识。譬如因木火得炽然。天主。一切境界随妄识转。如铁动移逐于磁石。又如阳焰干闼婆城。是诸渴鹿愚幻所取。此中无有能造等物。但是凡夫心之变异。天主。如干城之中人众往来驰骛所作见而非实。众生之身进止云为亦复如是。如梦中所见寤即非有。世间之人见蕴等法。觉心明照本来寂
静。天主。地等和合微尘之聚。若离于心即无所得。世间诸物可持举等。孰非大种之所合成。譬如风痰病缘惑乱见种种物。又如起尸无能作者。世间诸法悉亦如是。汝诸佛子应勤观察。天主。一切世间动植之物。譬如水沫共聚成形。瓶衣等想同于阳焰。苦乐诸受犹如浮泡。行如芭蕉中无有坚。识如幻事虚伪不实。天主。三界之中动不动法。同于梦境迷心所现。亦如幻事干闼婆城但诳愚夫。若诸佛子于如是法。能正觉知心无所畏。以智慧火焚烧一切。诸患因缘。即生妙乐密严之土。天主。一切世间皆无有相。相为系缚无相即解。相是心境心境不实。真实之法是智境
界。远离众相非心所行。天主。一切诸相是三界法。色声等法名之为相。诸根境界一切众生系缚之因。若能于相而不贪着。众缚悉除安乐自在尔时宝髻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坐殊妙座。向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而作是言。尊者。于诸亿佛国菩萨众中最为上首。成最上智了所知法。无量悉檀皆已明见。在瑜只众能净彼疑。善知众生身之本起。能于一劫或一劫余。以妙音词演而不倦。何故不为诸仁等说。离诸逆顺似非似因。真实之法令诸智者心净无疑。舍蕴因缘疾得解脱。法与非法是蕴因缘。生于此身及后身故。智能脱苦爱为坚缚。尊者。众生之心因色与明。作意等缘驰散
于境。其心速疾难可觉知。无明爱业以之浊乱。尊者。众生身中种种诸法。意为先导意最速疾意为殊胜。随所有法与意相应。彼法皆以意为其性。如摩尼珠显现众彩。如是之义仁何不说。又如众色摩尼之宝。随所相应种种明现。仁亦如是。具如来像住自在宫。诸佛子众所共围绕。亦应如是随宜说法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盘。是妙解脱是净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水不能濡风不能燥。非如瓶等勤力所成寻复破坏。非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宗及诸分是不定法。诸宗及因各差别故。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密严佛土是如来处。无始无终非微尘生。非自性生非乐欲生。不从摩醯首罗而生。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但是无功用智之所生起。出过欲界及色无色无想天中闇冥之网。密严佛土阿若悉檀。非因明者所量境界。亦非胜性自在声论毘陀如是等宗之所显示。乃至于资粮位智慧之力不能照了。唯是如来十地所修清净智境。诸仁者。一切凡夫迷于世间为业非业。我今当说
业非业义。令诸定者获于安乐。即说偈言
内外一切物所见唯自心
众生心二性能取及所取
心体有二门即心见众物
凡夫性迷惑于自不能了
所见众境界皆是自所为
瓶等相现前求之悉无体
诸仙智微劣不能明了知
舍于真实理而行分别路
是心有二性如镜含众像
亦如水现月翳者见毛轮
毛轮璎珞珠此皆无所有
但从病翳眼若斯而显现
瓶衣皆自识众生亦复然
虚妄计着人不知恒执取
众生及瓶等种种诸形相
内外虽不同一切从心起
此密严妙定非余之所有
若有能修行生于众福地
或生欲自在及以色界天
乃至无想宫阿迦尼吒处
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
如是诸地中渐次除贪欲
住彼非究竟寻来生密严
佛子众围遶自在而游戏
汝应修此定何为着亲属
眷属相羁缚轮回生死因
男女相耽爱精血共和合
如虫生臭泥此中生亦尔
九月或十月诸根渐成就
时至出母胎譬如虫蠕动
从此而长大乃至心了知
我观诸众生生生悉如此
父母无有数妻子亦复然
一切诸世间无处不周遍
譬如石女人梦已忽生子
捧对方欢乐寻又见其亡
悲哀不自胜忽然从睡觉
不见有其子初生及后终
又梦山川中田野村城邑
人众悉充满共营诸业务
彼此互相见犹如世所为
及从于睡觉一切皆非有
复有多欲人梦瞻于女色
姿容极姝丽服玩皆珍绮
在梦极欢娱觉已即无见
一切世间事当知悉如是
王位及军旅父母等宗亲
但诳于凡夫体性皆非实
汝于如是定何故不勤修
无量诸声闻独觉及菩萨
在于空闲处山林恒寂静
或住于乳海及以摩罗延
须弥与膑陀摩醯因陀罗
鸡罗婆利师乃至雪山等
或在劫波树波利耶多罗
拘鞞罗树下半柱婆罗上
食阎浮果味及诸不死食
具足诸神通而常修此观
过去未来世常坐于莲花
结跏身不动正定恒观察
诸根善调摄不散于众境
譬如象得钩离欲而三昧
世间若出世一切诸定中
佛定净无垢贪爱皆除遣
遍处无色定无想等禅中
见日月莲花水火虚空相
若离是分别其心不动摇
即于三昧中见无量诸佛
一时共舒手以水灌其顶
如是入佛地一切皆明觉
具足众色身随宜而普现
力通诸自在三昧陀罗尼
如是等功德莫不皆成就
分析于诸色乃至观微尘
自性无所有譬如彪兔角
无分无分者蕴有蕴亦然
同于幻所作一切皆如是
此中无业果亦无作业人
无能作世间设有非能作
能作待于作何名能作人
此言成过失说者非清净
若谓云何有水轮与地轮
及众生世间次第而安布
诸趣各差别彼此互往来
谁复作诸根随情取于境
此等皆分别展转而变异
同于乳酪酥如是生住灭
若业若非业于斯生妄计
定者常观此如梦与干城
众生无始来戏论所熏习
生起于分别种种众过咎
诸根犹如幻境界同于梦
能作作及业定者不分别
智慧微劣者妄生诸恶见
计有于能作作一切世间
或谓摩尼珠金银等众矿
鸟兽色差别刺端纤以利
此等谁所为当知无作者
世间非胜性微尘等缘作
亦非无有因自然而得有
惑心妄计者不知其体性
为业为非业如是而分别
如毒入于乳随变与相应
诸法亦复然分别常俱起
法性非是生亦非是灭坏
惑者不能了种种异分别
定者应观察世间唯积聚
若业若非业于此勿思惟
诸趣互来往譬如于日月
在空无所依随风而运转
业性甚微隐密严者能见
修行观行人不为其所缚
譬如火烧木须臾作灰烬
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
又如灯破闇一念尽无余
诸业之闇冥多劫所熏聚
牟尼智灯照刹那悉除灭
4.螺髻梵王身份解析
以上诸经皆是因为螺髻梵王逗机说法凑合因缘佛才说了很多很重要的法,可见螺髻梵王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世间梵王这么简单!大家不要抱持秽迹金刚经典中开始所造成的"螺髻梵王是大反派"之成见,那又何尝不是佛之加持,令娑婆众生得有秽迹金刚法传下?!
"秽迹金刚、八大金刚和空行母佛他们真正法体,就是禅宗所指的破了三关以后的「妙名真性」。报身是法身的色相身,亦是使者。譬如秽迹法中的螺髻梵王,其实也是释迦所化现,其目的是为了给众生显示佛法的另一幕剧而已。因为佛为救度众生,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因缘,就如同医生对病人用种种的药物来治疗,哪一种药治得了这种病,这种药就是此病人之特效药。譬如砒霜、马前之类的大毒药,善用药者,以之用来杀虫灭菌,乃是最好的药物。其实佛和魔乃是一线之隅,若众生明白了胜义菩提心(佛性)和世俗菩提心的真理,并能安住其中的话,那么此人就成了佛陀。"----释本学上师《秽迹金刚广论》
毫无疑问,螺髻梵王是秽迹金刚的大眷属、大护法!是利益众生的大菩萨!是未来之清净光明如来!故我等绝当皈依、礼拜、奉请、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