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於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断除六道轮回的苦,一定要断除攀缘的心。”
一位富有的长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决心好好修行,不再轮回六道受苦,因此对一切众生,完全没有考虑到好或坏、该做或不该做,只想:不攀缘。
从那时起,他对守门人说:“若有乞丐来要东西,你都替我拒绝。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想跟众生结缘了。”
这个消息慢慢传开,很多人就议论纷纷!说某某长者在还没有信佛前,那么有爱心、常常帮助人;但是信佛后,心肠如铁,看到婆罗门的修行者、生活贫困的人,一律拒於门外不肯布施。“这真的是佛陀的教法吗?”大家都很疑惑。
佛陀其他弟子听到了,就赶快去请教佛陀:“佛陀!您的教法是不是要我们断绝外缘,不能跟众生攀缘?”
佛陀说:“我所说的是要断除攀缘之心――对人我是非的执著、对名利地位的不断追逐,这就叫做不断攀缘心。有了不断攀缘的心,就会受六道轮回之苦。”
弟子说:“佛陀!那么某某长者所听到的佛法,是断章取义了!因为误解攀缘的意义,现在他心肠如铁石,断绝了对穷人的帮助。”
佛陀听了很无奈地摇摇头说:“众生愚痴,听法时总是断章取义――知其一不知其二,执在一端,而有偏执的心态。”
于是这位佛弟子便赶到长者家,告诉他:“你错了!佛陀的教法是要‘施而无所求,舍而无所求’;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守住这分无所求的心,不要有执着。”
长者听了赶紧请教佛陀:“佛陀!难道我真的听错了?”
佛陀说:“你不只听错,也做错了!要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必要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法。而在六度之中,又以布施为第一;你断绝了对穷人的帮助,是不对的。”
“可是佛陀,您不是说不要跟众生攀缘吗?”长者问道。
佛陀说:“我所说的是心不要攀缘――要用心去付出、去施舍而能无挂碍、无执著;能做到三轮体空,这才是真布施,若心有执著、挂碍,就叫做攀缘心。”
听法不能以偏概全,学佛一定要用智慧深思,体会人生正确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能用深度的智慧、冷静的沈思来分析,哪怕只是一句话也能“一理通,万理彻”;否则就会变成断章取义。
同样是佛陀说的教法,因为听法者用心程度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了解,而产生偏差。所以,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佛陀的每一句教法,并且用深度的智慧去分析。
一切随缘,不要攀缘。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
1.随缘就自在,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
2.莲池大师教给我们,真正修行人决定不攀缘,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学佛的人,五欲需要,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得过且过就够了。从今以后随缘度日,把整个时间用来念佛,要办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3.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事不如无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实念佛,没有比这个更好。做好事,随缘去做,决定不攀缘。什么叫攀缘?找事做就是攀缘。
4.事来了我不退让,我把它尽心尽力做好,这叫随缘做,不去找事做。找事做,那是好(hào)事,不是好事。攀缘,你那个心怎能清净?
5.真正念佛人要记住一个原则:少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
6.分内的事情要作,分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攀缘。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才会清净,无事找事,这是很苦的事情!印光大师一生不搞道场、不传戒、不收出家弟子,他一生没事!所以他那个佛号念得好,他念得成功。
7.要是常常攀缘,常常想如何把佛教来推广,不但不能帮助众生,自己也毁掉了。不要说是世间事情要放下,出世间事情也要放下,弘法利生这个事情也得要放下,随缘做,不要攀缘。攀缘就是放不下,这个要知道!
8.念佛法门,教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抱着一句佛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好修!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
9.随分随力,遇到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做;没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如果这个缘太多,找的人太多,你要有智慧,请别人去做去。这好!不要什么事情都揽着自己来做,那个麻烦就大,怕的是把你的清净心给扰乱了。
10.出世间法里面所有这些经论也要放下,不要再去搞了,费那些脑筋划不来!多看几部经不如多念几句佛,为什么?你多看经不能增高品位,多念佛会增高品位。
11.我们的目标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学佛的人在这世间,千万要记住:一切随缘而不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