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哈佛全体老师带领学生4月5日在武汉大学进行了一天的研学。研学包括:武大学霸和教授的讲座,以及武大的畅游。
1.武大学霸:通过实验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
2.武大教授:回顾武大历史,通过野史让孩子明白学海无涯
3.畅游武大:见证武大的历史,树立名校目标
武大学霸讲座
学霸简介:
王亦康,19岁,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二学生。现担任武汉大学创新实践中心科技创新部部长,学院辩论队成员。游学经历非常丰富,去过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上共16个国家。
在讲座上,学霸当场分享了自己在做纸钳子、超级疏水液滴等实验时遇到的困难,启发学生思考,灌输了不怕困难的思想。又通过小学《鸡兔同笼》课题,引起学生共鸣,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学霸的讲座,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
武大教授讲座
在讲座上,鲁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武大的建校历史和樱花的由来,让我们对下午的武大之行充满了期待。接着又通过提问,了解了大家喜欢的名着,喜欢的人物,讲起了一段我们所不知道的三国野史,语言幽默诙谐,带有趣味性,启发学生用辩证的思想看问题,多阅读。
在巴山夜雨会场听完学霸和教授的讲座后,我们通过武大的牌坊,进入武大校园,在桂圆食堂一起体验了一回武大食堂的饭菜。
武大牌坊
武大牌坊曾三度改头换面,但不变的是它的意义。牌坊前面是“国立武汉大学”,后面是“文法理工农医”,表示武大办学的理想规模。文革期间,"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被"武汉大学"四字所取代。取自1951年5月,毛泽东回给武汉大学农学院学生陈文新的私信信封上。
通过牌坊,进餐、休整后,我们开始了武大的游园。
鲲鹏广场
鲲鹏广场,得名于广场中心的鲲鹏合体雕塑,碑身刻有“北溟深广,鲲翼垂天,云搏九万,水击三千”。雕塑周围全部种植的是樱花树,樱花怒放时,立于樱花树下抬头便可见粉白的小花连成一片,遮天蔽日,使人如置身童话世界一般。
第一站鲲鹏广场,周围都是樱花树,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去的时候花期恰好刚过。
樱顶
樱顶,即武汉大学樱园宿舍的房顶,这里又被称作樱花城堡。樱顶之上有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能在老图自习,成为武大学子梦寐以求的幸事。
第二站樱顶,登上一级一级台阶,路过老斋舍,到达樱顶,远望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老图书馆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简称老图--被看作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这里不仅有藏书,有自习室,也是珞珈讲坛的主讲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
樱顶之上还有武汉大学的老图书馆,想要上去需要走过长长的台阶,意味着求学需要有刻苦的精神。
樱花大道
樱花大道,武汉大学着名景观之一。正名为樱园路,是武汉大学樱园的核心部分。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武汉大学被迫迁往四川乐山。日本人将老斋舍开辟为战地医院并在此种植樱花。战后这批象征日本侵华的罪恶之樱先后死亡。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友人曾赠与周恩来总理一些樱花树苗,周恩来总理将这批友谊之花转赠与武汉大学,植于武汉大学行政楼、新闻院、樱花大道等地。目前这批樱花树因为年龄原因也已经寿终正寝,但是"友谊之花二代"以及日本友人们后来陆续赠送的樱花树仍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绚烂开放。
下了樱顶,我们走过了漫长的樱花大道,虽然看不到樱花,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到小小的花蕊。
武大行政楼
武汉大学行政楼为武大早期着名建筑之一,由建筑美国工程师开尔斯等设计,上海六合营造公司中标承建,1934年11月开工,1936年1月竣工,建筑面积8140平方米,造价40万元,其中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资助12万元。竣工不到三年,就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医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工学院被撤销,学校便将工学院大楼改作办公大楼,并一直使用至今日。
第三站武大行政楼,登上台阶来到行政楼前,在高大的建筑面前我们显得非常渺小。
912操场
九一二操场就是武汉大学行政楼前的操场,这是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主席接见武昌大学生的地方,故名"九一二操场"。
武汉大学很大,用脚丈量很累,走过行政楼后,我们一起在912操场进行休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玩起了游戏,非常开心。
梅园小操场
梅园小操场位于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前后左右被鉴湖、李达花园、情人坡和奥场包围。也被武汉大学的师生简称为"梅操"。
最后一站梅园小操场,在这里我们拍了集体的合照,正前方是一个舞台,武大的学生非常认真地在进行节目的排练。
经历一天的研学,孩子们感觉累,热,饿,但这就是一次成长!因为在这里我们流下了自己的汗水,但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了前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