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观行信心,相似信心,分证信心,究竟信心

娑婆客amtf

观行信心,相似信心,分证信心,究竟信心


看第三段,观行信心

「若能念念观此心性,知其念即无念,不起无明诸颠倒惑。」

好的,那么「观行」就是你的心开始去「回光返照」,你遇到事情会怎样?…当然我们遇到事情,一个人开始明心见性、开始直下承当真如以后,他的内心还是在打妄想,妄想一个都没有少。但是他面对妄想的时候,态度不同了。

会怎么样呢?他观照真如的过程当中──「知其念即无念」,第一个「念」字,就是我们生灭的妄想。他观察这个妄想的本质,就是不生灭的心性。怎么观呢?前面佛陀有说过,你遇到妄想来干扰你的时候,你就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

是啊!你就问它的根源,因为妄想最怕你问它这一句话。身为一个妄想,它就是一个没头没尾。它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它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古人说: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妄想是善于伪装的一个东西,它没有一个实体,没有实体的东西…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嘛!因为它没有一个来处,这个时候妄想自然就会消灭了。

不起无明诸颠倒惑。这个观行,过去我们在佛学院的时候,我们在作僧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要求研究部的同学,要定期的闭关。闭关之后…出来,我们会跟他面谈,考核他的结果。

后来,我们在做僧教育的时候,发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闭关刚出来的人,他很怕受到干扰,比没有闭关之前,更怕干扰。那我们就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结果我们发现一个答案,就是说,你一闭关,你发觉你也是这样功课做得多,你内心会有一种寂静的相状出来。

这个有没有错,当然没错,功德相嘛。但是很多人不修理观、他不回光返照的时候啊,他住在寂静相,那糟糕了。一个人住在寂静相,就很讨厌那活动干扰的相状,那你这样子就变成冰块,那你就被定型了嘛。

你的内心就被定义做寂静相,那你什么都不能动啦,那你修行干什么呢?你不能广度众生啊。所以说:他的问题点不是寂静相,而是你要知道寂静相从什么地方来?是那一念心性!你要安住一念心性!我们这一念心性,经过修行戒定慧,加行能够产生寂静相。

但是你不能住在上面,你不住寂静相,你随时可以现寂静相。你回到山中没有人干扰你,你现寂静相;你来到人世间,你现出活动相,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所以:你安住一念心性的时候,你是怎么样?你什么相状都可以显现,但是你不属于任何固定的相状。这个就是「不起无明诸颠倒惑」——心中无住。

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方法,都是让你最快成就佛道的方法,这个乘叫首楞严王三昧。你从这个角度回家是又快、又圆满的。就是观其念即无念,这个生灭念头的本质,它的本来面目,是不生灭的一个离相真如。

看第四段:相似信心

「若任运消除粗染,净于六根。」

那么相似信心就是入圣位了。他经过前面资粮位的菩萨,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承当真如。到观行位─开始念念之间顺从真如,远离妄想,把心中的尘埃慢慢的脱离,把这个镜子越擦越干净。到了相似位的时候,他依止他的禅定,任运消除粗染(这个「粗染」是指三界的烦恼。),清净六根,这是入了圣位。

看第五:分证信心

「若入正位,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

分证就是分破无明、分证法身。他这时候,禅定加深,智慧也加深,入了整个法身的正位。从初地的净心地,乃至等觉菩萨的究竟地,经过了四十二个阶位,每一个的都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的法身,好像那个月亮慢慢、慢慢越来越圆。

最后看第六个:究竟信心

「若超过菩萨地,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性根本,常住现前。」

那么究竟当然是佛陀,佛陀整个心性完全开展,整个无始劫,所惹的表相尘埃,全部脱离,超过菩萨地。内心微细的妄想分别,究竟穷尽,现前一念心性光明的觉性,常住现前,把无始劫来,那种无量无边的尘埃,全部都脱离了。

那么:从净土宗的角度来看,你能够达到第三个阶位,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的临终就有把握了。我们不是断烦恼,而是要你观其念即无念,不随妄转,这是关键。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4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