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取悦自己的物欲,
不如取悦自己的胃口。
没了胃口,
再美味的食物都叫人食之无味,
于是食欲的养成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更需要一点智慧和理性。
素食并不等于粗食,
吃,不只是一种生活习惯,
更是生活这场修行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吃,不只是果腹,
更是通过品味食材本身的味道,
尽可能地不浪费一丝一毫,
从而和大自然有进一步的交流;
素食,是尊重大自然,
达到身心平衡的“精进”之道。
尊重季节、尊重天地、
尊重最天然的味道等理念,
不是佛教素食独有的精神,
而是所有食物烹饪共有的本质内涵。
通过食物,思索真味、
体察人生、回归慈悲本性,
是古朴而真切的饮食智慧,
对现代嗜吃快餐和工业调味的一代,
尤其值得深思。
食素并非一味地要求清规戒律、严令禁止,
而是心怀慈悲,顺应天地季节,节约资源,
突破材料的局限性,
制作出滋味丰富、让人满足的菜肴。
素食的热量没有红油赤肉那么高,
在使用低热量的时令蔬食与五谷时,
彻底发挥每一种食材所有部分的功用,
尽可能地不浪费一丝一毫,
从食物的各种元素中尝到自然之真味。
玉米可以与米饭同煮做成玉米饭,
可以搭配蔬菜,
玉米芯与外皮可以做汤头,
玉米粒打碎或碾碎后可作浓汤,
还可以和豆腐、芝麻一起凉拌。
有时候,人会无力地自怨自艾,
总觉得自己毫无所成,浪费人生。
实际上,
并没有所谓的荒废徒劳的时光,
在这些我们自以为浪费的时间里,
玉米芯却长满果实。
与其为未来而焦虑,
不如着眼于当下时刻。
那么,平淡无奇的一天,
也会成为支撑我的重要的一天。
制作食物时总是充满着智慧,
认可每一刻都是重要的一天;
为家人制作食物时,
不要一味地以自己的健康标准执行,
还需要多了解他人的喜好,
了解他人身体的需求,
料理人也自能得到幸福的回应……
思索真味、体察人生、回归慈悲本性,
如果能更有意识地带着思索体味的态度吃下每一餐,
那么,仅仅是平凡的一日三餐,
也能充满智慧、喜乐与幸福。
部份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