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真发心,真的接受佛的教导,就一定会认真努力的去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佛法落实到生活当中,这才叫真正的信佛、学佛。
1
信佛
就是相信佛,不排斥佛,觉得佛很神圣,很敬重佛。
很多信佛的人,是把佛教当成一种宗教信仰,把佛菩萨当成神灵,他们偶尔去寺院烧香拜佛,只是希望以此求得人天福报,获得佛菩萨的保佑加持,或者把佛当成心灵上的寄托,生活中遇到困难了,跟佛倾诉一下,希望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这类人的信仰,比较肤浅,非常表面化,非常功利化,容易走向迷信。
2
学佛
很多人把学佛当成很玄妙的事,其实并不是那样。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依据佛的经典,佛的教导,把佛法运用在工作生活当中,运用在为人处世当中,这就是学佛。
并不是说学佛就必须出家,必须上佛学院才行。只要听闻了佛法,然后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是学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佛。
以前想听闻佛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去寺院才行,现在很方便了,电脑上就可以学,手机上就可以学,只要你想学,学佛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网上想找哪部经典都有,想学哪个法门也都可以选择。
真的是太方便了,关键是你肯不肯学。
3
只信佛不学佛,不是真信
很多人信佛,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生活上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经常有人拿电视剧《济公》里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当借口,在他们看来,信仰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一回事,我心中有佛就行了,我不干坏事就行了,该干啥还干啥,两者不相干。
这种人的信佛,不是真信。真信哪有不真干的?嘴上说相信老师,背后却不按老师说的去做,和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叫相信老师吗?这叫欺骗老师。
4
只学佛不信佛,不是真学
有些人学佛呢,他不是想修行,也不是为了寻求解脱,而是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当成哲学,当成文学来看了,他是拿佛法来做研究的,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他并不是彻底深信佛法,只是抱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抱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心理,在佛法里找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这种心理。
还有的人学佛,现在很多人都称佛系,也有的叫小资佛法,就是把佛法当成心灵鸡汤了,只是利用佛法来宽慰一下自己,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把佛法当成装点门面、抬高自己学问修养的工具了。
这两种人虽然学佛,嘴里也可能说信佛,但在他们的内心里,还是不相信佛,所以这不叫真学佛。
5
真正学佛,一定信佛
真正学佛,一定信佛;真正信佛,也一定学佛。
如果一个人真的学佛,能够依教奉行,把佛讲的经教落实在生活工作当中,落实在言语心行当中,那问都不用问,他必定信佛,没有信佛的基础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真正相信佛,相信佛说的一切佛法,那也一定会去努力的落实在生活当中,因为佛把宇宙的事实真相都告诉我们了,利害关系都讲得清清楚楚了,你真相信佛,肯定不敢再干坏事,再不敢犯错误了,肯定要精进修行,真正为了脱生死而学。
6
真学佛和真信佛
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
真正的学佛修行,并不是刻意地追求什么。从广义来讲,修行就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非常平实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学佛说成是玄妙的事情,说学佛是为了成佛,听来非常遥远。但我们要知道,学佛修行也可以是十分平常的事。
平常到什么程度呢?正如古德们所说的那样: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佛是平常道,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自然。
当我们说到修行的时候,想到的往往只是礼佛、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不算修行?当然是修行。
有些人诵经,每天诵一卷《金刚经》或《地藏经》、《无量寿经》;有些人念佛,每天都要念几千、几万声佛号;还有些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做早晚功课。
这固然值得赞叹,但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念佛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读诵的经典或念诵佛号像银行存款一样越积越多,我们的修行工夫也就越来越深?
不是这样的!
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妄想,因此浮躁不安。这些烦恼从哪里来?都是自己东想西想地想出来的!妄想少,烦恼就少;妄想多,烦恼就多。所有从贪、嗔、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
所以说,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产生一念嗔心时,内心嗔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当我们起一念我慢或嫉妒心时,内心我慢、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增强。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念佛时,所念的每一声佛号,就是在我们的生命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当我们诵经时,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中种下了佛法的种子。
所以,我们是想让内心结出慈悲、智慧的果实,还是无明、烦恼的果实呢?
关键在于平时是如何熏修我们的内心。
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嗔恨、嫉妒,烦恼就会渐渐形成强大的力量,甚至完全左右我们的身心。
如果我们不断地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慈悲、智慧的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7
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义?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
皈依即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毀犯律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护。”
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
《瑜珈师地论》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善士即善友、善知识。
《瑜珈师地论》又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华严经》说:“……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有所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
又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为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因为善知识有大恩德,作弟子者应正念思惟,如法亲近。对善知识应作师想、父母想。应承事恭敬供养。
承事供养善知识是为听闻正法,正法是佛的教法,依善知识开解,学人依之起行。在起行之前,依所闻法理引起如实不谬的作意,即是如理作意。有此作意。则知见自能清净,不起颠倒邪见,而起如理正行。
正行,也即法随法行。法指涅槃法,最胜故。随法即道谛,它能证涅槃法,随顺于涅槃故。行是学人自心中受持此法,为求涅槃精进修行正道。是为法随法行。此为三皈后,所应行的四个次第。
佛陀说法四十九余年,说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佛弟子修行,无论是依哪个法门来修行,都离不开十善奠定基础。佛陀修到圆满,根就是十善,十善为地。
佛陀在《十善业道经》讲到“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在本经的后面讲到“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从十善到善法圆满,善法圆满就是如来果地。如来果地是纯善纯净。佛心无一念。佛法讲正念,正念无念,这才是正念。正与邪是相对的。
佛陀帮助众生,无论是示现什么样的身份,都用的是正念,用的是慈悲和智慧。诸佛菩萨来到世间度化众生,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心中无妄想、无执着、无分别,真实智慧起作用,就是无有一丝毫的妄念,是自然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
我们读经为什么不能完全理解经义呢?我们凡夫没有见性。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果地上的德能,我们凡夫只不过是没有恢复而已。所以我们读经要用清净心、恭敬之心,我们就会得利益。
无论是学哪一部经,一心来读,我们都会有悟处。如果我们读经,在经典里起了分别心,这部经究竟佛讲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分析就落在妄想里。这就是各人与各人的根性不相同,悟性不相同。悟性高的心地比较清净。
佛陀讲利根、钝根,利根的人悟入就快。利根的人心比较清净,分别、执着、妄念少,读经、听经很容易契入经典的境界。所以悟道、悟入。悟入,佛帮不上,要靠自己,佛陀只是开示讲解。
开示是帮助我们了解万法的真相,六道轮回,因果通三世,帮助我们去认识、了解。“示”是示现,做给我们看,是给我们做榜样。所以我们学佛就是遵循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教诲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方法,称之为佛教。
佛教是教化众生,佛菩萨是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还得需要一个缘分。佛教导我们修行人要广结善缘,如果你不与众生结缘你就无法度众生。为什么呢?没缘,众生不肯接受。所以我们经常介绍真诚、恭敬心非常重要。
当然,学佛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佛的教导,也不是说落实就落实的,总得要有个过程。
但只要我们真发心,真的接受佛的教导,就一定会认真努力的去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佛法落实到生活当中,这才叫真正的信佛、学佛。
别算命了,一起改命吧!
学佛,到底要不要有仪式感?
明白了这一点,你的人生彻底颠覆!
因为福报不够,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面对“垃圾人”,修忍辱是不是一种纵容?
亲身经历!“日行一善”到底有多神奇?
妙慧童女问佛的十大问题,我们的困惑都在里面
6位高僧临终遗言公开!40个字,读懂受益一生!
做好事,反而做出了烦恼?放下玻璃心,换颗菩提心
己亥年(2019)月光菩萨圣诞
暨中秋节供灯、放生法会共修
后天2019年9月13日(农历己亥年八月十五)是月光菩萨圣诞暨中秋节!应大众所请,积福慧启建2019年月光菩萨圣诞暨中秋节供灯、放生法会共修。祈愿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能消灾免难,增长福慧,灾星退,福星临,吉星高照,身体健康,心态平和,家庭和睦,平安吉祥!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随喜参与供灯、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