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对现状难以忍受,是因为没有以法摄持

佛教文库

问题:

师父好,阿弥陀佛!弟子发现了令自己更加向往的生活方式,对现状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并因此心情郁结。请问师父,弟子是应该调伏自己的分别心,欣赏现状而获得快乐,还是应该通过向心仪的生活方式努力而让自己变得快乐?感恩师父。

宽见法师:

我猜测这个令自己更加向往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指专门的修行吧。可能你觉得专门的修行是心仪的生活方式,而现状是你周围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佛氛围,这就产生了一种冲突和矛盾,让你感觉非常难受。你会觉得周围的环境、亲朋好友甚至家人都成为自己修行或者学佛的一个障碍,所以难以忍受,甚至把他们看成是魔障。这显然是错误的。佛法是世出世法,是圆融的,你修行真的修得好了,一定会让周围的人越来越欢喜,一定能降伏自己的烦恼,而不是相反。

首先你在知见上是完全错误的你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是矛盾的。我们讲以法摄持,就是用正法来贯穿、摄持自己,面对一切境界时始终保持一颗正念如法的心。不管是在寺院也好在外面也好,不管在什么环境里,没有绝对的对错,一切和个人的因缘有关系。有人的因缘让他现在不得不在世间上,有人的因缘让他可以到寺院里专门去修行等等,但这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要降伏其心,调伏自己的烦恼。

所有学佛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而不是去要求别人的。戒律是一把尺子,是来量自己的,不是来量别人的。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不会看不起没学佛的人,一个真正持戒的人不会看不起没有持戒的人,一个吃素的人不会看不起吃肉的人。不但如此,我们还会对他们生起慈悲心,因为他们没有学佛,就好像一个生了病的家人,他的一些行为、思想和语言离真理有很大的偏差,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他呢,是应该嫌弃他,抱怨他,甚至仇视他?还是说应该对他生起怜悯的心,想办法为他看病、找医院、找大夫?还是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

所以你在根本态度上其实是有问题,你认为两者是矛盾的。如果你真的向往如法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修行的生活方式,就应该以法摄持法供养。怎么法供养?恒顺众生。恒顺众生并不是一味地听他们的话,而是随顺他的善,不是随顺他的恶。更重要的是你心中不应该对众生生起嗔恨的心和舍弃的心。随顺众生即为随顺供养如来,众生比佛更重要。我们最容易产生怨怼心的是我们身边最近的人,你犯得着怨恨路人吗?或者说你怨恨对你提要求的人,路人犯得着对你提要求吗?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会对你提要求,哪怕很过分。所以我们现在这些所谓的对头,往往就是我们上一世的亲人;而这一世的亲人,我们也最容易产生怨对之心。

很多时候我们对现状越来越难以忍受,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以法摄持,没有在法上受益,没有得到力量。你真的在法上有了受益,一定会生起慈悲心的。记住,最大的神通是慈悲心!当然,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没有慈悲心不可能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不能成佛。《普贤行愿品》当中恒顺众生那一章没有众生就不能产生大悲,因为众生而生起大悲,因为大悲而生起菩提心,因为菩提心而成等正觉,所以没有众生就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不能成佛。所以要想成佛就必须要发起菩提心,要发起菩提心必须要有慈悲心,要发起慈悲心就必须对众生的苦而生起愿意救拔之心。所以没有众生就不可能成佛,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你还是在法上滋润不够,你真正要解决的是自己法的问题。你说要调伏自己的分别心,欣赏现状,这当然是对的,你的心现在没有在正法上,应该生起慈悲心,如果你有了这种如法的心,生起了慈悲心,自然就能发现到别人的优点,就能欣赏现状。通过向往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得到快乐,如果你向往的生活方式是指如法修行的话,那这两个是不矛盾的。

那些真正修行修得好的人,学佛学得好的人,他们一定对自己的生活、对周围的人产生更多的正能量,对自己的家人会更加的包容更加的慈悲,对周围人也更是如此。他们一定不会抱怨父母,不会对父母产生怨怼之心,一定不会仇恨社会,怨天尤人。他们一定是看周围人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可亲,越来越可敬。看到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恩,每个人都应该感谢,即使别人有些做得不对的地方,都很能包容很能理解这就是修行的一种表现。

在《法华经》当中有四个字来描写这样的修行,叫柔、和、善、顺,就是要柔和忍辱。所以发脾气、抱怨都是与修行相反的,这样将来修行能成功吗?如果没有调整方向,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将来要往生西方也是很困难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旦临终的时候,你很有心得的话,十大愿王真的能指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什么原因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其实就是十大愿王的终极,同气相求。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念佛想求生西方不可能的,尤其是临终那一念,虽说能带业往生,但那一定是生起了痛加悔改之心,对自己一生当中所做的错事感到了羞耻惭愧并且愿意改过,然后发愿往生请求弥陀的加被,那才有可能往生。我们现在如果对自己的现状,比如说父母、同事等生起了很大的怨怼之心,那说明你没有惭愧心、忏悔心,否则你就不会走到现在这样的境界里。所以还是要以法摄持,在法上加强熏修。

很多学佛人总是迷于具体的事相,但对于训练自己的心完全没有办法,或者说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诵了很多经,念了很多佛,干了很多事情,但是依然烦恼重重,没有找到降伏其心的方法。所以说佛法的重点一定是在心性上下功夫。佛法是心法,做事是为了炼心,借心以成事,借事以炼心,理和事是无碍的,甚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总是关注在结果上,想赶紧把事情完成,但是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没有注意到调理自己的心,变得非常的浮躁,甚至是充满了抱怨、烦恼,这叫舍本逐末、因指望月,这就非常可惜了。本来理和事是互相成就的,能由事显理,结果变成理事分离,所以这不叫理事无碍,这叫理事有碍。世间上看我们干的都是好事,但做事的过程当中却充满了种种的烦恼,这就是因为理和事是分开的,我们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我们不管念佛也好、修行也好、打坐也好、诵经也好、为大众服务也好,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这颗心。

曾经有人跟我讲:xxx特别不像话,要对他狠一点。否则的话他是不会改的,根据我的经验,这种人就得对他狠!我说:如果他真的特别不好的话,那么就是两种情况,要么就把他赶走,要么就把他留下来。如果要把他赶走,那我就不说了;如果你想让他留下来,那你就要帮助他成长,改变他的嗔恨心。如果你用你的嗔恨心去面对他,能解决他的嗔恨心吗?你骂他,他就能改变吗?或者你讨厌他,他就能改变吗?我们往往习惯唠叨,对谁有意见就唠叨谁。唠叨他,他就能改变是吗?我们很多人觉得唠叨多了他就改变了,说多了他就改变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众:不是)嗯,我们现在很理智,说明你们得到了佛法的摄持,但是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比如当你的脾气要发出去的时候,在那一刻你要尽快觉照:我不就是想让他改正吗?那么这样他能改正吗?不但改正不了,还成了冤冤相报何时了。

所以,一定不要有嗔恨心,哪怕确实存在棒喝的事情,有慈悲和智慧的棒喝那才有价值,才有意义。福报智慧都不够,你来棒喝一下,是否合适?可能未必。在大多数情况下,冲动是魔鬼,你在冲动、心情不平静的时候,不要做决定。我曾听人在生气的时候这么讲:下地狱我也认了,下就下!哎哟,这个话不敢随便说呀,心想事成啊!真的,这句话其实是在发愿,心里说也是在发愿,嘴巴说是心中的外现,我们讲话办事其实都是在反映自己的内心。人不要说狠话,你话说出来都有结果的,一一都要结果。你说:我跟你不死不休,下地狱我也认了!这个地狱的种子已经种下了,真是如此噢。

我对佛法的理解是一切奇迹皆可能发生。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学的无常法,无常就是变化,变化就是说一切皆有可能。当然,有些人觉得无常是坏事,觉得佛法是消极的。什么叫无常?好变坏是无常,坏能变好也是无常啊!我们现在是业障深重的人,因为无常所以我们可以业消福增;因为无常我们才会积极地种善因,才会得善果。如果不是无常,那我们就啥也不用干了,为啥?因为变化不了啊!

所以不管我们现在有多么差劲,不管我们现在业障有多么重,不管我们现在多么愚蠢,不管我们现在多么没有福报,因为无常,因为深信因果,因为皈依三宝,一切奇迹都可能发生。你看看皈依三宝有多大功德,你信吗?念佛一声,罪灭河沙,你看礼敬诸佛的《普贤十大愿王》,那真是惊天动地。如果你破罐子破摔,可能很容易发一句牢骚,那这一句牢骚都会结为种子啊!慎护自己的身口意。

我们的八识田里有无量的三界六道种子,三恶道的种子一定是居多的。所以希望我们一方面多种善因,另一方面不要造恶缘,尽量在临终的时候让善的种子先起现行,善的种子先起现行我们就有机会去忏悔,把过去那些恶种子给消灭。有些人他不明白,断恶,你断的是未来的恶,你现在不再造恶,可是你过去恶的种子还要结果的,怎么消过去的恶种子啊?你要想办法让你的善种子先起现行,比如先得个人身才有可能修忏悔,去把这些恶给消灭。

我们修行很大的意义是要把握住当下。你当下一发狠出来的那些恶言、恶语、恶念,都是不断刹那刹那之间在结三恶道的业呀!你要能有这样的观念,自然而然就会对因果生起敬畏之心,就不敢抱怨,不敢造次。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天开法语堂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