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经忏佛事与早晚课仪轨,在古代也经历了不断的调整、演变,每个时代也有所不同。弘一大师对经忏佛事与早晚课仪轨的一些文字有修改的建议,也提议应该把《无常经》作为早晚课的内容。请问既然佛法是因缘法,那么现在的经忏佛事与早晚课的内容,是否可以根据现代人因缘根基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对有人以诵读大乘经典来代替通行早晚课的做法,您有何评论?
的确,早晚课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轨迹,包括我们现在《早晚课诵集》,各地以此为蓝本会有一些小小的调整,但是总体上来讲早晚课的脉络是清晰、明确、一致的。比如,《早晚课诵集》中间都是念阿弥陀佛身金色。我们天开寺是早课念释迦如来;在五台山很多时候是念文殊菩萨;有些地方是念观音菩萨;要是在九华山估计要念地藏菩萨;峨眉山肯定对普贤菩萨就特别重视。
各地因缘不同的原因,可能与某位菩萨更有缘的。念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会不高兴吗?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会不高兴吗?不会的。其实佛佛一体,佛佛道同,你对一佛有信心,等于说十方诸佛也都感应到了。念一佛即是念所有的佛,念一佛菩萨名号就是念所有佛菩萨名号,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弘一大师对经忏佛事与早晚课仪轨的一些文字有些修改的建议弘一大师是一位现代高僧大德,他的建议自然有他的道理。我觉得他并没有否定传统的二课,而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增加读诵《无常经》。佛在世的时候,弟子们把《无常经》作为晚课每天都要讽诵。弘一大师是律师,也修净土,作为修净土的人,可以把这部经奉为晚课,每天读诵。
是否可以根据现代人因缘根基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得首推一个标准版吧。就像药方一样,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一个标准的药方,南北东西地域不一样,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一些增减。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就自己随意增减那也不行,还是得在善知识的指导之下去做一些增减比较靠谱。实际上,早晚课就相当于功课的样本,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一些增减。但是随便增减似乎也不适合,你可以在师父的指导之下来做进行。
有人以诵读大乘经典来代替通行早晚课的做法,您有何评论?我个人认为说补充更好。比如,你要是个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经是比较了解了,你可以做一些调整,有一些自己的功课;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小学生,甚至幼稚园的程度,就用读诵大乘经典把早晚课完全取代了,我个人认为未必合适。
为什么早晚课有《阿弥陀经》,有《心经》《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其他的经为什么没有选呢?肯定有它的用意。《心经》是般若类,《阿弥陀经》是净土类,《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是咒类的真言、咒类的加持。
孙思邈之所以被推为药王,就因为他拿出了《千金要方》作为一个样本,我们可以做增减。诵大乘经典肯定没问题,但是你选的是不是全面呢?作为初学者,其实很难拿出一个可以大家公认的样本。你能不能拿出一个标准的样本,就像刚才我们讲的《千金要方》,我觉得这个意义很大。
早晚功课是八宗总摄,你去选几部佛经,最多也就是今天读这几部,明天读那几部,或者主要读这几部,这个很难取代得了早晚功课的地位。
我们可以对早晚课做有意义的补充,念佛也好、诵经也好,但是以读诵大乘经典来代替早晚课,把现在的早晚课诵完全丢弃掉,我个人觉得不太妥当。你看我们大众阅藏没有废弃早晚课,包括蕅益大师阅藏念佛七也没有废弃早晚课。
而且,如果我们把流传这么长时间的早晚课丢弃掉,那真的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祖师大德心血的极大浪费。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天开法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