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学国语

智慧故事

学国语

粗相的行动出于微细的心念,

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

几年前,有一位老菩萨带着七、八岁刚上小学的孙子,到精舍见我。老菩萨告诉我,她的孙子年龄虽小,却很懂得做人的道理,还为她上了一课--

孙子平时在家里常常问她:「阿嬷!您怎么不会讲国语呢?」

老菩萨心想: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常常让孙子说不会讲国语,实 在很不好意思。于是她决定去上课,从最基本的国语注音开始学起。

但是老人的记性较差,有时会忘了怎么念,因此常常请教孙子。

有一次,她又忘了怎么念,于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叫喊着孙子:「来! 来!小不点!」结果孙子只看了她一眼,却不肯过去。

老菩萨又再次叫他,结果这回他连头也不抬一下,完全不理她。

老菩萨就走过去问道:「为什么阿嬷叫你,你都不回答?」

孙子:「您叫谁啊?」

老菩萨:「当然是叫你啊!你怎么不过来一下呢?」

「阿嬷!我不叫『小不点』!这样称呼别人是不尊重的。而且,您要我 教您读书,那我就是老师,您这样称呼我,那我讲的话您怎么会记得呢?学 校老师说过要『尊师重道』呀!」

老菩萨吓了一跳,心想:我的乖孙子真的很棒、真像个小老师耶!于是 她牵着孙子的手说:「谢谢你,小老师,为阿嬷上了一课!」

虽然这个小孩子才读小学一年级,可是因为他谨记老师的教诲,所以他 讲的话,连阿嬷都觉得很有道理。

我们待人处事应遵循「理」,像这对祖孙确实很明理啊!现在这位老菩萨国语讲得琅琅上口,这是因为她很细心,不论多微小的事都非常注意,即使是孙子所讲的话,也谨记奉行,因此能够学有所成。

平常一般人都生活在「粗浅事相」之中,例如言语、行动;很少关心微细的事物,比如自己的「心念」。其实言行举止皆由心念而生,心念正确,言行才能正确。所以,日常生活中须随时注意自己的心念是否有所偏差,不论讲话、做事,甚至走路、吃饭,一切行为都应谨慎如仪,这就是精进向道,时时刻刻沐浴在佛法清流之中。

反之,若一念懈怠,或贪、瞋、痴念生起,则易惹来很多麻烦,哪怕只是一句无心的话,也会带来误人误己的后果。所以日常生活中虽然多是粗浅的形态,但也要注意细微之处。

「一念之差,步步皆错」。粗相的行动出于微细的心念;微细的心念,是我们最应注意的,切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一切都是见微知着。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处处用心。

相关微文

文章点评
2023-06-15
修自己
修自己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详情>
2023-06-15
一杯茶
茶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 <详情>
2023-06-15
实实在在
实实在在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于是,一休说: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 <详情>
2023-06-15
福报不够
福报不够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人曾经在他的前世积累过很多的福报,另外一个人却没有积累过福报。积累过福报的这个人在这一世是位太子,从小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大方,广行布施;没有积累过福报的这个人这一世成为了乞丐。后来因为国家的一些问题.. <详情>
2023-06-15
在你心中的道
在你心中的道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过后,广钦老和尚第一句话就问说: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就回答说:现在在研究戒律和替佛祖做一点事,讲经说法。老和尚说:佛祖还要你帮他做事吗?你现在是为你自己做,不是替佛祖做的.. <详情>
2023-06-14
耀目光明
耀目光明前天晚上,宗萨仁波切慈悲接待了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一开始还蛮有点尴尬的,因为除了一上来的顶礼寒暄与同学们对仁波切的一番溢美之词之外,大家好像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有人说,仁波切你的书在大陆卖得可火了,我就买了一百五十.. <详情>
2023-06-14
蜘蛛的佛性
蜘蛛的佛性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燻托 ,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佛祖.. <详情>
2023-06-14
证菩萨位
净土一证菩萨位唐朝时,有位比丘尼,名叫净真,住在长安积善寺中,平时靠乞食度日,一生中从不嗔怒,深得忍辱波罗蜜。她诵金刚经达十万遍,又专精念佛,志在安养。显庆五年七月间,她染上微疾,告诉弟子说:「我在这五个月内,曾经十次见到阿弥陀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