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到佛教历史上的一代祖师,惠能大师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袭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
在求法之前,惠能本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樵夫,一天惠能在送柴途中,听到有人口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有所悟,决心前往黄梅礼佛求法,他安置好母亲,历经三十余日,终于来到黄梅礼拜五祖,跟五祖进行了一场充满智慧的对答。
五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洲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獦獠,gě,lio,意为打渔砍柴的夷蛮)
惠能的回答,直契佛法的核心,佛法讲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惠能虽一字不识,对佛法却有着非凡的根性,在这次问答中初显智慧,这也让他受到五祖的重视,安排他到后院碓房劈柴舂米,在日常俗事中修行,为后来的顿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惠能能够得五祖传法,继承祖衣,成为禅宗六祖,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一首偈子。在黄梅五祖寺,惠能勤勤恳恳舂了八个月的米后,五祖弘忍大师集合门人,让大家依据各自的修行体会,各作一首禅偈,以此来确定禅宗衣钵继承人,在寺院里德高望重。
呼声最高的教授师神秀禅师,在众人的期盼下作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令人诵读此偈,说依此修行可免堕恶道,有大利益,但对于神秀禅师,五祖嘱咐,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令他再作一首新偈子。
还未出家受戒的惠能,听到有人在诵念神秀的偈子,觉得神秀的偈语,虽然也有利于修行,但还未能契悟佛意,领悟心性空寂的道理,于是也作偈一首,请人代为书写在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偈语肯定自己身心的存在,认为只要不断修行,就能达到觉悟成佛,而惠能的偈子,认为自己的身、心,以及万事万物都是空幻不实的,只有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最终,惠能凭借这首禅偈,凭借自己对佛法洞彻的理解,赢得了五祖的赏识。得以继承衣钵和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