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力量无穷,是佛法的核心

佛经首页

研究佛学,甚至谈禅论道的人,有一个普遍的错觉:把禅宗的禅当成禅定。所以大家都在禅堂或佛堂教导坐禅、打禅,学些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基本工夫,在这个期间,穿插着教理的阐述,讲些《坛经》、《法华经》、《楞严经》的经偈,就这样称为禅观。

禅七是从佛七演化的,坐禅从日本洞曹宗引入,杂揉了经典的摘释,公案的剖析。外表上看来很有次序,也可以延长打坐的期间,对有闲、有钱的人的确管用。但是,这些根本不是禅宗的禅。

禅宗的禅是特定的指称,是摩诃般若,简称般若。教界又称为:自性、本心、实相、如来、涅槃妙心、菩提心、金刚心、如来藏。禅宗又称为本来面目、威音王那畔。这些都是随顺演法中的不同名称,不把它们确定了,难免不知下手,而且会以为另有所指。

摩诃般若是什么?

《金刚经》从第一句开始至最后一句,都是从名称角度来说明它,因为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唯证乃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心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是法身经,是启发我们法身的,所以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只要虔诚受持读诵,不加解释,自然受到法益。

般若如何研究?

《六祖法宝坛经》就是为了开发世人般若智慧而开演的殊胜妙法,其实,祂把《金刚经》的精神、修炼的方法、如何发挥经义等等,讲得非常详细。难怪这部《坛经》是中国人所有祖师论注中被尊称为经典的唯一一部,其它的著作只能列为论、录、铭。例如: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永明延寿的《宗镜录》、三祖的《信心铭》等,可见《坛经》在法界的地位。

想研究般若、实证般若的人,一定要好好持诵《金刚经》,详细研读《坛经》,低心下气地参访对这二部研究有素的长老,并且从实践中变化气质,好好参一参。

《金刚经》在扫除我人的法执与我执,如果边读边解释,徒然增加了法尘,毫无益处。《坛经》从大战略上启发我们的般若,用以印证《金刚经》,与一般论述不同。

例如印顺法师在《从般若经讲记》谈《金刚经》说:约修行趋果说名之为般若无所住;约望果行因说,名之为离相菩提心而已!难道离相菩提不就是般若无所住吗?何必在因果上论列,多此一举。他又说:

二道,为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的过程中,所分的二个阶段。从初发心,修空无我慧,到入见道,证圣位,这一阶段重在通达性空离相,所以名般若道。彻悟法性无相后,进入修道,一直到佛果,这一阶段主要为菩萨的方便度生,所以名为方便道。所以本经分明分为两段嘉祥即曾依此义,列本经的初问初答为般若道,后问后答为方便道。此二道的分判,极好!

经师论法就是有这个毛病,嘉祥是天台宗的,他们一贯分判佛说法的阶段性与契机性,而有圆顿、非圆顿之分,这是判教来论列《金刚经》,哪里是《金刚经》的本义呢?

《金刚经》是一部完美的天籁,从头到尾,本着诚恳无杂的心去持诵,就有相应般若的奇妙感应,因为此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要明白什么是般若吗?可以从《坛经》找到答案:

一、六祖夜半入祖师室,五祖为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悟,述偈: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有体有用。

二、惠明向六祖求法,六祖要他屏息诸缘,不生一念,在适当时机,向他一问: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此本来面目即般若。

三、怀让参礼六祖,询及般若智,但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再问:还可修证否?让答: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六祖说: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四、永嘉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六祖即大加赞赏。

五、一日,六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

以上随宜回答,完全符合《金刚经》: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因为此塔是无缝塔,自修、自证、自造。

这里,我们特别提醒读者,般若是人人本有的,只要去发现、证实并肯决,这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方法。六祖开宗明义: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那是符合佛陀的教示: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是禅宗的教外别传,禅宗的禅就是直指的般若自性,不是禅定,不是坐禅。

教内不太了解这一点,一律主张闻思修慧。

印顺法师就是一例。他说:初学般若,应先于文教听闻、受持,以闻思慧为主。经合理的思考、明达,进而摄心以观察缘起无自性,即观照般若,以思修慧为主。如得离一切妄想戏论,现觉实现,即实相般若了。(《金刚经讲记》,页八)他才做结论:观慧是因,实相是──非果之果,即是因得果名。

这是天台教观的转用,为了衔接,他不得不再说:实相不是所观的,但观慧却缘相而间接的观察他;为境而引生观慧,所以也可以假说为从境──实相般若而名为般若,这种连结是勉强的,观慧与实相如何划上等号呢?怎么不是相似般若呢?教内对这个问题避开了。

严格的说:所有的佛教经典都是文字般若,以文字般若,要能彻底明白,除非亲证了般若,所以五祖弘忍才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本心即般若。开悟见性指的是亲证了般若的心境,以这种心境去读经典,才会看到心坎里,将心而比心,走向菩提道。

未见性前,看经典似懂非懂,所谓观慧是很难完美的,是悟到相似般若而已。例如德山宣鉴本来是《金刚经》的义虎,夸称《金刚经》所示性相,唯他能评知。一旦面见龙潭崇信,却在半夜的纸烛明灭中见到本性,就把他对《金刚经》的注释一把火烧掉了。为什么呢?没见性前,东说西说,以为非常完美;见性以后,才知道那都是戏论,说不到经典的骨髓。所以,历来祖师很少著作,恐碍人眼目,增加法尘。

现在,我们就以《心经》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话,将印顺法师的译文与禅宗的观点比较,就可以发现教通与宗通差异很大。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此说观自在菩萨所修的法门。智慧,是甚深的。深浅本是相对的,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此处所说的深,专指体验第一义空的智慧,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得到的,故名为深。般若经里,弟子问佛:深奥是何义?佛答以:空是其义,无相、无愿、不生不灭是其义。这空无相无愿──即空性,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达的,所以极为深奥。十二门论也说: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他把这段话当作是观自在菩萨所修的法门,是甚深的空性,一般凡夫不能得到,说了等于没说。

在禅宗来讲,我们说过般若是禅,是三世诸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依据,它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一个见到般若真性的人,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分别什么是意识妄心,什么是真心,要践行以般若来主导我们的生命分际,不再受分别意识心的掌控。宗门称为生处(般若)变熟,熟处(意识心)变生,个人努力的程度不同,所获的果报成就也就不同,所以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般若。

这段话从慧解的人来讲,很难透彻的,只能在文字捉捕字义,但对见性的行者,那是很亲切的指示,只有把般若渐渐的与生命结合在一起,全生命与全感情的投入,创造出以般若为主体的生命,自然就不会被世俗妄心等所影响,而能照见五蕴皆空。宗门称为打成一片,洞山说二十年打成一片,香严说三十年打成一片,就是这个意思。

印顺又说:

真实的自我不可得,故五蕴皆空然若以甚深智慧来观察,则知任何作用与形态,都是依关系条件而假立的,关系条件起了变化,形态也就变化了,作用也就不存在了诸法的存在,是如幻不实的,需要在诸法的当体了知其本性是空,这才不会实有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他把照当做观察,观察诸法如幻,本性是空,依靠的是行人的智慧。因此,他把观照般若列于实相般若之前,主张渐修顿悟,但如何顿悟呢?一直没有答案。

但宗门另有一种看法。照是以般若为主宰的观照,不受识蕴的影响,所以能清楚的看到五蕴如幻如化,虽如幻如化,也能自在的把握当下,度一切苦厄。

教通与宗通都必须达到理事无二,也就是理事无碍。重点在既然理事无碍,就没有什么道理可以绕着转来转去。所谓理极必反,返于心行,这才是般若正眼与慧眼,不然难免落于佛学无有止境的演绎了。

我们无意论述个人的看法,但是佛教本来就是行门,在行中上上增进的,所谓五度还得以般若为眼呢!对般若经典的解释,甚至对所有经典的解释,没有获得般若正眼──法眼,怎么解释都是隔靴抓痒,抓不到痒处,这也是佛法和佛学的分界岭。

感到时人都想学禅,但禅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误以为禅坐、禅修就是禅。请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和心指的是什么呢?请问《心经》为什么说摩诃般若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禅绝对离不开现世生命的每一个当下的。

禅是生命学,不是学术,是我们的生命本质,是一种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知道,可以感受到的心灵状态,所以才称为摩诃般若──广大无边的智慧。

节选自澄海先生《身去身来本三昧》之十五

1
文章点评
2023-02-01
礼敬佛陀竟能得到这五种殊胜功德
【原文】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 <详情>
2023-02-01
远离妖媚的女人!这八种姿态为智者所厌恶
【原文】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一者嫉妒,二者妄瞋,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厌,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 <详情>
2023-02-01
震撼心灵的棒喝!人类贪图淫欲的恐怖恶果
【原文】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 <详情>
2023-02-01
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原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 <详情>
2023-02-01
《法华经》里的一个真相!
【原文】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沬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何为怨妇?
【原文】何等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瞋恚;昼夜求愿,欲得远离;虽为夫妇,心常如寄;乱头勤卧,无有畏避;不作生活,养育儿子;身行淫荡,不知羞耻;陷入罪法,.. <详情>
2023-01-31
若做到这四点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原文】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原文】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法华经》【注释】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要静..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