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旧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译“观自在”或“观世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称为观世音;观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法华经》中介绍:“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这是观音菩萨名号的由来与深意。观音菩萨又是西方三圣之一,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两大胁侍。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细介绍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表示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等不同身相摄化众生。新译《华严经》第六十八卷记载,观音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则都说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阿弥陀佛教化世间众生,也就是以西方净土作为观音菩萨住处。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主要为“观世音”。在《注维摩诘经》卷一中曾列举罗什的说法,认为:“世有危难,称为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故名观世音”有“观自在”的意义。唐朝的基大师在《般若心经幽赞》卷上中认为:“观”是觉照之义,即了达空有的智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的胜果。过去广行六度,现在得证果圆,慧观为先而成为十种自在。十自在是指:
一、寿自在:能延保性命。
二、心自在:生死无染。
三、财自在:能随意了而现,而布施所得。
四、业自在:惟做善事及劝他人为善。
五、生自在:随意欲能往,由戒行所得。
六、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现,由安忍所得。
七、愿自在:随观所乐而成就,由精进所得。
八、神力自在:起最胜神通,由定力所得。
九、智自在:随顺言音智慧。
十、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智慧所得。
基大师又认为,观世音菩萨位阶为补处菩萨,修道成证等觉位,具足上述十种自在的胜果,故名为“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