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学佛修行人请注意,这十大顽症必须要避免

佛教入门

一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求这个、求那个,求保佑升官发财、考上学校、事事顺利等等。

尤其一些人抱着和佛菩萨做生意的心情,今天烧一柱香,请佛菩萨帮我完成一项心愿,明天供几个水果,求佛菩萨保佑我什么什么,否则就是佛菩萨不灵,等等。

二瞋心学佛,好詈世人

有的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就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也是罪过,那也是罪过。或者只看到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片面地说世道越来越坏,人心不古等等。

这些人在生活工作中往往不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容易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忘记了菩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

三痴心学佛,迷信盲从

有的人学佛,很容易有迷信、轻信、盲从、依赖、偏执甚至狂热等心理。所谓依法不依人,但是一些人由于自己缺乏知见和分辨、判断力,不清楚自己的根机,也不能广学博究佛教义理。

因此,这样的人很容易随大流,盲目跟风,尤其容易对某某知名大师迷信盲从,有时比较偏激甚至走极端(宗教虔诚不等于偏执、狂热),而且对自己的偏差往往不自觉。

学习佛法有“四依与四不依”的说法,即:(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依义不依语;(四)依智不依识。(了义经,说示究竟显了之义之经典也。不了义经,谓隐覆实义,而为方便之说,不明了开显法性实义经典。)

四慢心学佛,心不皈依

有的人学佛,从根本上还存有我慢。在心底里没有虔诚皈依佛、法、僧三宝。有的人连简单的三归依誓愿也不发;有的人误解佛教为偶像崇拜;或所谓面子上放不下,不愿意拜佛、顶礼。

至于禅宗高僧,比如丹霞烧佛、呵祖骂佛等等,和上述慢心学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五疑心学佛,心存犹疑

有的人学佛,缺乏信心,对佛法、佛经半信半疑。往往以个人的世俗知见为标准去理解佛法、佛经,结果是这也不真实,那也不可能,不仅心存犹疑,而且难免在心底里不自觉地谤佛、谤法。

信(信心)、解(理解)、行(实行)、证(体证),是学佛修行的四个阶段。无信心,则其他无从谈起。当然可以在具体问题上发起疑情,这是学佛参禅的途径,与疑心学佛是两码事。

六边见学佛,执有执无

有的人学佛容易产生边见。所谓边见与恶见、不正见,意思差不多。执着于两边,所以称为边见,一般有两种:一是断见,即执无、执空;一是常见,即执有。

有的人一学佛,就是什么都是空,对生活、工作也很消极悲观。这是断灭空,是对佛教“空”的观念的误解。

有的人一学佛,就一心想进入极乐世界、净土,永远享福,或者片面地将轮回理解为灵魂永远不死。这也都是对佛教的误解。

以上六种偏差,是从佛教所说的六烦恼而言。所谓六烦恼,即: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六种根本烦恼。

七杂乱学佛,心无适主

有的人学佛比较杂乱,究其根源,一是知见不够,对佛教义理缺乏理解,对自己的根器也不清楚;一是定力不够,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参究佛理,更谈不上实修实证、做功夫。

见到禅宗,觉得禅宗好;见到密宗,又觉得密宗好;见到净宗,觉得净宗好,什么都想学,但什么又都没有认真去学。

对学理也一样,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学佛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门路,并“一门深入”。杂乱学佛与广学博究不是一回事。

八散漫学佛,不能精进

有的人学佛比较散漫,散漫与杂乱不同的地方是,杂乱是找不到门路,而散乱则是提不起状态,精神上懈怠、松弛、放逸,没有“如少水鱼”“如救头燃”的迫切要求。

因此平时学佛,只凭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宁愿把时间花在无益的嬉戏之中,也不精勤向道,白白浪费光阴。

普贤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九泥而不化,如犬逐块

有的人学佛泥而不化,不知圆融、灵活地理解和运用佛法。如果说痴心学佛、迷信盲从的人容易出现依人不依法的偏差,那么,泥而不化的人则容易出现依不了义经、依语、依识这三种偏差。

具体说,即:执着于佛的方便之说,不明佛法究竟实义;执着于佛的个别文字、语言,不明佛法根本宗旨;或者不明佛法的真智慧,以人间情识为依,喜欢以凡情俗智去度量佛法。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人的偏差也就是佛教经常说的“如标月指”,只见指头而不见指头所指的月亮;亦如禅宗所说“如犬逐块”,狗只知去追逐土块、石块而不去追逐扔土块、石块的人。

十纯为学术,买椟还珠

有的人学佛纯为学术,买椟还珠。这与上述泥而不化颇有一些类似处,都有点本末倒置。

不同的是,这些人往往是一些做学问的学者,他们的偏差主要不是执着于佛法的字面意义而不知圆融,而是执着于以世智辩聪观念去对佛法进行批判、考据,对佛法的修行道却不能身体力行。

不可否认,他们的工作有不少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佛教学者中有的人对佛教义理,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但是,如果仅仅着眼佛教幽玄精微的义理,或一些纯学术的考据、批判,于佛法的核心即佛教的修行道却缺乏信解行证,不能以除烦恼、求解脱、了生死为学佛的根本目的,则又无异于“买椟还珠”。

因为不管怎样,佛法不是拿来做学术的文字、理论,而是有助于获得生命之究竟解脱的法门,真正的佛法“可以明见,非时常真,来观可征,引导得果”。阿弥陀佛!

文章点评
2023-02-16
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佛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佛是全知,但不是.. <详情>
2023-02-16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想起了佛祖释迦摩尼。既然他老人家佛法无边,就一定能保佑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详情>
2023-02-16
不要把信佛信的那么痛苦
朋友发来短信,说她去五台山拜佛了。我惊问刚刚提拔为副处的她:你信佛了?!她回答说:也信也不信吧我是为我家小宇来拜佛的。我苦笑了。小宇,是她的宝贝儿子,.. <详情>
2023-02-16
求佛有没有用?
有人问:既然说佛陀是人不是神,那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我们求佛有没有用呢?我们应当了解,佛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清净自性。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 <详情>
2023-02-16
为什么要上香?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 <详情>
2023-02-15
中阴身与中阴身自救法
死后1--49天,称之为中阴身在着49天,死者的神识会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佛菩萨会变化成各种形象来救度众生!一.中阴身时真的会如此网页所云.会出现如许多的诸.. <详情>
2023-02-15
年轻人,你为何学佛?
龙泉寺在清风宜人的山里,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问我出口在哪,就在我带路的时候,她突然不解的问道:你这么的年轻啊,怎么也信佛.. <详情>
2023-02-15
恶业感应的凶兆
中阴身通常每七日一昏死又复清醒,极感不安,但因未修过正法故,觉得彷惺恐怖。如果在这时候,亲人因办他的丧事而杀生,例如杀鸡杀鸭以宴亲朋,他便会感应更凶恶..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