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第廿七课、禅宗(一)

入门首页

第廿七课 禅宗(一)

一、宗门禅节起源和特点

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载 (1):「梵王 (2) 至灵山 (3),以金色波罗花 (4) 献佛,舍身为床坐,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默然无言,一时百万人天,悉皆冈措 (5),独金色头陀 (6),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 (7),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8),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宗门禅 (9) 的肇始。然若再上溯其起源,则释尊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最正觉,即已启其端倪。所以此种禅法,无关语言文字,心缘动作,历代相传,只是以心印心,阐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0) 之旨,这便是宗门禅的特点。

二、禅宗传承及五家分灯概况

大迦叶受法后,成为禅宗初祖,后传阿难为第二祖,嗣递传至菩提达磨,为第二十八祖,此二十八祖,皆是单传,地点亦皆在印度,是为西天二十八祖。当梁代 (11) 普通 (12) 七年九月,达磨初祖 (13),泛海到中国广东,梁武帝派人迎至金陵,问答之间,帝不领悟,师遂渡江至魏,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后传法于二祖慧可,可传三祖僧璨,璨传四祖道信,信传五祖弘忍,忍传六祖慧能,是为东土六祖,合西天东土,共三十三祖。

六祖后,禅宗的承传制度,有两大变革:一因衣钵争夺剧烈,遂传法而不传衣钵,称师不称祖。二因单传的限制,过于狭窄,致使法雨不能遍施,由是乃打破单传的传统,改为广传。六祖的得法弟子,见于记载者,有四十三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为最著,怀让下出道一禅师,其传法弟子,竟达八十余人。后来由南岳与青原,所分出的宗派,有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临济之下,复出黄龙,杨岐二派,共七家,可见其传承之盛,兹将七家分派次第,列表于左:

三、真谛与顿教

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见中国有大乘气象,遂航海而来,专接利根上智,令脱名气习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直下与诸佛无异。当其至金陵时,武帝问曰:朕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答曰:并无功德。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帝又问:对朕者谁!答曰:不识,帝不能悟,祖遂渡江,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后传法于二祖慧可。上列武帝所问者,皆是俗谛,而达摩所答者,则皆是真谛,真谛才是禅宗的境界。

神秀禅师,为五祖门下五百人中上座 (14),时六祖慧能,原是岭南樵夫,亦参五祖,方在碓坊中舂米。一日五祖命门人各造一偈,以觇心得,神秀题壁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本不识字,闻之亦口述一偈,请张别驾 (15) 写于秀偈旁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遂传衣法于慧能,为东土禅宗第六代祖。上列神秀偈,是属于渐教 (16),而慧能偈则属顿教 (17),顿教才是禅宗的教法。

【注释】

(1)

此经有三卷,不入大藏中,王荆公在翰苑,曾见及之。其中多谈帝王事佛请问事,所以秘藏,世所不知,事见宗门杂录。

(2)

色界初禅,大梵天王的简称。

(3)

旧称耆阗崛山,新称灵鹫山或灵山,因山形似鹫,又山上鹫鸟多故得名,在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释尊常在其处说法。

(4)

波罗花即优钵罗花,是莲花的一种,金色者为人间所无,乃天上尊贵之花,梵王以之供佛,请佛说法也。

(5)

冈无也,冈措是没主张,或不了解的意思。

(6)

头陀即修十二头陀行者,详中级佛学教本第二课注三。摩诃迦叶尊者,身金色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修头陀行第一,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7)

佛心眼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深广而万德含藏,故曰藏,此即指佛知见实相之智。

(8)

禅宗向上的作略,离语言文字,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意谓在如来言教外的别传也。

(9)

禅宗所传的禅法,称宗门禅。

(10)

见性者,见一切众生普具的佛性也,此性即佛,名为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11)

南朝萧衍,受齐禅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都建康。即今南京,共四帝五十六年而亡。

(12)

是梁武帝的年号。

(13)

达磨在印度,为禅宗第二十八祖,后到中国传法,为东土初祖。

(14)

僧人居最高位者,称为上座,毗尼母经云: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二十夏至四十九夏名上座。

(15)

官名,为州剌史的佐史。

(16)

别于顿教之称,凡初说小乘,后说大乘,由浅及深的教法,称为渐教。

(17)

别于渐教之称,凡对于顿悟之机,直说究竟妙理,不经次第的教次,称为顿教。

【习题】

(一)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此事出自何经?

(二) 宗门禅的特点为何?

(三) 东土禅宗六祖是那六位?

(四) 六祖以后,禅宗传承制度,有那两种变革?何故?

(五) 禅门七家宗派,是何名称?

(六) 录出神秀及慧能偈语。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