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宇宙诸法的实相

入门首页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

诸行无常

诸行:指的是法界一切物质现象与一切精神现象

无常:指的是永恒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没有丝毫绝对的静止的空性。

在相对世间里。无论是有情生命的精神现象,还是物质现象,都在永恒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没有一法是丝毫绝对的静止。

诸法无我

诸法:指的是,组成世间物质现象的色法与一切精神现象的心法。

组成世间物质现象的色法与一切精神现象的心法本身,都处在永恒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没有丝毫绝对的静止。没有一个是常住不变的。所以诸法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主宰自己的我。

可在我们的眼前诸法确实存在,怎么会没有那?我们住的。我们穿的。我们吃的。我们用的等等诸法明明存在,怎么会没有?怎么会是空。怎么会无我?

是的,诸法确实存在,在我们宇宙法界间确实有我!

而宇宙法界间的我,是假合而成的。是不常住。不永恒的,终究是要破散。败坏掉的,是虚假不实的。由于我的不常住。不永恒。虚妄不实,所以说诸法无我。

而针对世间有情生命的我们而言,宇宙法界间的我,也是虚假。不实的我。世间的我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而成的,也是不常住。不永恒的,终究是要破散。败坏掉的,是虚假的。所以,针对世间有情生命的我们而言,也是无我的。

既然世间的我是不常住。不永恒。是虚假不实的我,那我们的真我那里去了?

我们的真我,就是具有真如种子的自性。只有我们清净无染的自性,才是真正地常住不灭。永恒存在的真我。

那是不是在我们世间虚妄不实的无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真实不虚的真我的存在那?

不是这样的,我们世间虚妄不实的无我就是真我,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世间虚妄不实的无我,是因为我们的真我,我们的清净自性的变异造成的。是因为我们自性染污造成的。是因为我们的清净自性变异后,与其它诸法四缘假和造成的。无我指的是四缘假和的我,的不常住。不永恒。虚妄不实。五蕴。四缘假和的无我中,隐藏着我们不生不灭。永恒常住的真我。

就象水结成冰一样,水结成冰后水依然是水,可它现在叫冰而不叫水啦。您能指着冰说是水吗?您能说水就是冰吗?(吃冰点。冰果他们的叫法不同。外在形式不同。固体。液体)可水与冰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它们的本质是半点也没有改变的。

所以,世间虚妄不实的无我,就是我们真实不虚的真我,只不过是真我象水变成了冰一样的变异而已。水变异成冰,是因为温度的改变,而造成真我变异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自私;由于我们执着外部事物;由于我们的妄想分别;由于我们追逐世间虚妄不实的物质与精神的享乐,这就是染。

由于染致使我们忽略了我们原本清净。原本至善的本性。由于我们的自私,使得我们为了自己穷力追逐世间虚妄不实的物质与精神的享乐,而不断地生起贪。嗔。痴念。我们就在这贪。嗔。痴念不断地生起与破灭之中,受着生死轮回之苦,受着种种生死烦恼于痛苦的逼迫。

所以,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只要您依佛法修行,除去自己的贪。嗔。痴念,除去自己的自私心,您就可以自性显现出来,您就可以成佛。道理就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所以,学佛修行一定要做到难行而行,做到行。走。坐。卧的极细微的言行净化。

在实践生活中有很多学佛修行者学了四法印后,就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想法,产生了厌倦自己的色身。放弃家庭。放弃社会。放弃亲情,寻求所谓的真我的想法与做法。(出家的行为)这种想法与做法是一种逃世的。执空的邪念,是对宇宙生命现象真理的无知。

因为,无论是世间的诸行无常的现象,还是诸法无我的空性,都具有真如的清净法性,都是清净自性的流露。而我们只是由于自私与对外部事物享乐的执着,忽略了真如法性,忽略了自己原本清净。至善的本性。

所以,佛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是要我们除去世间虚妄不实的我,是要我们来清净自己的身心,放下自己的自私与执着心。而不是让我们放弃我们在世间,对社会。对众生。对家庭。对亲情的责任与义务。

诸受是苦

生命体在相对的世间里,因为不断地受着世间无常。无我不实的逼迫,而起的种种感受都是苦。

为什么生命体在相对世间里的感受都是苦?

难道在相对世间里生命体就没有一点快乐么?

当然有!但是。世间的快乐是要依赖外缘而生的,都是依四缘和合而起的,是不常住。不永恒的。有快乐的外缘就会有快乐,失去快乐的外缘就失去了快乐。没有了快乐剩下的是失落。惆怅。烦恼与对快乐感受的惘然追忆。世间里的快乐不是真正彻底的快乐,世间一切快乐的背后都隐藏着痛苦,有多大的快乐就隐藏着多大的痛苦。(我们在上面的四圣谛苦谛中已经讲过啦我就不在说啦)

所以:生命体在相对的时间与空间里,一切感受皆是苦!

涅槃寂净(静)

涅槃是一种精神境界。

什么样的境界那?

就是我们有情生命从世间一切烦恼束缚中解脱出来,处在一个唯一绝对的。常住不变的。永恒愉悦的。能主宰自己的。至善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世间法。

世间一切法是无常。无我。不常住。不永恒。是苦。是烦恼,而出世间法是常。是我。是永恒。是愉悦。是解脱。是自主。是平等。

涅槃的境界,并不是脱离世间而独存的一个什么特殊的空间,它不与世间起相对。它是精神境界的超脱,是从世间无常。无我中看到常。看到我。并处在永恒愉悦的精神境界。

上面我们讲十二缘起的时候。说过导致我们生命现象轮回的是无明,无明导致行。行导致识。识导致名色直至一期生命的结束,重新又从无明开始一期新的生命轮回。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无明的那?

真如同时变异出了组成宇宙物质现象的物,与生命现象的心。无论我们执着于物质现象的色法,还是执着于生命现象的心法,都会导致我们的无明!所以导致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执着心!!!!!

而执着心,是由我们有情生命对外部事物的妄想分别所造成的。所以,妄想分别心导致了我们的无明。

涅:真如最初变现出来的最原始的生命现象的心,就是涅。

槃:真如最初变现出来的最原始的物质现象的物,就是槃。

涅槃的境界就是真如最初变现出的物与心。在涅槃的境界中生命体既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心。所以,在涅槃的境界中有情生命与宇宙诸法之间不起相对,心性纯净无染,没有妄想分别心,没有执着心,也就不会导致无明。没有无明就不会坠入生死轮回受种种苦恼的逼迫,这就是涅磐寂净(静)。

这四法印合在一起就是宇宙诸法的实相。

这四法印如果单独地来看,都反映不出宇宙诸法的实相,都是片面的,而且还很抽象,不好理解,能不能用一句话就可以将这四法印概括起来讲那?又好理解。又好记忆?有!!!!!!!!这就是心经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就是一切宇宙诸法。

空:就是宇宙诸法的虚妄不实的空性。

而这句话的关键就在异与即上。

异:是不同。不是的意思。

即:是转化的意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相对四缘具备下,宇宙诸法不同于虚妄不实的空性。虚妄不实的空性也并不同宇宙诸法的本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相对四缘具备下,宇宙诸法可以转化为虚妄不实的空性。虚妄不实的空性可以转化为宇宙诸法的本质。

简单地说:就是在相对四缘具备下有不同于空,空不同于有。有可以转化为空,空可以转化为有。

也就是说,宇宙诸法的实相是:宇宙诸法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着的,就在这永恒运动变化之中,宇宙诸法的实质是有与空。空与有的相互转化。有也不是宇宙诸法的本质,空也不是宇宙诸法的本质。宇宙诸法是非有非空的,执着有我们有情生命就会坠入生死烦恼与痛苦之中,就会做出数不清的业来。执着空我们就会坠入对宇宙诸法认知的邪知。邪念之中。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宇宙生命现象的真实道理,是为了修出我们永恒不灭。常住不死的真我。真实至善的我。学佛修行是为了学个真,是为修个实,而不是去执空。

佛告戒我们:

知空莫执空执空并未空执在消极业邪途魔道中空在破无常不空业随行为己或为他两道迷觉分。

知空莫执空执空亦邪径知空识妙有妙有正虚空以我知我空无我由我证如是应明了应无住生心。

无论是执着空也好。执着有也好。执着苦受也好。执着涅槃也好,都是执着。都是对宇宙诸法的片面认知。执着是由妄想分别生起的,有妄想分别就会坠入生死烦恼,就会受种种烦恼与痛苦的逼迫。执着空,就会坠入对宇宙诸法的邪知邪念之中,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执空,执空是一种邪念,执有会生烦恼与痛苦。

宇宙诸法是非有非空的,是不断地运动与变化的,是不断地有与空。空与有相互转化的。

非有非空不坠两边就是宇宙诸法的实相。

而针对世间我们有情生命,只有证得了涅槃的境界,才能消除一切苦的感受,才能证得不生不死永恒。常住的真实自我。

(我在举个实际例子大家就更清楚宇宙诸法的实相啦,就是西红柿)

这四法印是印证一切佛法真谛与谬误的尺子。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