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三界九地之图》详解,告诉你佛眼之下的宇宙!(附视频)

藏传佛教宁玛巴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所绘制。《俱舍论》是公元4至5世纪时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菩萨的著作,这部著作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图》是玄奘大师弟子宣传俱舍学说时所用的一种图解讲义稿,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佛教思想史图像资料。

俱舍学说流行于7-9世纪,但是看此文献图中的书法,则明显带有9-10世纪晚唐和五代时期的书风。法国国家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件文献,在文献表面托裱了一层薄丝绢,使得文献看似绢本。

《三界九地之图》(9—10世纪)

规格:213.6×29.3cm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三界九地之图》系一竖长卷,从下往上描绘了虚空、风轮、水轮、金轮、地狱、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所谓“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九地”,为欲界的五趣杂居地,色界的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下面对《三界九地之图》进行由下至上分成八段(1、虚空与三轮;2、地狱之门;3、须弥山;4、欲界六天;5、色界十八天;6、无色界四天;7、三界九十八烦恼;8、三界九地)进行解读。

1、虚空与风轮、水轮、火轮

位于画面最下方的几排条状,一条淡淡的粗犷的笔触以示风轮;风轮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虚空;风轮上方的波浪状内有一些水纹和水涡,以示水轮;水轮上有两排图案,每排有五个房屋状图案,这可能表示金轮。

依据《俱舍论》第十一卷的文字描述,三界九地,一切依托于虚空、也来源于虚空,虚空之上有风轮、水轮、金轮。

《俱舍论》卷十一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余凝结成金,此水金轮广,径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周围此三倍。论曰: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谓诸有情业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有风轮生广无数,厚十六亿逾缮那,如是风轮其体坚密,假设有一大诺健那,以金刚轮奋威悬击,金刚有碎风轮无损。又诸有情业增上力,起大云雨澍风轮上,滴如车轴积水成轮,如是水轮于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

2、地狱之

《三界九地之图》局部——地狱之门

地狱位于下部金轮之上,九山八海之下。画面中央是一大庑殿形建筑,屋顶有一对鸱吻。殿前和两侧绘铁门,殿前铁门上横挂一锁,殿两侧铁门上各竖挂一锁,另外绘城墙状的围墙。画面左侧围墙前绘一鬼(已模糊不清),上方竖写榜题“鬼趣”;右侧围墙前绘一马状动物,上方竖写榜题“畜趣”。殿前铁门下方亦绘一大庑殿屋顶,上有鸱吻一对。
画面上方中央有竖写13行榜题(从右往左):劫八无间一中劫六千七极炎热半中/劫四号叫四千五大号叫八千六炎/热万一等活寿五百岁/二黑绳一千三众合二千六青/莲花七红莲花八大红莲花一/炮二炮烈三蝎哲沾四哧哧凡五/虎虎凡百年除一粒后后倍/二十安页部陀寿量婆一诃麻寿/为一昼夜寿量亦同彼等活等/上六如次以六天为火唐煨尸粪锋/刃烈河增上七木奈洛迦八/增皆十六此下过二万/无间深广同。
此段榜题的后半部分与《俱舍论》颂文完全吻合,只是个别字有误。不仅榜题与经文颇吻合,其图像亦是依据有关经文所绘,如图中地狱的铁墙铁门画面两侧是“畜趣”、“鬼趣”。所谓趣,即众生所往之国土。《俱舍论》卷八曰:“趣谓所往。”“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即畜生;畜趣、鬼趣亦称畜道、鬼道。

3、须弥山

九山八海,位于地狱的上方,图像是以须弥山(亦称“妙高山”、“苏迷卢山”)为中心,周围绘七圈黄色环状以示逾健达罗山、伊沙驮罗山等七金山,七山之外有一状似围墙的铁围山,七山与铁围山之间绘四大洲。九山即须弥山、七金山和铁围山,九山之间即八海。

上述画面的中心竖写一行榜题“七金山”。画面左上侧(铁围山外)竖写三行榜题,从右往左书写“安页湿缚羯奴手毗那怛迦山尼民达罗山逾健达罗/山伊沙驮罗山去曷地洛迦山须达梨舍那于大州等/外有铁围山前七金所成苏迷卢四宝”。

四大洲位于七金山与铁围山之间的咸水海内。南瞻部洲绘于画面下方,状如车,其上竖写榜题“南瞻部州”;东胜神州绘于画面右侧,状半月形,其上竖写榜题“东胜申州”;西牛货州绘于画面左侧,状圆月形,其上竖写榜题“西牛俱州”;北俱卢州被图中须弥山所遮挡,在本图中未能绘出。

须弥山脚——九山、八海、四州

依上述风轮、水轮、金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州构成的国土,称为须弥世界。佛教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无数个须弥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须弥山腰:日宫、月宫、

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

须弥山山腰,日宫在右侧,圆形,内绘一三足乌,其上竖写榜题“日宫”;月宫在左侧,圆形,其上竖写榜题曰“月宫”。《俱舍论》卷十一云:“日月迷卢半,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没中,日出四州等。”

【日宫】

日宫在右侧,圆形,内绘一只鸟,俗称金乌,金乌形象原为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此后二足与三足并存,推测为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神鸟乌鸦,为区别于世间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故称三足乌。该图金乌居于日中,有二足,其上竖写榜题“日宫”。

日宫右侧竖写三段榜题,一为:妙高层有四(角)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八四二千量坚守及持鬘恒憍天王众。二为:寿命五百岁(这是对四天王天的注释)。三为:“日月迷卢半,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没中,日出四州等”,此句出自《俱舍论》第十一卷。

【月宫】

月宫在左侧,圆形,内绘树状物不能确认,一般在敦煌绘画中多绘桂树以代表月宫,有绘制精细者,桂树旁边有兔子,对于此图,有理由推测为桂树。其上竖写榜题曰“月宫”。

月宫左侧竖写四段榜题。一为:身长半里(这是对四天王天的注释)。二为:頞湿缚羯拏毗耶恒迦山居艮达罗山逾健达罗。三为:山伊沙驮罗山朅地洛迦山顶达梨舍耶于大州等。四为:外有轮铁围山前七金所成苏迷卢四宝。

位于榜题“七金山”之上的须弥山山脚间,在山前面绘有四层大庑殿状殿堂,每层屋顶均有一对鸱吻。殿堂中间均竖有榜题,自下而上依次为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与日宫、月宫相平行。

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

位于榜题“七金山”之上、“帝释宫”之下的须弥山山脚至山腰之间,在以山形为背景的前面绘四层大庑殿状殿堂,每层殿堂屋顶都有一对鸱吻。殿堂中间均竖写有榜题,从下往上为“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与日宫、月宫相平行。画面右侧竖写三行榜题“妙高层有四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八四二千量坚守及持鬘恒憍天王众/寿命五百岁”。另外月宫左侧有一行竖写榜题“身长半里”。

佛教的世界,一日月绕一须弥山,外围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须弥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两段,下段分为四层。第一层名坚守天,第二层名持鬘天,第三层名恒憍(亦译常放逸)天,为四天王所统帅之夜叉神所居;第四层为四天王天,与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须弥山顶为忉利天,此天与四天王天皆地居。

依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3、须弥山顶:帝释宫、忉利天、圆生树、善法堂

帝释宫、忉利天、圆生树、善法堂

【帝释宫】

位于“四大天”与“日宫”、“月宫”之上的须弥山顶,画面中央下部绘一大庑殿状宫殿,屋顶有一对鸱吻,殿前竖写榜题“帝释宫”,殿前两侧各绘一山峰。

【忉利天】

忉利天,殿后上部中央绘大庑殿状殿堂,第二层中间竖写两行榜题“忉利天寿命一千/秋身长一里”。

【圆生树】

即波利质多树;波利质多,梵语pārijāta或pārijātaka,pāriyātraka,巴利语pāricchattaka。系忉利天宫之树名。又作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树。意译为圆生树、昼度树、香遍树。以其为树中之王,又称天树王。

第三层殿堂两侧各绘一小殿堂,右侧绘一棵树,上方竖写榜题“圆生树”,“圆”字残缺但可以辨认,圆生树,有珊瑚树之称,此树在忉利天善见城之东北角,位于杂乱园与欢喜园间,周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茎枝叶花果皆有香气,能遍熏忉利天宫,故称香遍树。此树有神,名为漫陀,作伎乐以自娱,故成为三十三天娱乐之所。

佛陀曾在此树下为母说法三月。杂阿含曰:“一切树中,波利质多罗为第一。”俱舍论颂疏曰:“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由缮那,逆风时犹遍五十。”

【善法堂】

左侧绘一个小殿堂,上方竖写榜题“善法堂”,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外之西南角,为忉利天诸天众之集会所。每逢三斋日,天众集于此堂,详论人天之善恶,并制服阿修罗。依起世经卷六所载,此堂纵广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栏楯、七重铃网,皆为七宝所成,四方诸门皆楼橹台观,亦为七宝所成,其地为青琉璃宝,柔软细滑,触之如迦旃邻提衣。

堂中央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设帝释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又大唐西域记卷四载,如来往昔曾居于此堂,为其母说法。

位于“圆生树”后的山峰右上方,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然后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有守所住中宫名善/现周围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围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戏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东地有圆生树西南有善法堂帝释处中宫卅二臣位”。

《俱舍论》卷十一云:“颂曰: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中宫名善见,周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喜;妙池居四方,相去各二十,东北圆生树,西南善法堂。”


4、欲界六天

【欲界六天】

所谓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三十三天)前面已经介绍过,另四天位于忉利天之上,为四层大庑殿状殿堂,屋顶均有一对鸱吻,两侧均绘云彩。左右二侧有文字介绍,并有红线指引对应殿堂。

第六层殿堂前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欲界/六天”。

第三层殿堂右侧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夜魔天寿/命二千岁身/长二里”,左侧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兜率天寿/命四千岁身/长四里”。

第四层殿堂右上侧从左往右竖写四行榜题“欲界五趣/化乐天寿/命八千岁身/长八千八里”,其左侧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他化自在/天寿命一万/六千岁长/一十六由旬”。

上图为欲界六天的所在位置

以上为四天的榜题,而四天王天、忉利天在欲界最下方,可参考图片找到其位置。在欲界六天的右上方有榜题“一欲界五趣地”,即九地中的最低处、第一地——五趣杂居地。

九地之一 欲界五趣地

欲界六天的榜题文字

三界中的欲界:是众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人有五欲,《佛遗教经》有“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一句,五欲,是耳、目、鼻、口、心的欲求,即财、色、名、食、睡,是由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引起。为五欲所牵绊的人,其根源是不知足。类似于现代语言中的冒牌“刚需”,以得到为目的,以刚需为理由。持五戒,修十善,广泛布施,修“散”可入欲界天。

5、色界十八天

【色界十八天】

色界十八天即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和四禅九天。其图像位于欲界六天之上,计17层大庑殿状殿堂,图中有红线指引对应殿堂的介绍榜题。另有一层无想天殿堂平行于广果天殿堂,尾顶均有一对鸱吻,殿堂两侧均有云彩。各殿堂的介绍榜题可沿红线指引找到,这里不再一一说明。

右侧榜题,位于“圆生树”后的山峰右上方,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其下竖写四行榜题:

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有守所住中宫名善/现周围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围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戏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东地有圆生树西南有善法堂帝释处中宫卅二臣位。

在图片上,与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相关的榜题还有三处:

1、左下侧,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其下从左往右竖写两行榜题“四大州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俱同一成坏”。

2、右下侧,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俱舍云”,其下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瞻部州人量三肘半四肘东西北州人倍倍增如此/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色界逾缮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半半增唯无云减三”。

3、左上侧,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其下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北州定千岁东西半半咸南州寿不定后十初颇量/增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乘斯寿五百上倍倍增/色无昼夜殊胜寿命等身量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此四个榜题皆出自《俱舍经颂》。

以上四处榜题在图中的位置如下:

《俱舍论》第十一卷,“颂曰: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忉利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中宫名善见,周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喜;妙池居四方,相去各二十,东北圆生树,西南善法堂”。

上面是该图对色界十八天的榜题文字

无想天

色界,比欲界的生命层次要高,因为欲界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享受的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的,后者则是精神的。修“禅”可入色界天。

6、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位于“色界一十八天”之上,此图的最顶端。其表现形式比较特殊,只有几条榜题,没有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所居住的那种大庑殿状殿堂。中间连接色界的一条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非想地”、“无所有”、“识处天”、“空处天”;该竖长方框左右两侧又各有一条竖长方框,右侧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非想地寿命八万劫”、“六空处地二万劫”,左侧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无所有地六万劫”、“七识地寿四万劫”。中间竖长方框之上连接一方框,框内从右往左竖写两条榜题“无色界/有四天”,两条榜题间有分格线,榜题亦有框界。在此方框之上又绘一方框和三角形顶,顶部饰一摩尼宝珠,两侧有波状和云状图案,方框内从右往左竖写两条榜题“三界九/地之图”为全图题名。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是三界中最高一界。“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获得的果报。
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无色界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7、三界九十八使

【三界九十八烦恼】

使,即烦恼之异名,又谓作随眠。因烦恼紧随于人,系缚三界使不出离,昏滞如眠,故名使或随眠。

三界九十八使由以下二部分内容构成:

见谛门八十八使(欲界有三十二使,色界有二十八使,无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门十使(欲界有四使,色界有三使,无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为见思两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观之者。精识所治之惑。断伏无滥。故教门历三界五行。细分别十使。则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烦恼。通名为使。名烦恼者。类如前释。若离九十八使。则出一切烦恼。今依数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实论人。所解则异也。

在《三界九地之图》中,三界九十八使没有具体的图像,只是在显意识上,通过榜题形式将有关内容融进全图之中,同时从潜意识方面将有关榜题书写在全图的上端部分,从视觉上暗示九十八使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三界九十八使的榜题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位于顶端左侧,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修道断俱空烦恼有十”,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苦下具一切/集灭离三见/道除于二见/上界不行圭心”,其下则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欲界有四/色界有三/无色界有三”,再其下又从左往右竖写榜题三行“贪嗔痴慢/贪痴慢/贪痴慢”。

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之下,首先竖写一行榜题“欲界四谛有三十二/苦谛有十/集谛有七/灭谛有七/道谛有八”,在其下部有三行:“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贪嗔痴慢疑邪见见取”,“贪嗔痴慢疑戒取邪见见取”。

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平行相对应,位于画面右侧,只竖写一行榜题“色界四谛有二十八准上无色界”。

第四部分位于第三部分之上,并且与第一部分平行对应,首先竖写一行榜题“无色界有四谛计十八”,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苦谛有九/集谛有六/灭谛有六/道谛有七”;“苦谛有九”之下和左下侧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贪痴慢疑身见边见/戒取见取邪见”(“见取”与“邪见”之间右侧有倒乙符号“<”),“集谛有六”与“灭谛有六”下方中间竖写一行榜题“贪痴慢疑邪见见取”,“道谛有七”下方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贪痴慢疑/戒取邪见见取”。

另外,在“无色界有四谛计十八”之左侧亦竖写一行榜题“见修道断分别烦恼有八十八”。

以上,为见谛门八十八烦恼,加上思惟门十烦恼(欲界有四、色界有三、无色界有三),共计九十八烦恼,亦名三界九十八使。三界九十八烦恼没有具体的图像,只是通过榜题形式将有关内容融进全图之中,同时将有关榜题书写在全图的上端部分,在视觉上暗示九十八烦恼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8、三界九地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地」就是「境界」的意思,或是众生住的地方。欲界就是一个,欲界的众生都有五欲,所以它是一个。色界就是禅天,有四禅天;无色界有四空定天。这九个地方,或是九类众生住的境界,就叫「三界九地」。

【欲界】

欲界即具有淫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是指众生由于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所处的境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色界】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四禅色究竟天,凡有十八天。

【无色界】

唯有受、想、行、识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无色天、四无色、四空处。佛教认为“色”是质碍,无色就是没有质碍,而无色界是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

【九地】

九地是指众生于三界轮回中所处的居所或精神层面。其中欲界占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有四地,佛教讲究三界众生六道轮回,因此认为众生于三界九地,根据因果报应往返周旋,循环不断。

一、五趣杂居地:为欲界的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有情杂居之所。

二、离生喜乐地:离生喜乐地为色界的初禅天。

三、定生喜乐地,为色界第二禅天。

四、离喜妙乐地,为色界第三禅天。

五、舍念清净地,为色界的第四禅天。

六、空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第一天。

七、识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二天。

八、无所有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三天。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为无色界第四天——即有顶天。

(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10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