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什么是四念处?

佛教修行及戒律

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方可证悟初果。四念处能去除众生有常、乐、我、净四颠倒,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哀、祛除痛苦和忧愁,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四念处概说

四念处又称四念住,是佛教修持的入门方法。所谓四念处,就是对四种境界观察思维,安住心念,从而引发定慧的修道方式。

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它是以五蕴为主,而分身、受、心、法四方面加以思维观察。

简单地说,身就是色蕴,受就是受蕴,心就是识蕴,法就是想、行二蕴。

众生对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种颠倒妄见,以为自身是净的,感受是快乐的,心是恒常的,现象是有自体的,由此产生了贪爱无明。

四念处就是让众生认识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识是无常的,法都是无我的,从而减少烦恼,引发定慧。

身念处的修行

四念处的身念处是指:对于自己的行、住、坐、卧等明了,做到观身不净。

身念处的修行目的:通过观察自身和外身,认识到众生都是不净的。

修习身念处要从观内身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不干净的;然后观察外身,即他人的身体,这要从观死尸中去破除对他人身体的贪爱与执著,佛陀说众生的分段生死是既可悲又可怜的,由不得我们,死后身子变坏,剩下白骨一堆与尘土同住。

通过观察自身和外身,众生便可看到,众生的身体是由皮肤、毛发、爪甲、血肉、骨骼,五脏六腑组成的,没有一样是干净的,而且最终是会变坏的,是不值得我们贪爱与执著的。

受念处的修行

四念处的受念处是指:观察六根与外境接触时身心所产生的感受。

受念处的修行目的:通过观察六根与外境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发觉有受皆苦。

在认识了身念处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受念处,认识到感受是从六根而来,会产生快乐或苦恼,还要感受到不苦不乐的情形。

观察受的生起时,要知道它是从耳朵来还是眼睛来,还要知道它是怎样灭掉的。接下来要保持一心住在受念处,一心观察它,慢慢地就会发觉有受皆苦,因为受源源不绝而来,我们身不由己。

心念处的修行

四念处的心念处是指:当感受外境时,心的作用。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贪、嗔、痴等种种烦恼上。

心念处的修行目的:通过观察外境时心的作用,认识到心念是最无常的。

比如在静坐时,突然听到声音,是耳朵在感受,耳识在作用,心在耳朵上起作用,然后又跑到头脑中去想。这样慢慢地观察就会发现,原来心念在六根中跑来跑去,很快地生灭。佛陀说世界上生灭最快的就是心念,最容易观察到无常,所以要在心念处观察到心无常。

法念处的修行

四念处的法念处是指:法尘,比如想要骂人的心想就是法尘。

法念处的修行目的:通过观察五盖、五蕴、六根、六尘等,认识到一切法无我。

修习法念处,最先观察的是贪、嗔、睡眠、掉悔和疑五盖,因为这些使人没有定力,从而没有智慧。然后观察五蕴,还要观察六根和六尘,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一切法皆是生灭无常的,自己不能做主,处于不自在的状态,因不自在所以是苦。众生深深执着的就是我,只不过是法尘而已,所以要观法无我、一切法无我。

3
文章点评
2021-12-10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持戒守戒,则获以下十种利益。所谓持戒十种利益,是名十种利益,而非十种利益也。一丶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 二丶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具足戒?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十戒?
佛教的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不杀生禁止杀人,也不能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戒直接杀害,而且也戒杀因和杀缘,如卖猎枪的人则是间接助杀者。不偷盗偷盗的..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僧俗四众?
佛教按照年龄、性别以及遵守佛教戒律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把信徒们区分为四种人,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被称为“四众”或“僧俗四众”。四众,全称为“佛弟子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一、比丘,意思是乞士,年满20..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五乘教法?
佛教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人乘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三皈,是指皈依佛(导师)、..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居家八法?
佛教所说居家八法是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在《杂阿含经》中,有个年轻的婆罗门名叫..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色界四禅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 <详情>
2021-12-10
什么是四念处?
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