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如何才能如理如法的做到三皈依?

佛教常识

问:如法的皈依是啥?如何皈依才干取得皈依戒、皈依体?答:如法的皈依,在显教里即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经典中讲得很理解。首先要认识到佛是无上的导师,认识到法是无上的真理。区别理解它跟外道、跟人间的哲学、科学不相同的当地,理解它真实高超的当地在哪里。认知到这些今后的皈依,才是发自内心的皈依。如今首要的问题就出在皈依僧宝上。

啥是僧宝,经论里边讲了许多,并且讲得十分理解。僧分为四种或三种,能够作为皈依目标的僧仅仅贤圣僧或许叫做第一义僧。

第一义僧的最低规范是《优婆塞戒经》里所说的暖位,也即是说,修行最少达到四加行的暖位以上,才有资历做大众的皈依目标。而其他的佛经中也曾着重,小乘须陀洹向以上,包含四向四果;大乘初地以上,包含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都算作贤圣僧。

对于贤圣僧的规范,大小乘实际上是相同的。假如依照法相唯识学、中观的规范,在断烦恼方面,十地的初地欢欣地,也就相当于小乘的须陀洹向,这才是真实皈依僧的皈依目标,并且包含了出家人和在家人。在家人假如证到圣果的话,也归于第一义僧。此外,皈依僧指的是皈依贤圣僧的整体,而不是仅皈依某一自个,这点弘一大师讲得十分理解。

典礼上的皈依僧宝,作为佛教徒来说,有必要要有一个清净的比丘或比丘尼为之证实,证实你皈依了三宝,但不是皈依详细的某自个。但如今,许多信众不理解这个道理,许多寺庙的皈依都是皈依自个,皈依某一位师傅。弘一大师其时讲过,这是十分过错的。假如这么讲的话,就等于自个宣告自个是贤圣僧了。

第二种僧是福田僧,即具有正信和正见,持守戒律,没有犯四底子戒,没有被驱逐出僧团。这么的出家人也很名贵,堪做大众供养的目标,因而称为福田僧。假如从表面看是出家的和尚,但不具有正信和正见的话,严厉含义讲归于佛教中的外道,是不应该供养的。经典里边都讲得很理解。还有一种和尚,出家的动机是由于赤贫、饥饿,《涅槃经》里边讲这种人名为秃人,不名为僧,是不应该供养的。

言而总之,作为一个出家人,假如不具有正信和正见,而只具有出家人的踪迹,则或许归于外道,或许归于魔子魔孙,专门钻到僧侣部队中来破坏佛教。对这种和尚,既不应该恭敬,也不应该供养。真实皈依的目标是贤圣僧的整体。假如不皈依贤圣僧的整体,即便皈依的是出家人,是闻名的法师、活佛,皈依僧宝这一点也是不具有的。

更进一步讲,皈依贤圣僧,是要皈依贤圣僧的正见,而不是必定要拜他为师。贤圣僧讲的佛法是很精确的,由于假如没有证道,讲的佛法不也许百分之百精确。假如所讲的法中有百分之一的偏激,或许底子是过错的,就会误导他人,乃至置人于死地。可是,佛经里边讲得很理解,在家人即便证到圣果,也不具有做佛教典礼、法会的资历。

在家人不能给他人授三皈依戒,可是能够给他人授菩萨戒和密宗的戒。密宗的戒和菩萨戒是一切的在家人都能够教授的。《菩萨本业璎珞经》说:夫妻、父子、朋友能够相互授受。弘一大师也说过,比丘戒是绝不也许得戒的。由于比丘戒有一个集体,要一代一代不断这么传承下来,你是皈依这个集体,不是某一自个。

假如这个集体的传承中止,你就不也许得戒。所以南传佛教许多国家不供认我国有比丘。其时太虚大师请来了五个南传佛教僧侣,他们在上海看了半年,不供认我国和尚是比丘,所以就回去了。由于汉传佛教守的戒律和生活方式跟他们不相同,所以他们不能供认。所以藕益大师先自称是一个沙弥,后来自称是出家优婆塞,不敢自称为比丘,由于传戒的集体不行资历,不能得戒体。

当然,这是祖师这么严厉请求,咱们不能这么请求如今的僧众。可是在家人即便证得圣果,也不能在佛教的寺庙里,到讲坛或戒坛传戒。在家人不适合掌管显教的法事,可是能够掌管密教的。作为在家人,在这种场合,必定要对出家人十分敬重,坐的时分或许作法的时分必定要把出家人请在上面,对他十分尊敬,由于他们在事相上代表僧宝。

4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