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智仁波切以一个譬喻说明了自他相换的标准:有五个放牧的人,其中却只有一个人有一件仅够四个人使用的雨衣。当他们遇到一场大雨时,雨衣的主人就把雨衣让给其他四个人,而甘愿自己挨雨淋。如果在一切实际行动当中都能够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相换之心。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譬喻而已,若只是让雨衣这件小事,那我们肯定也做得到。另外,在某些事情上,我们也有可能做出相似的自他相换。比如,对于一些比较轻微的痛苦,如果需要两个人中的一个来承受,那么其中对大乘佛法稍有概念的人,就很有可能站出来说:“我可以替他受苦。”但实际上,只有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够这样去做,才是真正的自他相换。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自他相换呢?非常难!不过,现在做不到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修行的目标。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呢?只有在登地以后。当我们证入第一地时,便完全破除了我执,那时就不在乎自己,而能够完全做到自他相换。
但在此之前,作为一介凡夫,要真正做到自他相换,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入菩萨行论》中也讲过:一般凡夫对于这些无私利他的心行,不但是为了他人想不出来,即便是为自己,也连做梦时都不曾梦到。
因为这些崇高的思想与凡夫的自私心差的太远了,然而,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达不到标准,而是不往这个方向努力。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很多人不但做世间法是为了自己,而且连出世间的闻、思、修,也全是以自己为中心,这就是当前我们修持大乘法的最大障碍。
所以,尽管我们现在不能完全接受这些思想,但仍要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