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学常识:佛教中清明节的意义

佛教常识

 由于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此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类,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的习俗大约始于周代,是一个充满祥和惬意气氛的节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时的清明节,是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最宜扫墓祭祖、春游踏青;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活动,增添情趣。二零零六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到清明习俗的由来及演变,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相传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十九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后来重耳返国即位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不求名利的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隐居。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样也找不到,于是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不已,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因此,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而在寒冷的冬天,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同时也为了防止寒食伤身,于是就定了郊游、踏青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以增加抵抗力。

汉代以前,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三月里,还有一个“上已节”,节日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其日子正与寒食及清明重迭。“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这首唐朝羊士谔所写的诗,就画意般地歌咏了人们在清明这一天走出家门,到青山远村折柳、踏青的情景。“上巳”,指的是农历的阳春三月。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今天,上已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到了唐玄宗时,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由于寒食节的日期,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两天,所以,后世便逐渐把寒食扫墓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节与清明节已合而为一了。所谓“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诗人高菊卿诗句),其实“祭扫”(拜祭、扫墓)只是清明其中的一项活动,真正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时令乐趣的是“踏青”、“春游”、“折柳”、“拔河”、“蹴鞠”(踢足球)、“放风筝”和“荡秋千”等重要内容。由是,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提升为重要的大节日,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节中的若干习俗仍传承下来。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怀,还融合了踏青赏春的欢乐;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别具意义的节日。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代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深层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国传统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落实了中国圣人孔子与佛教始创者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六世纪所提倡的孝道。人们会在当天前往祖先或亡者的坟墓、骨灰塔祭拜打扫,并以亡者的名字做功德。

孔子与佛陀虽分别住在中国和印度,但两者却生存于同一时代;孝道是两者为促进人间和谐,共同提倡的教义。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已根深蒂固地融入中国人的社会体系,以致每个人都明白到自己在清明节对祖先所应尽的义务;其文化意义正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文内涵所在。

在佛教的《善生经》中提到,为人子女的义务就是时常做功德回向给已故的父母。因此,身为佛弟子者应在清明节追思怀念已故的祖先,并以亡者的名字做供养来帮助他们解脱。是故清明之际,佛教各大道场都会举行清明思亲法会,超度十方六道亡灵,而居家佛弟子则可以实行以下的项目:

一、到祖先灵位的坟墓、骨灰塔等地做打扫和拜祭。

二、到寺庙为往生者做超度法会,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三、为亡者受戒,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四、为亡者做任何功德,如供僧、点灯等,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五、为亡者做一切善行,如放生、布施等,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因此,在清明节的时候,除了扫墓及祭祖以外,应遵循祖先的教诲、发扬祖先的美德,并且将一切善行功德回向给他们,令他们早生净域,离苦得乐,这才是实践孝道最具体的表现。

9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