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开端于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时刻传播开展,而构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跟着很多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部派思维与中国民族文化相触摸,通过长期间的吸收和消化,取得了创造性的开展。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期间,是中国佛教极盛期间,在这期间,思维理论有着新的开展,各个宗派先后鼓起,呈现百花争艳的现象。
由于传入的时刻、路径、区域和民族文化、社会前史背景的纷歧样,中国佛教构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区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曩昔汉传佛教呈现过很多派系,如今盛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露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即是一般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1. 三论宗(法性宗)
“三论”宗主要根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讨传习而构成的宗派,由于是根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终究。
真俗二谛的“谛”字是实在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理,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理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贰,真俗不贰即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即是此宗的中心思维。此宗侧重从真空理体方面揭破全部世出人间染净诸法缘起无自性,五阴十二处等虚妄不实,完全破除利诱,然后树立起无所得的中道观,以求完成其无碍摆脱的主旨。这一宗,实践即是印度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2.瑜伽宗(法相宗)
瑜伽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建的宗派。此宗主要根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由于是依弥勒说、无著记载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底子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中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主旨。
其间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别离、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对世出人间全部法的归纳,“名”和“相”指人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别离”指大家的片面能对事物别离知道;“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照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识”是了别知道的意思,又名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知道效果,共有八种,即是前面罗列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魂灵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肯定的实在叫法无我。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化分析诸法性相,说明心识缘由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果摆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树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是法相宗祖庭,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为唐玄奘三藏法师翻译佛经的译场。玄奘创建中国佛教法相宗,此寺为法相宗祖庭。日本佛教法相宗亦以此寺为祖庭。
3.露台宗
露台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根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开展的各派思维,重新加以系统地安排而构成的思维体系,由于开创人智,住在浙江露台山,所以叫露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专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维。
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纷歧样的期间,称为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的称号都是佛经的称号,建议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期间的领域,所以叫五时。
教理的内容上露台宗把佛教分为浅深纷歧样的四个等级,即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称为“化法四教”。藏教是声闻小乘教;通教,通前小乘,通后大乘,通大小乘的大乘初级名为通教;别教是纯大乘教,但别离诸法各异有碍名为别教;圆教是大乘圆融无碍、满意无缺的法门称为圆教。藏、通、别、圆即是以从浅至深为次序的四教。此宗又从佛陀说法的机感纷歧样,将佛的教法分为顿、渐、隐秘、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
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此三观能够于专心中取得,名为专心三观。三谛圆融:真理、俗谛、中道谛叫做三谛;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圆融三谛。专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说明诸法无碍,事理圆融。露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其他宗属前三教。此宗总结了以前各派的思维,将佛教教义加以精细的调整,开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现了中国首创的大乘思维。
浙江国清寺是佛教“露台宗”的发源地,又是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土而闻名于世。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创建。日本佛教露台宗及日莲宗均以露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4.贤首宗(华严宗)
贤首宗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化的研讨和精辟的分析,是在前人三论、露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开展的根底上构成的一个思维体系。此宗以五教来判摄全部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维。
贤首宗把佛教分作浅深纷歧样的五种教义: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端初级期间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期间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彻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满意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由于比前露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
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一起表如今全部事物中,也一起表如今一个事物中。无论在全部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一起具足、互融互涉、互相无碍的,从此能够提醒出法界缘起的道理。
十玄门是:一、一起具足相应门,二、因陀机关境地门,三、隐秘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纷歧样门,八、诸法相即安闲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这十玄门总的含义是显现华严大教关于全部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一起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
三观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树立,分析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维,虽然导源于《华严经》,而实践为中国所首创,它的法界缘起、全部无碍的学说大大开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维。
陕西长安县华严寺是华严宗祖庭,坐落陕西长安县少陵原半坡的华严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三祖法藏是实践开创人,葬于华严寺南、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顺禅师塔,西为四祖清凉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淑其学,住五台山清凉寺,撰新译《华严经疏》等,后世称之“清凉大师”。
5.禅宗
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心在一法境上专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品种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序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即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序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彻悟的祖师禅。
相传禅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曩昔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绳尺,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般若》即是此宗的经典根据。今后更有《六祖坛经》和很多“语录”的呈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根据。
禅宗和净土宗一样,一向是中国撒播最广的宗派。在八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约606-706 一派建议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638-713 建议彻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即禅宗鼻祖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时的偈语“一花开五叶,成果天然成“。
南宗六祖慧能弟子中,有南岳怀让(667-744)和青原行思(?-740)两大支系,由这两大支系又分红五宗七派。从南岳先分出一派外沩仰宗,次又分临济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云门宗、高眼宗。由两系分为五宗,今后又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都曾昌盛一时,通过一段期间有的就衰绝不传了。后来的禅宗只需临济、曹洞两派撒播不停,临济宗更是兴隆。近代一切的禅宗子孙,都是临济、曹洞两家子孙。
河南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创建禅宗,为中国禅宗各派的一起祖庭。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6.净土宗
净土宗是依《无量寿经》等发起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主旨而构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其他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祗劫尴尬行道;说修净土法门终身诚恳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永不退转为易行道。因而,此宗建议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神仙世界。净土宗的特色简略易行,普能摄受广大群众。修学此宗纷歧定要灵通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需信愿具足,专心念佛,一向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当然平常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广泛。别宗的专家,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到特别广泛的盛行。
中国净土宗发起人是东晋时慧远大师(生于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卒于安帝义熙十二年,333-416),于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在卢山结白莲社,与友人同修净土,这是中国净土宗初祖,今后有昙鸾、道绰、善导、承远、法照、少康、永明、莲池、万益、截流、省庵、彻悟等十多位祖师相继传化。
7.律宗
律宗因侧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践开创人为唐代道宣律师。由于此宗的盛行,中国僧大家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依然注重落发声闻乘的戒律。
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儿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落发,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落发弟子的戒,这些在前面己经叙述,这儿不多重复。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缘由,更大的有些是僧团法规、各种羯磨法会议就事、落发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萨法、衣食法,以及平时生活小事,都有具体规则。由于年代的联系,环境的纷歧样,很多戒律的规则,早已废驰不行了。菩萨戒有在家菩萨戒,落发菩萨戒。落发菩萨戒如《梵网戒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如《优婆塞戒经》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三聚是三类的意思,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是“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是“利益全部众生”。中国主要是大乘佛教,所以这儿也简略提一提菩萨戒律。以上是大小乘戒律的内容。
四分律虽属小乘戒,但其文义通于大乘,自古就有“分通大乘”的说法。中国盛行大乘,以大乘教义解说律藏,摄小入大,即是大乘戒的组成有些,落发菩萨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即是是以声闻戒为根底的。如杀、盗、淫、妄四底子戒,是大小乘一起恪守的。关于律学的研讨,最主要的是长于分辩开、遮、持、犯,即是在落发戒条中,本来是不得冒犯的,但在某种状况下能够开许,这叫开;在一般状况下又不得违犯的,就叫遮。在某种状况下,自个也不知是持戒还是犯戒,这就需要研讨律学,律师根据律藏分辩清楚断定开、遮、持、犯的边界。在声闻戒中除四底子戒杀、盗、淫,妄,或许还加十三僧残尼戒是八底子十七僧残有必要严格恪守,不得违犯外,其它绝大有些的戒条,在特别状况和必要状况下是能够开许的。例如“非时食”这一条戒,即一般过午就不许吃东西,而在劳动今后就答应吃东西。但怎么开许,要依戒律来断定。可见佛教戒律不是呆板的,除底子性戒外,都是具有灵活性的。
陕西长安县净业寺是律宗祖庭,建于隋代(581—618)。为创建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律)的唐代闻名高僧道宣律师的道场。历代尊道宣为律宗开祖。
8.密宗(真言宗)
密宗是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教授构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树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妙,不经灌顶,不经教授不得恣意传习及显现别人,因而称为密宗。
本尊istadeva是专家挑选自个最爱戴最爱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萨或许一位明王,作为学习成果的目标或典范,就叫本尊。要成果本尊的一切积德行善才智,就要修习三密瑜伽法。三密即是身、口、意三业,瑜伽yoga译为相应。三密瑜伽,即是三业相应。与谁相应?即是修行者自个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三业相应。修法时,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势,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观想或种子字,务使自个的三业与本尊的三密相应,名为瑜伽修法。此法假如修成,能够即身成果本尊之身。密教的修法很多,这只是举一个例子。此宗最高理论还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根底,所谓阿字本不生,不生即是空义。
陕西西安城南大兴善寺是密宗祖庭,创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89),隋唐盛时为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场。其间,以唐开元年间来华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翻译了很多佛教密典,奉献最大,称开元三大士,盛宏密教。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空海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回国后树立真言宗。该寺是有中外影响的主要古刹,当前是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
除了上述八宗以外还有以《俱舍论》为主的学派叫俱舍宗;专讲《成实论》的学派称成实宗。成实、俱舍都属小乘教,唐今后不甚盛行。八宗以外若加这两派便成十宗。此外,还有宏扬《涅槃经》的涅槃师,专讲《摄大乘论》的摄论师,专讲《十地经论》的地论师。这些学派初兴都曾盛极一时,但为时不久便失掉传承,或许汇入其它宗派。
各宗的开展状况是不平衡的,开展变化也纷歧样。有的宗派初鼓起时撒播很盛,而后来渐衰,这即是三论宗。此宗通过陈隋兴皇法朗和嘉祥吉藏的大力宏扬,在隋、陈、初唐时,撒播之广,简直广泛全国,但今后便逐步式微。有的起先撒播不广,后来却很盛行。如露台宗,此宗在露台智者和章安成宗以后,撒播区域仅限于浙江东南一带,师资传承不停如缕,一百多年后到荆溪湛然始号称中兴。有的宗派一向在开展撒播,从未有衰歇过,这即是禅宗。此宗有大成果的人多住在山林中,自耕自食,关于社会的依赖性不大,也不需要太多的典籍,所以虽遭会昌之难,影响不大,一向传承下来,并有很大的开展。有的宗派绝而复苏,很多的宗派都是这样,在会昌灭法之前,各宗先后都已鼓起,相比之下,虽各有兴衰的纷歧样,但都一起盛行于世。到九世纪后期唐武宗会昌(845)年间灭法,一切的经文佛像破坏殆尽,各宗的章疏典籍大都丢失无存。十世纪时露台宗的作品又从朝鲜传回来,贤首宗的典籍也康复一有些。所以从五代以来,露台、贤首二家又算复兴。其他中观、瑜伽以及密宗的很多作品撒播域外,到了清末,性相二宗的章疏才由日本重返故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上述八宗都有人研讨讲说,有复苏的趋势。总观诸宗前史,隋唐是各宗鼓起和极盛年代,会昌法难后,除禅宗外,是诸宗衰亡年代。稍后有露台、贤首的复兴和禅宗的大开展,这可算是佛教复兴的年代,但也没有初唐中唐那样的盛况。自元代起西藏佛教传入内地,很受朝廷的崇奉,但未广泛民间,而汉地原有佛教则不及宋时昌盛。明清一代,汉地佛教没有什么起色,仅可坚持原有的余绪。
唐末已来,佛教逐步式微,直到清代还是如此,但从清已来,佛教好像有复兴之势,出了不少人才。近代高僧中闻名人物有月霞、谛闲、印光、弘一、虚云等,他们别离宏扬贤首、露台、净土、律宗、禅宗。还有活跃从事整理僧伽准则,发起僧伽教学,宣传大乘精义,发扬佛教文化工作最有力的是圆瑛法师和太虚法师。圆瑛是一位宗说兼通,禅净双修,精研《楞严》的大德,他热爱祖国、热爱佛教,终身讲经、建寺、兴办各种福利工作,奖掖引导后学,不遗余力。太虚是一位教海渊深的佛学通家和宏扬佛教的活跃活动家,在他的倡议带领下,出现了一大批弘法的僧伽人才。他们对中国近代佛教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中国佛教自唐武宗毁法(844)以来义学凄凉,达千余年,通过近百年中僧俗大德专家的尽力而渐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