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境随心转,愈布施,才会愈富有

佛说修行

佛教是大慈大悲的宗教,慈悲是佛教的基本宗旨。什么叫做慈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布施是修慈悲心,若无慈悲心,虽然同样是施舍,没有慈悲心的施舍功德甚微,甚至没有功德。若以金钱物件污辱被施者,则还有报应。嗟来之食,路人不受。是因为路人不受这种侮辱的缘故。

因此,布施的重点在于发心,而金额的多少,还在其次。若是发心真切而力量不及,虽然钱少而功德却是极大;若是缺乏真实的慈悲心,钱虽多而功德却是很小。聂云台在《保富法》中说:“必须要自己多培养慈悲心,常以利人济物为做人处世的目标。如此则子孙可享幸福。可保十分的圆满。”

布施在修行上的功夫,就是修舍弃自我之心。正如聂云台在《保富法》一开头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众生爱财如命,舍弃金钱,如割身肉。发了财的人,很难发布施心的,所以他要保财就难了。发财不难,是因为一切财富都是他前世积德而来的,所以说命中有财一定会有财。还有一种靠偷扒抢劫等不法途径,也算发财不难,只是这种发财是犯法,很快就会得到法律的严惩,就更加得不偿失了。那么,如何保财呢?一切身外之物,均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仅身外之物带不去,就是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权力能够主宰的,也是带不去的。佛教认为,还有带得去的,就是“业”,“业”是你一生行为,善业投胎为善道,恶业投胎为恶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既然带去的只有业,要想得到快乐,就只能放下一切,修舍弃之心。如果能够修到布施不求回报之心,那就是开始修出世之道了。即使以有所求之心修布施,还是能够让自己永远走在善道上的。

布施重在一个“舍”字,舍得舍得,不舍不得。首先要舍得身外之物,渐渐连身内之物也能够舍,到最后也就进入了无我的境界了。

 【布施的原理和方法】——何为布施毗耶娑问什么叫布施,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施主。佛对布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布施必须是把自己的并且自己也需要的东西施于他人,才会有布施的果报。拿衣服、钱财、医药送给人家,是外布施;把自己的烦恼完全清净掉,是内布施;给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无畏布施。布施的信心一生起,就必须马上实行。比如今年大陆发水灾,我觉得应该布施灾民,就马上做了。用不着等号召大家起来再做,那已经是来不及了。按我的观点,真肯布施者,在别人眼中就像疯子一样,把钱也不当东西,只要人家需要就送出去了。台湾、香港有些叫化子,家中有百多万的财产,可他既然肯丢这个脸在大街上乞讨,说明他有需求,那你只管你的布施,不必考虑人家是否有钱、是否在行骗。所以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布施。

——真正布施的原则毗耶娑起立合掌向佛称谢,这番关于布施果报的教导,已使他们获益非浅,并能造福大众。现在他要向佛再请教:什么样的布施才能得到好的果报?对持戒者要布施,对不持戒者也要布施,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第一,要自己真有心帮助人,而不挟带任何别的思想。像黄医师经常为病人开刀而顾不上吃饭,有时打电话来请个假,说不能到我这儿上课了,这是对的。吃饭、上课只是个人的享受,为了病人的生命,这些都可以牺牲,这就是“一切施与”的道理。第二,布施不能怕将来的结果。常言讲,做好事“善门难开”,我们在大陆十八个大学设了“光华奖学金”,现在差不多每个大学都来跟我要求。这种事不是傻瓜不会做的,真要做好事,自己就要真心当傻瓜。第三,不要轻毁任何一个人,这是大乘佛法的菩萨戒。真正的布施是不拣择对象的,这就是“不简福田”。不管被布施的对象怎么样,我帮助了你,内心非常快乐,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所讲的“为善最乐”四个字。你是一块田地,我在你身上做了功德,就把福德种子种在你这块田上了,这就叫种福田。因此,乐善才能好施,对一切人充满着爱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心信开眼,生爱念已,舍物施与,心常普缘一切众生。”具有这种博爱精神,不考虑任何附带条件的,才称得上是施主。

《金刚经》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也就是无相布施的道理。不住相布施功德广大如虚空,不可穷尽。《月灯三昧经》说,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三、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四、生豪富家: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矣。五、生处施心现前: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六、四众爱乐: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七、入众不怯: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八、胜名流布: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九、手足柔软: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十、不离知识: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从布施达到忘我境界,《心经》所说“五蕴皆空”的境界也自然出现了。

3
文章点评
2021-07-04
佛说:《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的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佛说:《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的非常难得和可贵的《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如全部凡夫人中,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榜首,此经亦复如是.. <详情>
2021-07-04
佛说“天阉”的前世今生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复有众生,男根不具,为黄门身,不得妻娶。何罪所造成的?佛言:以宿世时,坐喜犍象马牛羊猪狗,不可称数,令此众生,苦痛难忍,死.. <详情>
2021-07-04
佛说:这几种人死后会堕落地狱
佛说:这几种人死后会堕落地狱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 <详情>
2021-07-04
漫谈“无我”(向庆)
漫谈“无我”向庆 佛教的经典和论著浩如烟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出的修持方法理论也千差万别,故而在印度有二十部之争,中.. <详情>
2021-07-04
佛说:佛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 <详情>
2021-07-04
契入空性引导之关键
契入空性引导之关键越尘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菩提.. <详情>
2021-07-04
缘起缘灭,什么是“因果相续”?
因缘所生的悉数法,当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通常,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 <详情>
2021-07-04
星云大师:真君子拥有四大高尚品德
《佛光菜根谭》:正人不责人所不及,正人不强者所不能,正人不苦人所欠好,正人不计人所不方便。真正人辞富不辞苦,真正人庆道不庆贫,真正人知义不知利,真正人..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