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開示
羅什大師譯名《佛說阿彌陀經》
本經有四個名稱。
1.《佛說阿彌陀經》
我們最熟悉的是《佛說阿彌陀經》。
2.《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在《佛說阿彌陀經》的經文當中,六方諸佛證誠之文說“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信是”後面是個書名號,就是經文的名稱。
接下來釋迦牟尼佛就問,“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把“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幾個字略掉了。因為這幾個字在前面讚歎依報莊嚴、正報莊嚴的時候已經充分展開了,可是“一切諸佛所護念”還沒有說明,所以進一步解釋“一切諸佛所護念”。所以,完整的經名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3.《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玄奘大師的譯本,經的題名叫作《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4.《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
玄奘大師譯本的經文當中,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
我們把這四個經題並列在一起,就能看出它們大同小異。就翻譯來講,《佛說阿彌陀經》這個經名最濃縮,最簡略,也符合我們的讀誦習慣。
將羅什大師和玄奘大師的譯本加以比較,“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主要是就正報來講的;玄奘大師的譯本“稱讚淨土佛攝受”,從略題來看是講淨土。當然,在經文當中,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以及“一切諸佛所攝受”,這些意義都含在內了。
為何譯者取今名?
經文中列了兩個經名,可是譯者並沒有全盤照抄下來,玄奘大師用了八個字,“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羅什大師用了六個字,“佛說阿彌陀經”。比較起來,不同的經名對我們理解、受持此經有不同的影響。為什麼羅什大師的翻譯取了這樣的名稱?下面展開對經名的解釋。
名包萬德
名包萬德。
“名”就指“阿彌陀”三個字。阿彌陀佛的名號,包含了一切功德,所以把這個最簡略的名提出來。
今年(2013年)农历九月十九,弘愿寺要举行大殿奠基法会,准备悬挂几个大气球,升在空中很好看,让我写一副对联挂上去。我问要多少字,说大概十几个字吧。我说,要那么长的字吗?后来灵光一现,有了,一副“南无阿弥陀佛”,另一副“南无观世音菩萨”。对方问要不要写成“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和“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你们说呢?还是不用了,直接“南无阿弥陀佛”就好了。因为气球升到空中,大家都会来看,一看到马上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时越简略越好。如果加“大慈大悲”四个字,或者“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大雄大力、不可思议”很多话,人家读到后面,前面的已经忘记了。他抬头一看“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善根种到心里,很简洁,很清楚,很明朗。
佛菩萨的名号非常纯。很多人念佛,他觉得“就念一句佛号啊?”“对,就念一句佛。”这就可以了。所以有时候往往文多意浊,文字很多,反而把它的义理给埋没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高高飘起,所有人一看到马上进入内心。
经题也不要那么复杂,很简单,“阿弥陀”这三个字包含一切。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这个经名倒是普遍流行在世间。大家以后出去讲经,如果问下面的莲友,“我现在问你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这是什么经,你们知道吗?”很多人都会说不知道。如果你问“《阿弥陀经》知道吗?”“知道。”这就是不同的经题对众生的影响,非常有意义、有启发。
所以,佛的名号要简略化,“阿弥陀”三个字不翻译也非常好。如果翻译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是很尊贵,可还是不如“阿弥陀佛”。
本经世尊所赞叹的内容,不仅限于阿弥陀佛本身,还包括国土庄严、圣众功德、众生往生方法,以及往生后所获功德利益、六方诸佛的证诚护念等等。
还包括释迦牟尼佛和诸佛的交相赞叹,叹难劝信。
说到这些,只要熟悉《阿弥陀经》,会背诵的,自然就明白。
此等功德完全包含在彼佛名号之中。
这一切的内容、功德,完全包含在彼佛名号之中,没有离开名号。
赞叹,赞叹谁?赞叹阿弥陀佛。叹难劝信,劝什么?劝信“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往生靠什么?靠六字名号。护念什么?护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人。功德庄严从哪里来?从六字名号里来。所以,所有一切不会离开“阿弥陀”三个字。
故译者举“阿弥陀”三字以为经题,总摄其余。
“译者”,指罗什大师,他确实是七佛译师,了解佛陀的真实本怀。所以举出“阿弥陀”三个字作为经题,总摄其余。这个经题,能把所有经文包含在内,就有它的意义了。
比如“弘愿寺”,这个名称说出来,它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建筑、住众、道风,不都包含在内了吗?这部《阿弥陀经》,它的名称“阿弥陀”三字,就把全经的内容包含无余。
同时显明本经“名号为体,持名为宗”。
经名非常善巧,“阿弥陀”三个字既然把经的所有内容包含在内了,很显然,就是以名号为体。既然名号为体,那也很显然,就是以称名作为修行的根本宗要。
有这种种的善巧、殊胜,所以就用“阿弥陀”三字来作为经名。
元照大师五点解释
下面引用元照大师《阿弥陀经义疏》中的五点说明,意义非常好。
据宗取要,别建此题,略有五意。
根据本经的宗旨,摘取本经的要点,译经大师另外又建立了经的题目,不是经文所含的,是译者另外所建的,这叫“别建此题”。有五点含义。
一则上符经旨。经中唯示持名方法,故取佛名,用标题首。
“上符经旨”,符合经文的宗旨。
“经中唯示持名方法,故取佛名,用标题首”,这里用一个“唯”字,显示元照大师深具法眼;“唯示”,经中所讲的只有持名的方法,所以把佛名取出来;“用标题首”,标在一部经的开头。
这是向上,符合世尊的心意。那向下呢?
二则下适机宜。弥陀名号,众所乐闻,故用标题,人多信受故。
“下适机宜”,适合我们众生的根机。
“弥陀名号,众所乐闻,故用标题,人多信受故”,大家都愿意听到,所以用来作为经的标题,大家都容易信受。就像前面举的横幅标语的例子,直接说出来。
三、理自包含。但标佛名,称赞护念,任运自摄故。
“理自包含”,道理中已经包含了一切。
“但標佛名,稱讚護念,任運自攝故”,只要把佛名標出來,“稱讚不可思議功德”的稱讚也在其中。稱讚什麼?稱讚佛名;“一切諸佛護念”也在其中,護念什麼?護念念名號的人。
所以,只要是標了佛名,我們把名號“阿彌陀”三個字念出來,這就是在讚嘆不可思議功德;我們把名號“阿彌陀”三個字念出來,十方諸佛自然給我們護念。
“任運自攝”,自自然然,不加功用。稱讚也好,護念也好,都包含在“阿彌陀”三字之內,原來長的、詳細的經題內容並沒有遺失掉,反而很簡略地都包含在內了,所以叫“理自包含”。
四、義存便易。梵號兼含,耳聞淳熟故。
“義存便易”,就是方便、容易。
“梵號兼含”,《佛說阿彌陀經》的“阿彌陀”是“梵號”,梵語音譯,義理沒有翻譯出來。本來梵文的義理非常多,如果翻譯為“不可思議佛土功德”,那還需要有很多解釋,還有往生功德、佛菩薩莊嚴功德、諸佛的功德等等。而“阿彌陀”三個字,它是“無量”,所有內容都總攝在內了,所以叫“梵號兼含”。
“耳聞淳熟故”,如果有很多漢字說明,我們反而會生疏,單單一個佛的名號,就會加深印象,這叫“淳熟”。這樣就很方便、很容易,“義存便易”。
五、語從簡要。後世受持,稱道不繁故。
後世的人要受持這部經,哪部經啊?《佛說阿彌陀經》,六個字。我們喜歡簡單,甚至縮為四個字、三個字——《阿彌陀經》《彌陀經》。如果說《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這就很長了,受持起來不方便。
這五點解釋得非常好。
▍摘自《阿彌陀經歸宗解》
(因編輯需要,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