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智慧往往用大海来比喻,如《普贤行愿品》里普贤菩萨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经文就像通往智慧大海的通道走廊,你走得过去,就走到智慧海中;走不过去,不能深入经藏,想获得智慧就稍微难一点,那就需要走戒定慧的老路,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去落实清净禅定修行,最后获得清净智慧。想获得智慧就两条路:一是戒定慧;二是深入经藏。但是明显难度相差很大。
戒定走到什么程度能获得智慧?如过去分享四个罗汉的阶段:初果入流须陀洹,没有智慧,但有相似智慧;二果一来斯陀含,没有智慧,但是要保持一果的相似智慧;三果不来阿那含,才算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仅是开始,不是终点,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有了这个智慧能帮助修行人突破生死界限,达到忍法,达到真正的不再投生生死、不再轮回的效果,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才有收获;四果世第一阿罗汉,突破获得了无生的法忍,就可以彻底的自我选择入或不入生死了。
三果阿罗汉才算有智慧,这是戒定慧获得智慧的路子,而我们在平时修行获得的那个仅是智慧的受用,而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到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的获得智慧?要达到登地的四地菩萨位,三地菩萨还没有智慧,到达七地菩萨了就是一个分界点,八地菩萨到十地法云地,包括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算满月菩萨,这几阶位的菩萨才算是真实获得了智慧,而不再是受用智慧。所以各位想一想“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的历程!
所以我过去说“智慧不显,离道尚远!”这话不仅是说给各位的,更是一切修学佛法的人都受用的,我们没智慧,哪怕是相似智慧都没有,说自己在道上,这恐怕就不合适,说自己在门外是合适的。我们很多人其实忙碌一生,都仅是佛法的门外汉,这个事实很难令人接受,但是再拿现实效果来证明,就会发现二者是匹配的。因为忙碌一生在门外,所以没啥收获是正常,不能受益也是正常。现实情况是那么多学佛人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可是没有真实收获的还是众多的,没办法出轮回的学佛人还是众多的,所以千万不要把古人的种种言论作为我们学佛的依凭,那样只能是步前人的后尘,再次成为修行佛法的炮灰使者、负面案例。
《资治通鉴》最有名气的一句话当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把过去古代学佛人作为自己的镜子,把当时流传的各种学佛的理论方法作为修行的镜子,把他们成败比例作为镜子,就会发现,这一照我们很危险。如此凶险的情况下我们当依凭什么?只能依凭佛陀临当涅槃前说的四个依止:依法、依义、依智、依了义;而不能依靠人、不能依靠语、不能依靠识、不能依靠不了义的。这一下很多人就懵了,这四个东西我们自己怎么拿到手呢?所以读经的重要意义就又闪身出现,四依止就是读经的指挥棒,就是学佛的指挥棒,就是修行的指挥棒。
只有抛去人对法的干预影响,才能回归法的本质状态。而现在我们学佛很多是依人而非是依法,法在哪里?法是什么?法又怎么获得?不读经,不理解经教,就很可能难以触碰这四依止;如此学佛依靠什么做照明?完全是走夜路,摸石头过河,不摔个七扭八歪是不正常的。
怎么得智慧啊?普贤菩萨给我们指的明路,照实修走很难啊,但是简单走“深入经藏”能更容易、更稳妥一些。这对古人很难,因为古人识字的很少,能识字的人绝对是少数,现在只要年岁不太大都是识字的,虽然文化的底子薄弱一点,也比过去大大的进步了,对解读经文有了很大的便利条件,还有现在可以广泛学习的方便环境。
如果现在我们不走读经深入经藏的路,真的就是和智慧无缘了。说直白点,如果现在学佛不懂得读经,就是一个傻子。祖师大德常住世,我们不能把自己和祖师大德比,六祖不认识字,但是他不也是听读《金刚经》开悟的吗?连六祖都要依靠经文开悟,各位你们就能不读经而开悟吗?想一想都觉得奇怪,禅宗从来就是根性利的人才能修的,是大根性人才能修的,衣钵传人都要依靠经文的帮助开悟,你我就说自己不读经,这里的傲慢就很严重了。
不读和不会读不一样,没读明白和不读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学佛,听了各种奇怪的理论,脱离了和经文的连接,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因为佛法的智慧没渠道获得了,不是傻子是什么?有的人说我读不懂经文,可能是宿世修行时没基础读经文,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认识字;过去一个人学习几年,家里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的,已经不再是连写家信都要花钱请人代笔的时代了,你也不再是那个不认识字、只能靠听话来学佛的人了。佛法的智慧大海你想进与否?不是别人能左右的,也不是业力能阻碍的;你不肯努力,稍微有点阻碍就放弃了,这是你自己不坚定好吧!就像古人捅窗户纸还要沾吐沫一样,干捅也不好捅,沾了吐沫,纸湿润了才好捅,连这点事情都要努力一下,何况是学佛要获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