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因皈依之对境

益西敦多堪布

《大圆满心性休息》

第6品

摘录


3)皈依对境分二:(1)总说共不共皈依境;(2)别说因皈依境。

(1)总说共不共皈依境

一切皈依境分二,共同因与不共果。

为因发誓因皈依,为果发誓果皈依,

显宗成就许他时,密宗成就今自心,

因相乘中说此理,仅名相同乃部分。

皈依境分为共同因和不共果两种,这是佛教内部共同承许的。共同因即因皈依,也就是从现在起直到获得菩提果位之间作皈依,这个过程叫因皈依。果皈依是指内心发愿一定要获得菩提的果位,为此而皈依。

显宗和密宗的因皈依和果皈依是有差别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详尽的分析内容只有《大圆满心性休息》才有。

密乘的实相皈依,即我们现在显现的这个肉身,实际上是汇集了所有一切本尊、空行、护法。比如佛父佛母在头顶,各种各样的大乐轮、密轮在身体里,勇士勇母在手臂上,即我们本性是佛,佛的坛城本来就在我们身体里面,这是密乘的果皈依。

显乘的果皈依是指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佛,要修很多世以后在将来某时才可以获得佛果。显乘知道我们本具有如来藏、佛性、法身,但需要有一定时间才能现证佛性。而密宗认为我现在已经是佛,坛城本尊全都在我的身体之内。这就是显宗和密宗果皈依的差别。

显乘和密宗的因皈依基本相似,重点是掌握果皈依的差别。

(2)别说因皈依境分三:(A)总说三宝;(B)别说法宝;(C)别说僧宝。

(A)总说三宝

有缘三宝因皈依,佛为化身相好饰,

一切佛法分二种,其中无垢之教法,

种种经续乘之义,显现经典文字相。

佛宝指的是化身之中最殊胜的化身——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无垢之教法显现为一切经续之句义以及一切文字相。

(B)别说法宝分二:(a)教法;(b)证法。

(a):教法分二:、因法;、果法。

、因法

彼即经典十二部,契经应颂记讽诵,

自说因缘喻本事,本生方广希论议。

经典十二部即十二种规律,都融入经律论之中。把内容相同部分合在一起的称为“契经”。经书中最初以散文的形式,最终将彼义集为颂词是“应颂”。“记”即记别,记别是指佛陀对未来的一些授记,如佛陀授记莲花生大士在他圆寂八年后以童子形象生于莲花中,无著菩萨在佛陀圆寂四百年后出世等。“讽诵”指内容都以颂词的形式,如普贤行愿品的颂词部分。“自说”是指佛陀为了劝诫闻法者,在无人劝请时说的经。“譬喻”是指菩萨及大德的传记,具有强大的加持力。“本事”是指佛陀宣说自己宿世的事情。“因缘”是指具有因及缘所说之经,如佛陀在世时因看到比丘杀生等不如法行为,以此因缘制定禁止比丘杀生等戒律。“方广”是指佛陀宣说的法广博无边。“本生”是指佛陀宣说自己往昔世令他人生起信心的公案故事等。“论议”是指宣说一义后再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此义,即先略说再广说;“希法”是指宣说如来藏等稀有精华的法义。

、果法

上面宣说的是显乘的因法,现在宣说密乘的果法。

一切续部分六种,事行瑜伽苦行续,

智慧方便及无二,父续母续无二续,

即是内密大瑜伽,彼字书籍等果法。

密乘的续部分六种: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智慧”是代表父续玛哈约嗄,“方便”代表母续阿努约嘎,大圆满的阿底约嘎代表“无二续”。事部、行部、瑜伽部属于外瑜伽,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属于内瑜伽。所有缘于此六续部的书籍文字等皆属于密法的法宝,称为果法。

(b)证法分四:、总说生圆次第;、宣说十地;、别说内外分类;、宣说五道。

、总说生圆次第

证法地道生圆次,总持等持智慧藏,

以及大悲之自性,种种方便无有量。

证法是指打坐修持十地、五道、生圆次第,以此能获得种种的等持、一切智慧的宝藏。有无量无边的方便,来成办生圆次第正法智慧的果位,获得自性是无二无别的智慧和大悲。

、宣说十地

十地极喜无垢地,发光焰慧难胜地,

现前远行不动地,善慧及与法云地。

五道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属于有学道,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凡夫位,见道属于圣者位。

从资粮道开始就能决定未来是小乘还是大乘。资粮道没有断除烦恼,如同被烦恼的敌人重重围绕一般;加行道虽然不能断除烦恼,但是能够治住烦恼,如同抓获了敌人;见道就已经真实具备了断除烦恼的智慧,如同用武器杀死了敌人,这个时候可以称为圣者。

大乘道在见道上面,安立了十地,第一地是见道位,第二地到十地之间是修道位,十一地是佛果的无学果位,叫普光地。

见地之后有九地,这九地分成三部分,二地、三地、四地安立为上品,五地、六地、七地安立为中品,八地、九地、十地安立为下品。上中下品每一个还可以安立为上中下三部分。

在一地的见道位,断除遍计执著。遍计执著是指俱生执著之外的遍计大我、神我、不可思议的我,这些颠倒的执著属于遍计执著。

二地到七地,同时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指贪、嗔、痴、嫉妒、傲慢及疑惑,所知障指对所处世界的山河、大地、房子等执著。在二地时断除上品的粗分的障碍,三地断除上品的中分障碍,四地断除上品的细微的障碍。五地断除中品的粗分的障碍,六地断除中品的中分障碍,七地断除中品的细微的障碍。在七地的末地烦恼障全部断除。从第八地开始断除所知障。第八地断除下品的粗分的障碍,九地断除下品的中分障碍,十地开始的时候断除下品的细微障碍的粗分,十地末地断除下品的细微障碍的细微分。十地以后二障彻底清净,现前无学道果位而成佛。

了解整个菩提道的次第对我们打坐非常有用。一地遍计执著的疑惑彻底断除,二地到十地之间,越往后各自的烦恼就越来越微细,比如二地时贪嗔痴属于上品的贪嗔痴,三地时贪嗔痴属于中品的贪嗔痴,如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越来越微细。

在实际中,修持成熟口诀的道友们,在导师指示觉性时,我们要了知这种觉性,是在分别意前现出的觉性,即了知之见或伺察意的见解。依靠这个来修持,我们没有任何的能力以真正的智慧——显空双运的觉性来对治烦恼,我们有可能认识自己的觉性,但是当遇到烦恼时没有真实的能力来对治。这时所修的就称为意识转为道用。这时我们所修的是心识,不是智慧的觉性,属于资粮道。

加行道比资粮道要胜一筹。加行道中的觉性是指远离言词概念,既对空性有了直接的体验,又知道万法有一切显现,明空双运能直接体验到,但却没办法以言辞表达。不同的导师对此有不同的说法:阿秋法王说这种体验仍是一种分别意,辽拉列绕朗巴说这是无分别意,麦彭仁波切说这种状态是无分别意,萨迦班智达说这个既不是分别意也不是无分别意。

加行道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果有这种直接的真实体验,就是在加行道中,这是属于加行道的个别自证智慧,是在安住中体验到的觉性,不是依靠分别意识创造的觉性。这时要注意,虽然在空性中有了体验,但是远离了粗大的分别意,依然会被称为意识转为道用,不是真正的智慧,还是心识。这时千万不能混淆,不能把这种临时性的觉性当成永恒的证悟,误以为自己已经证悟成佛,不能将这种没有任何空性的胜观见解、单纯的世间禅定当成究竟的智慧之见。虽然世间禅定也能产生乐空无念的感受,但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加行道中的禅定已经具备制伏烦恼的能力,但是依然不能断除烦恼,应以此为基础修持。真正证悟了觉性后,远离能所二取对立的真实的禅定现前,远离了心识,真正通达了智慧之见,这时可以用智慧波罗蜜多断除二种障碍,不像加行道只是体验,仅仅只能制伏烦恼,不能断除烦恼。

资粮道如同被烦恼的敌人所困,加行道就如同把烦恼之敌抓住,只有真正证悟觉性时才能用智慧之剑断除烦恼敌人的命,才有能力彻底断除烦恼。

见道位时即菩萨的一地,也叫欢喜地,这时可以控制烦恼。从此时开始就趋入圣者位,此前都是凡夫位。在十地之间,真正的证悟觉性就有能力把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断掉。在十地结束后就可以证得佛果,也就是十一地普光地。

大乘安立了十地,小乘中也有资粮道和加行道,是凡夫位。圣者位分为八地: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阿罗汉果是属于无学道,是小乘最究竟的果位。从预流向到阿罗汉果之间全部是圣者位,依此断三界相应的上中下三品烦恼。

、别说内外分类

因乘安立学十地,十一化身普光地,

金刚乘以功德分,安立十二等无量。

大乘安立的是十地,一到十地之间主要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从一地开始,同时断烦恼障和所知障,在七地最末尾时烦恼障已经彻底断除,八地时开始继续断除所知障,八地到十地就只断所知障,到十一地烦恼障和所知障就彻底断尽成佛。因乘的安立是指从欢喜地一直到普光地之间,显宗修学的道路安立了十地,十一地佛果是普光地。

密乘金刚乘依靠功德的细微分的差别安立了十二地、十三地或者十六地之多。在一地到十地之间的有学道,显宗和密宗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但在无学道上,金刚乘根据功德的不同细分安立一地直到最高二十二地的很多地,不同的安立是因为功德的不同。成就的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安立都是普光地同一本体,显宗和密宗成佛是一模一样的。

、宣说五道

资粮加行与见道,修道无学之五道,

二次第等深心境,妙法日具无垢光。

五道、二次第是我们修学正法一定要经历的道路。五道分别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一开始如同自己被烦恼敌所围困,这是资粮道;加行道就如同自己反控制住敌人;见道就是已经抓住敌人;修道就是彻底杀死烦恼敌人。二次第是指声、缘二种次第。

总的来讲我们需要修三十七道品:其中资粮道需要修学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加行道需要修五根、五力,见道要修七菩提分和八正道。资粮道分为上中下三品,加行道安立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位,都需要次第来修学。生起次第主要指修持天尊,圆满次第是指修持认识空性,这是金刚乘的殊胜方便。这些无量无边的法宝就如同没有任何垢染的太阳的光芒一样。

(C)别说僧宝

僧宝是助缘的所依。

声缘佛子为外僧,空行密众为内僧。

声缘是指声闻、缘觉从预流果开始到阿罗汉果之间,佛子指在十地之间的菩萨。大乘和小乘是指外的僧众,内的僧众指空行众、力行众、密咒者、事业者、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事业部、如来部所摄的出世间圣众和住于大手印持明、长寿持明、任运持明地的诸阿阇梨。四种持明是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异熟持明是住于加行道之中,通过修生圆次第,身体虽然还在,但是心已经与本尊无二无别。长寿持明是住于一地的见道位,大手印持明是住于修道位(二到十地之间),任运持明指无学果位,获得佛地。

益西敦多堪布公众号ID:kbyxdd

4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