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南山律在家备览

[ 问 ] :


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 答 ]:


故律中,佛言:


汝曹不相看视,谁当应为?

乃至世尊为病人洗除大小便已,扫治卧处,极令清净,敷衣卧之。


便立制云:自今已去,应看病比丘,应作瞻病人。

若有欲供养我者,应供养病人。

这是引证律中记载的因缘。


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佛陀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有一次,居士请僧团的大众僧去应供,佛陀刻意留下来没有去。他一间间巡视大众僧的寮房,看看里面是否如法等等。当他走到一间僧寮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呻吟叫唤,于是佛陀走进房间,看到一位比丘生病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也没人管他,身上都是大小便,很痛苦。


佛陀就故意问他:某某比丘,为什么你躺在病床上,沒人照顾你呢?比丘回答说:因为我自私自利,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所以当我自已生病的时侯,大家也都不管我。


佛陀说:那好吧,我来照顾你。于是世尊亲自为这个病人洗掉身上的大小便,把他躺的地方整理打扫得非常清净整洁,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床铺。


等大众僧回来,佛陀就集合大众,诃责大众说:你们都是出家人,已经舍弃了世俗的家,没有了世俗的眷属,如果你们彼此还不互相看护照顾的话,那谁来看护病人呢?大家应当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照顾才对。


于是佛陀制定戒律:从今以后,比丘们应当看护比丘,要按照戒腊来排班,轮流看护病人。


佛陀还说:如果有人想要供养我,就应当要供养病人。

这个病比丘看到尊贵的佛陀,居然亲自为他洗大小便、扫洒住处,非常感动。于是发起种种誓愿。佛陀又借此因缘,为他深入开示佛法的道理,于是他当下就证得了四果阿罗汉,这就是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为极地之人,犹励诸比丘,亲自下接;况同法义重,如何相弃。


 这是道宣律祖的结劝。佛陀身为最极尊贵、果德圆满之人,为了鼓励诸比丘,尚且亲自照顾病人,何况我们出家众之间,同法义重,大家受持同样的戒法,彼此之间的情义是很深重的,怎么能互相弃舍呢?


在家居士,同参道友之间也是一样,大家一起学习,也是同法义重,也是不可互相弃舍的。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问答:

第五课:瞻视病人(1)

问答所在页数:64页下数10行至65页下数4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问]:


佛陀为什么要制戒,规定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佛弟子,必须要看护病人呢?

[答]:


然则世情流变,始终难一,健壮则亲昵,病若则损舍,鄙俗恒情,未能忘此。


然而,世间人情迁流变化,始终难以恒常不变。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看护病人久了,谁都会起烦恼。所以在僧团里,我们要轮流去看护病人,就是因为要长时间看护病人很难。除非有的人慈悲心特别强,或者跟病人特别有缘。


世间人,对健壮的人就亲昵。身体健壮的时候,大家都亲近,哥俩好啊,亲厚无间;病弱则损舍,生病久了,大家就弃之不顾,避之唯恐不及。


鄙俗恒情,未能忘此。鄙陋世俗的常情,都是这样的习气,不能够舍弃。正因为凡夫的心,都是这样。


所以佛陀要制戒,规定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佛弟子,必须要看护病人。

故如来深鉴人物,知善未崇,恶必相遵,故亲看病。


 所以如来深知凡夫众生内心的善变,知道相互关怀照顾,这和慈悲心的善法,如果不能得以推崇发扬,那么恶必相遵,众生自私自利的恶习必然随之生起,理所当然的把病人丢在一边不管。


现在媒体常常报导,父母老人生病沒人管,几个孩子不但没有惭愧心,甚至还因为到底要谁照顾而打官司,这就是 “ 恶必相遵 ”。“ 故亲看病 " ,所以佛陀亲自看护病人,作为一种现身教育,一种表法。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问答:

第五课:瞻视病人(1)

问答所在页数:63页下数7行至64页上数10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请此法宝可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7
文章点评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2025-01-23
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梦参老和尚:上供,供神的东西不要拿来吃。供佛菩萨东西你可以吃,供神的水果等,你都不要吃。懂得这个道理吧?问:那不是浪费了吗?梦参老和尚:你供了,怎么还浪..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