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关于“第八识”

实证的佛教

关于“第八识”

世间法是有是无

问:唯识学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第八识变现的,即“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么,世间的一切到底是有还是无呢?比如我面前的这本《实证佛教导论》,它到底是有,还是无?离开了第八识,它是否就根本不存在?我想第八识能生万法,是不是也需要因缘,那么这个因缘是什么呢,这个因缘难道也是无吗?总之,除了第八识(真我),其他的世间一切(包括各种“缘”)是不是都无,都是假相、幻有?

答:世间这一切现象,依世俗谛说有,依胜义谛说无。您可参考《入门》当中的〈心经所说的解脱与成佛方法〉。

第八识为因,现起世间万法,要有缘才能生起,此即是因缘和合。有情所以会轮转生死,主要是第七识不肯歇息的缘故,所以说它是现识。至于各别的事件,除了第七识之外,还要有各别的缘,这极为复杂,要到成佛的时候才能够彻底了知。但是初悟的人,会对框架有认识,对于某些法如何现起,也可以现观得到。

关于“第八识”、“无明”等

问:《实证佛教导论》我大概浏览了一遍。有几个疑问请教:

1.您强调有“我”(阿赖耶识,第八识),但“诸法无我”是公认的三法印之一,这是否矛盾呢?(的确好像也有涅槃是“常、乐、我、净”的说法,佛在经中是否提到呢?或许能解此疑问。)

2.世间的一切是否真实存在?按照唯识的说法,我们看到的都是幻象,根本就不存在。尽管是有道理,但仍然难以理解,难道人死后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吗?如果说是幻象,那为何不同的人能一致地描述并理解同一个物体呢?唯识与唯心主义有何不同呢?

还有,佛和大菩萨倒驾慈航、随缘化现度众生,既然已经进入了涅槃境界,破除了一切无明,阿赖耶识没有了,转成了妙明真心,“因”没有了,如何随缘化现呢?如果说佛菩萨也能见到山河大地等世俗现象,但他没有无明了,是如何显现的呢?

3.我很赞同您所说,“‘阿赖耶’是因,遇缘而显现万法”的观点,这很好地解释了“十二因缘”中为何只提到缘而没有因。但还是有一个问题没解决:佛性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念无明才成为阿赖耶识(被污染而含藏了种子),那最初的一念无明是哪里来的,该如何解释呢?

答:对于前述提问,依次作答如下:

1.佛法中,有讲无常法,也有讲常法。三法印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讲五阴无常、非我;而“涅槃寂静”则是在描述如来藏本来清净的涅槃境界,“常、乐、我、净”即是涅槃四德。佛法中讲到“常、乐、我、净”的地方有很多,例如这一句:

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唯有涅槃寂静微妙,具足种种常、乐、我、净真实功德。[1]

2.我们平时感觉某个事物的“存在”,是因我们的六识了别六尘而来,看得见、摸得着,我们便说它“存在”;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总结出一套判断某个事物是“存在”而非幻象的标准,如果只看见却摸不着,如3D电影、海市蜃楼中的景象,因为与平时的体验不一致,我们就说它是“幻象”。

但如果我们了知“存在”的主体,乃至判断“存在”的标准本身都是“虚幻”的呢,那么这个五阴十八界也就没有真实可言了。就好比梦中的事物,你在梦中时感觉到它是“存在”的;但梦醒之后,你会说它只不过是“梦幻”。

山河大地等器世间是由共业有情共同执持的。“死”的意思是一个有情这一期生命的结束。人死后,他这一期的意识会断灭,但执持万法的第八识永远都在。所以,周围的世界不会因为某个人一期生命的结束而消失。

不同的人能一致描述并理解同一个物体,简单来讲,是因为彼此处在同一个共业所成的器世间。但其实,你看到某个物体是某种颜色,你称之为红色;但对方眼中所见不一定和你一样,只不过他也把它叫做红色罢了。你讲一句话的意思,和对方理解的意思,也不一定就是一致的。所以经典中讲,同样是江水,鱼看见的是舍宅,天人看见的是宝庄严地,饿鬼则看见江河中充满脓血,人看见的则是清冷的江水。[2]众生因为各自业力的或相同或相异,同样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或相同或相异。

唯识的“识”,指的是第八识;唯心主义的“心”,指的是意识。第八识在三界外,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所以佛法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山河大地是由第八识出生的,而不说是由意识心想象出来的。关于第八识与前六识的区别,请详细参见《实证佛教导论》,切勿混淆。

“无明”是烦恼的源头,第八识是万法的根本因,两者要区别开来。消除了“无明”,依次下来就能消除染污行,乃至于所有的烦恼。但第八识“因”始终是存在的。没有了“无明”,并不等于没有了第八识;没有了烦恼,不等于没有了山河大地。

3.佛法中不讲时间上最初的第一因,而说“无始”无明。第八识是出生万法的根本因,它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哪一个时间点是它的开始。

另外,第八识含藏的种子,并非全都是染污种子。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让染污种子变得清净,而不是消灭所有的种子。

“第八识”与“我”

问:这两日研读您的两本教材,越发感到佛法之奥妙精深。“实证”的思想绝对是正确的,否则,如此深奥之佛法,仅凭世俗思维,难以通达,更难令人信服,必须依赖修证才行。

1.全书论证非常严谨、详实。但有一点缺憾,关于“第八识我”的思想,与印度教的“梵我”、基督教的“上帝”,书中并没有进行究竟的分析和区别,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详细开示。

2.我在豆瓣上搜到您的一段文字(附后),实际上是解释“如来藏我”与“诸法无我”并不矛盾,这非常重要,因为“诸法无我”是北传、南传都公认的三法印之一,不能违背。您下面解释得很好,但您这个解释与书中却有矛盾,你书中明确说第八识是主宰,能生万法,能酬尝因果,但你下面这段说第八识无“我性”,没有了别、主宰[3]的功能。这怎么解释呢?

3.唯识论,总让人感觉佛法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请问是否果真如此?

豆瓣网上的文字:

《楞伽经》记载佛陀曾经这么说:“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众生心目中的“我”,在六尘中能了别、能作主;而如来藏(第八识心体)却不能了别、不能作主,因此说如来藏没有我性,《楞伽经》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大般涅槃经》则说:“若言一切法无我,如来秘藏亦无有我。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我与无我,性无有二。”这是说,众生执着第八识为“我”(所以《阿含经》将第八识称之为“我”),但是第八识心体(如来藏)本身,实际上并没有众生心目中的那种我性(能了别、能作主)。认明第八识心体之后,随即能够转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远离一切的差别对待相,因此说:“我与无我,性无有二。”所以说,主张有如来藏为“我”,并不违背“一切法无我”的经教开示。

答:说第八识不作主,是指第八识没有第七识的意志。说第八识是主宰,是指它能够酬偿因果(一神教信徒称之为造物主)。依义不依语,便没有矛盾。

第八识真我与外道主张的梵我、神我之差别,《大般涅槃经》讲得很多,您慢慢看完连载的《佛陀的最后遗教 ——大般涅槃经略解》,便可以解惑。

哲学上的唯心论是指意识,佛法的唯心是指第八识

关于“我”的含义

问:《实证佛教导论》第七章第一节第一项〈阿赖耶识的三个意思〉(简体讲义第213页),有一段:

《杂阿含经》经常出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第一个“我”是指常住心体,第二个“我”则是指所藏的始有种子,因为五阴无常,“我”既与之不异,即知此处的“我”是指念念变迁的种子。

对于“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一句中的两个名相“我”,现有与吕老师不同的理解,不一定对,借此汇报一下。我觉得两个“我”指向同一含义更有道理,即都是指向“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总体”。

“非一非异”句,是针对五阴而论。五阴不仅不是心体,也不是所有种子,所以“五阴非我”,这是关于第一个“我”。

但五阴始终直接与所有种子相应,不仅与念念变迁的执藏种子相对,也与恒常不灭的本有种子相对。而且,各个五阴的心体也是确定不变的,张三的阿赖耶识心体不可能是李四的阿赖耶识心体,故说“五阴不异我”。

这样,“非一非异”句中的两个“我”都可以是指向“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总体”。

答:第八识真妄和合,但有时候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会偏重于能藏、所藏或执藏,它的意义应依上下文而判定,只要解释得通即可,不一定只有一个正确的解释。依义不依语。

[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32〈53 善学品〉 (CBETA,T06, no. 220, p. 701, c2-3)

[2]《摄大乘论释》卷4,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 (CBETA, T31, no. 1598, p.402, c10-25)

[3]编辑注:此处来信原文即为“主宰”,但豆瓣原文中为“作主”。此处应为提问者误会。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七期“回响”

10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