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陀悟道的历程(智者与行者的对话)

金刚智慧


这个故事还原了佛陀悟道的历程。首先佛陀是个人,他开悟过程也应该是真实且“朴素”的,不像书上写的那样,把乔达摩神话了。当年,乔达摩为什么离开苦修的山林,他悟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文中“智者”——丁愚仁, "行者"——提问者

行者:老师,请您介绍一下,当年释迦牟尼佛从出家到证悟的整个过程,他证悟了什么?他要表达的精髓又是什么?

智者:历代大德们都是好意,为了美化佛陀或者是尊重释迦佛,给他安上了一些很辉煌的事迹,其实当时不是这么回事。

行者:那释迦牟尼佛原来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智者:咱不说是查历史,用咱这个识性想一想就想出来了,当时的释迦牟尼佛还是个王子,他接替他爹的位子是个必然,他必须得接受他爹的位置,但在接受之前,他发现他的臣民在煎熬、在受苦。

行者:也就是说,从生老病死等这些方面,他在进行深刻的反省。

智者:是,也就是说在这种苦中度过一生,说实话他心里有点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好像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如果他当了皇上,他管了国家的时候,他的臣民再这样苦法,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国王或者是不合格的领导人了。

一开始,他不是想的生老病死,他想的是找一条能够让老百姓摆脱痛苦的路。他想打下这样的基础,找着这样的路。他当了家的时候,他好按照这个路去教化他的臣民,他在寻找一个解脱路,这才出家。所谓的出家,那是出走,他是到各地调查民情,因为宫里就他自己,可能和现在的独生子女一样,挺娇气,不敢叫他出门,所以他才自己偷偷跑出去。

行者:是因为父王不放心,不让他出去,他才只好偷跑出来?

智者:只有偷跑出来,当他是老百姓的时候,他才能知道老百姓苦在哪里,他才能找到解脱路。

行者:释迦牟尼佛从宫廷出来之后,首先是拜访了各种修学法门的大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没有得道?

智者:是。六个外道他都学了,而且学得很到家,比那些六道师都强。但是他的痛苦仍然没解除,他的烦恼仍然存在,他发现这是不究竟的东西。所以到最后,他在苦修林里采取了一个苦修的方法,想找到这个解脱路。他是用的减食法,第一餐饭吃三千粒,减到6年之后成了一天一粒米啦。

出来这几年他一直没找着解脱路,到了苦修林过了6年坐下来的时候,他才发现,压根就没有解脱的路可走。所以他认为,压根就没有个道可成,没法可修,什么都没有。他提出这个见解来,跟他一起来修行的那五比丘就反对,他们经过了一场争论,争论之后那五比丘继续修人家的,他们不是采取饥饿法,人家采取的是其他形式。人家离开他了,因为他认为没法,没有什么法可学,也没什么道可修。

他这才放弃修行这条路。他是真真正正地想放弃修行这条路,这才离开那个苦修林。和那五比丘争论了一番,都走了,他也就走呗。在这个时候,书上说的那个牧羊女给了他羊奶,救救急,坐那儿6年了想起来走走,肚子没食,饿昏了,低血糖,一头摔倒那,没人管他就起不来了,幸亏这个放羊的给他点羊奶,人家放羊的也没吃的啊,就撸点羊奶给他喝,恢复了体力才离开这个苦修林。

离开了这个苦修林,他想越过这座山走出去,可他体力有限,走到现在的所谓的菩提树下,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那儿停下来了,想等人来给他送点饭。那时候人也少,像这样的地方十天八天也不一定来个人,他就在那儿等着。这时候也巧,来了个打柴的,在印度那个时代,见了出家人就得布施,不管什么东西。

行者:打的是吉祥草吗?

智者:嗯,后来叫它个吉祥草,实际上就是软草。人家把软草倒在他跟前,抽出绳子来走了。他饿了,发现有人来了,他想说“我饿了,给我点吃的”,还没来得及说出来,人家解开绳子走了。人家走了,眼看着一顿饭走了,如果和人家说清楚了,人家没饭的话可以回家给他拿点饭去,也饿不死他。但是没来得及说,人家走远了,他又喊不出声音来,自己没力气,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看着人家走了,他只好把那些草铺了铺坐下。

行者:开始打坐?

智者:这个地方要是说开始打坐还是有点虚,其实就是坐那儿了。他并不是“我要修行,我要盘腿,我要打坐”。

行者:噢,不是那么回事?

智者:嗯,不是那么回事。他已经放下了,他没什么打坐了,如果当时真的是在那儿打坐,那也是一种习惯,也不是坐那儿修行。

行者:书上说“若不证悟,不起此座”,有这个说法吗?

智者:当时释迦佛命都快保不住了,怎么会发誓要证悟呢?这是后来人为了美化他,把他当时的心理状态改变了一下。这一改变把一大部分学佛人的方向改变了:只要是学佛的人就要发大愿。抱着这个成佛的欲望,由于这个欲望在先,真正契入空性,就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

行者:那学佛不应该发大愿是吗?

智者:发愿是自己给自己一个信念,如果把这个信念变成一个欲望,或者变成指定方向,就会成为修行中的阻力。我们这些学佛者哪一个不是把这种大愿当成欲望?张口就是明心见性、即身成就、往生极乐,这不是大欲望吗?

行者:有道理,书上和传说中还说,他喝了羊奶,然后到什么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到吉祥草上。

智者:应该说是过了河就算了,他没力量洗澡。

行者:他过了河,走到河的对面去了。

智者:是的。他放弃修行了,起码是法放下了。

行者:法执放下了。

智者:是的,他在那儿坐着,连续一两天没动,他想等一口吃的,想有个人再给他送点吃的,“唉,有口吃的就可以啦。”没有其他的要求,都放下了。他很自然地就想到,再有一天吃不上东西,就被饿死了,他不可能想不到他要被饿死了,这时候饿得他也挺难受的,这样的苦,这样的挨饿,在这个荒草野地里,来人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后坐这两三天之后,他连自己的生命也放下了,死了就死了吧,不要再挣扎了。

当一个人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自自然然地闭上眼躺在那里,唉,死了死了吧,这是很自然地现象。当他自自然然地闭上眼,死了就死了吧,不再恋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他就处于一种大定状态。

行者:也就是说万缘放下。

智者:对,万缘放下了,什么也没有了,他这一放下之后呢,大脑停止思维,没有思维活动了。

行者: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欲望和追求了,彻底没了。

智者:是,彻底没了,彻底放下了。思想上就没有任何思维了,当没有任何思维了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这时候思维功能发生转变,由逻辑思维改变为图像思维,他进入了幻化期。咱现在一些老人,临死之前,和一些过世的人说话、唠嗑,好像自言自语说“大爷来了”,其实他大爷死了好几年了,他大爷来和他说了个什么事,他二大娘和他说的什么事,其实那都是死了的,他把这样的逻辑思维变成了图像思维,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人来说,根本的地方就是食欲和淫欲。食欲已经是没法满足了,没人给他送饭,他知道不行了,但是他的淫欲心还没有去掉,所以他的淫欲心化现出来几个魔女,就是书上说的那个魔女来扰乱他。

行者:噢,是这么回事,书上说是为了破坏释迦佛证道,魔王派来的魔女来扰乱他?

智者:这个时候他本质的东西出来了,来了几个女的,什么都没穿来调戏他。这个拽拽耳朵,那个拧拧鼻子,连跳带蹦的,这个时候他还没忘了他是个修法的人呢,他说给人家:良家妇女不能这样,回家好好地过日子去,要修善不要修恶。在幻化里还没有忘记教育别人,这也体现了人教育别人是一种天性,都想着教育别人,不想着教育自己,在这里,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

行者:没打动他的心?

智者:没打动他的心,这样的幻化他不再管它了,幻化突然间消失了。消失了之后他还不适应,哎?跑了,哪去了?当时他从这种境界中再回来不再管它的时候,自己保自己命的念仍然还有,他的幻化并没结束,他内心深处还是“想活着”的想法并没去掉,所以来了个魔王要他的命,要杀他,要砍他,“你还修道人呢,我叫你修!”一刀就劈过来了,这样的幻化过程就是在内心深处自己还想活过来的这么一个念,才有这样的幻化,他在潜在意识里,真正的意识里他已经放弃生命了,别人杀他,他就不害怕了,但是他骨子里还是想活下来。

所以说,他虽然没害怕,但他仍然幻化出危害他生命的镜头来。这个镜头一来,后来被称为魔王的,一刀劈肩过来了,当时一念“完了”,这个念刚出来,刀已经过去了,第二个念头就是“没事”,刚想着这个没事,第二刀接着横着过来了,照着自己的脖梗。

行者:又来了一刀。

智者:又来了一刀。这个和没过去一样,他没有感觉到,这一没感觉到接着生出来第三个念“他杀不了我”,这个念刚产生之后,第三刀接着过来了,斜肩又来一刀,这一刀过去之后,“他杀不了我”这个话才说出来,“你杀不了我”第二刀他就应该说出来,他反应慢了,所以人家第三刀杀完了,他才说出这个话来,魔王看看他那个刀真杀不了他,气得他跺跺脚一歪身子没了,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是我做的梦吗?”他意识到他的幻化。

行者:噢,这时才回到现实,刚才的一幕一幕都是在幻化当中出现的。

智者:嗯,当时他恐怕还不知道这叫幻化,他已经回到现实了,他琢磨琢磨,是真来人了还是假来人了,是真有人杀还是假有人杀他,他搞不清楚真假。

行者:和实际的境界他已经分不清了。

智者:嗯,分不清。身体弱到一定程度了,这个情况下,他清醒不了多长时间,他还是处于一个昏迷状态,很快他就进入了梦境、幻化状态里。这个时候魔鬼不来找他了,那些男女也过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执著也没有了,那是真正放下了,来杀就杀吧,他内心深处的东西也放下了。

行者:对法执、生命,包括淫欲也放下了。

智者:对,这些都没有了,生命没有结束,幻化没有停止,他继续幻化,这时候幻化出来的都不是这些内容了,幻化出来的是自然界,幻化出来满天星辰,这就是书上说的夜睹明星。

行者:夜睹明星是怎么回事?

智者:他就是在那里坐着,处于幻化状态,这个时候他没我了,彻底放下了就没我了。有我的时候有我的思维,没我的时候没我的思维。没我的时候就不会向外发射脑电波,没有脑电波的发射,他就是全然的接收。

行者:能够接收什么?

智者:全面接收周围的一切信息。

行者:也就是说全面接收宇宙的信息?

智者:是的。他接收宇宙的信息了,他首先看到的是满天星星。当他看到满天星星、万里无云、星辰很亮的情况下,他赞叹:今天天气真好啊,星那么大、那么亮。当赞叹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看,往上看的时候,突然发现整棵树盖得严严的,一颗星都看不到。当他看不到星的时候,他突然间从那个幻化里回到现实中来了。

这时候他才生疑:刚才我没睡觉,我没睡着,我怎么看到满天星?这棵树盖得很严实,一颗星都看不到,“刚才我怎么看得那么清楚?”他自己就生疑。因为他已经肚子里没食物了,尽管这样思维,也不会思维多久。他慢慢慢慢又进入那种冥冥定定的、没有思维的状态。

行者:念头动了之后又恢复到平静了。

智者:又恢复到平静了。恢复到平静之后,他又第二次看见的满天星星。当他又看到满天星星的时候,在他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又看见星星了,我又看见满天星辰了。这个念一生起,他没从这个境界里出来,他可以在这个境界里继续思维:“我怎么看见的?刚才我看见了,现在我又看见了。我怎么看见的?”当他问自己怎么看见满天星星的时候,他发现他自己在高空,而不是在地上坐着。他发现自己在高空的时候,他就不由自主地想找他的肉体。他低头向下看,他还看见那棵树了,树底下,他自己在那个草窝里蜷着,还在那儿睡着觉呢。

他看着他自己在那儿蜷着,他看见那棵树,他在树底下,他又感觉他在虚空飘着,看着满天星。这个时候他又在这个境界里起了个念:我怎么在虚空?树底下那个我,和这个在虚空的我,是不是一个我?虚空中的这个我是什么样?他想看看自己什么样。当他回过神来想看看自己什么样的时候,自己感觉自己在膨胀,很迅速地在膨胀。他就感觉这个膨胀、这个过程中还没来得及怎么着呢,他这个向外膨胀,膨胀到一定大的时候他突然间膨胀出去了,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就出去了。

行者:不断地往外扩展扩展,就打开了?

智者:对,打开了,打开了之后他又感觉一下自己,不是满天星辰了。满天星辰没变,但是满天星辰都成了他身上的装饰物。

行者:所谓的尽虚空遍法界?

智者:是的。这时候他想要找自己的模样,根本找不到,没有眼界,也没有意识界。这时候他就出来了,他想找自己身体的边,怎么也找不到个边。

行者:无边无际?

智者:无边无际,上哪儿找他也找不到身体。可他却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不知道自己什么样,无形无相。

行者:无形无相,但是他有意识?

智者:对,有意识但没有意识界。一直向外走,意识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这个时候他用他的意识找他的身体,他的意识不管意识得再远,也没这个界限。用眼看,看看自己,看出去了很远,他不管看到哪个地方都是他自己身内,他没看到他的身外。

所以他那种身,所谓的他看到的身,他叫心,心外无法。没有眼界没有意识界就在这里已经证到了。他圆融一切,他感知虚空,虚空是他;感知宇宙,宇宙是他;感知自然界,自然界是他。一切皆是他。所以这个时候,他突然间意识到“我现在已经证道”。苦苦追求了多少年的道,他现在已经证实了。他突然间心生欢喜:啊,这就是道,这就是法身。他这一确定下来他已经证道,他心生欢喜的时候,突然间他又回到现实中来了。

行者:这样说,释迦牟尼佛证悟的过程当中,他是把所有的这些执著、妄想,包括对生命的执著和眷恋,全部放下了。

智者:全部放下之后才证道的,这是一个实际过程,也是现在修行人证道的必然过程。有一点放不下,你就证不了道。

行者:有一点放不下就证不了道?

智者:是的。你都得放下,这符合现实。符合现在那些证道的人的过程。如果你还有个法可修,还有个极乐世界可去的话,证不了道。

行者:那就是说还没到终点?到终点之后是没有地方可去了?

智者:是的。

行者:也就是所谓的在自性、涅槃的境界?

智者:是,就是这个境界,严格来讲,再深一步才是这个境界。虚空是我,我是虚空,再深一步呢,他不再管什么虚空不虚空的时候呢,会是什么样?再进一步的话,那就空空荡荡什么也没了,那就是楞严经五十阴魔最后说的那个“湛然”。

行者:嗯,湛然常寂?

智者:对,就是湛然,湛然常寂,那就是一个无余依涅槃。

行者:无余依涅槃?也就是所谓常寂光净土?就是这么一个境界?

智者:就是这个境界,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再过去,才是那个东西,也没虚空了,也没什么星辰了,什么都没有了。

行者:那佛佛道同,诸佛是一体。那么所有证得的都是证的一回事,那佛和佛之间能分开吗?

智者:你想独立出来,你是个独立体,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相互之间谁都不干扰谁,但是它是一个整体。

行者:是一个整体?

智者:是一个整体。就像你身上的一个细胞一样。这个细胞,当不独立出来的时候,这个细胞认为它就是个人。当它想独立出来的时候,它就是那个细胞。只要你身上的细胞它想独立出来,那么它虽然是没离开你的身体,但是它感觉它自己是独立体。当它自己不是个独立体的时候,当它把自己忘掉的时候,它的感觉是个整体。修行也是这样。也就是你是宇宙的一份子,当你认为你是你的时候,你仅仅是你。当你不认为你是你,你不认为你是个什么的时候,什么你都不是的时候,你是这个整体。当感觉你是这个整体的时候,那就叫一真法界。当越过这个一真法界,连这个一真法界都没有、这个整体都没有,你是什么?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根本。

行者:老师,你描述的释迦牟尼佛从出家到证道,尤其是坐在菩提树下证道、证悟的这个过程非常详细,从经典上我没有看到这个说法。你是怎么了解这么详细的?

智者:一个是现实情况是这样,再一个释迦牟尼佛在都放下的时候有个幻化。那么现在的修行人如果真达到都放下的时候,都能够证实这个过程。当你都放下的时候,你会沿着他这个路幻化下来。也就是说当时的释迦牟尼佛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你,你自己就是。那个感觉,你就是释迦佛,你演化一遍,你就知道他的过程了。但是有一条:这是幻化,不要把它理解成“我是佛再来”。有很多人到了这样的幻化时不彻底,就认为自己是佛再来,那真是有点胡扯,千万不要那样想。

行者:那如何能够做到放下?

智者:既然放下就能够证道,如果不放下,不去放下,能不能证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是发现了这个事,并不是说是他发明了,只能说他发现。之所以我说了个发现,就是因为他能发现,我们也能发现,这是个规律。

怎么能发现?按照释迦牟尼佛那个过程就是把一切都放下了,就可以发现,发现了什么呢?发现了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个什么都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不能体现出来?这个世界是二元世界,有反就有正,有上就有下,有大就有小,一张纸两个面,一反一正。把“一张纸两个面一反一正”这样的道理拿到自性上来呢,有个“想”,有个“无想”,有个“念”,有个“无念”,一反一正是个运行规律的话,带着“有”证不到“没有”,放下“有”就是个“没有”,那就能证道。

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在“有”里,不知道“没有”的存在,根据这个道理,我们推理也应该推理出一个“没有”的存在来。既然能推出那个“没有”的存在来,那就是一个“明心”,那就是一个方向。你照“没有”这个方向走就是了,“找”到那个“没有”。像我们说话,一句话有几个音符,这几个音符连接起来就是一句话。

那么所谓的几个音符就是:第一个音符必须断开,第二个音符才能说出来。第二个音符必须断开,第三个音符才能说出来。就这样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往外表达,那么音符与音符之间肯定有个没有音符的地方,那就是“无声”。把音符叫做“有声”的话,那么“有声”“无声”、“有声”“无声”的相互交替就是语言。相同的道理放到思想上呢?“有念”“无念”、“有想”“无想”的相互交替就形成思维,没有这个“无念”你无法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这个文明社会,所以说那个“无念”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因为我们长期处在这个“有”里,认为有念、有行为、有想法才是自己,不认为那个“无念”是自己,所以才迷了,才生活在迷里。如果反过来,自己经常地住在这个“无念”中,那个“无念”、那个空空荡荡是自己,站在“空空荡荡”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有”,那不就成了明白人了?那还用再修吗?真真正正明白这个理了,如果说有个“修”的话,也是很好修,很方便,也不是那么难。所以所谓的“不好修”是自己那些概念、认为你放不下。你放下了当下就是,放下了立马就是。

行者:禅宗祖师不允许弟子多读文章、多读知见?

智者:是的,他怕知见立起来了。

行者:也就是说把这些法执、这些知见也都要放下。

智者:是的。就像我在这里组织闭关一样。学佛三年以上、两年以上的,说实话,他们证悟的可能性不大,就是因为他立起来的佛教的知见太多。

行者:放不下这些知见?

智者:对,放不下这些知见。

行者:因为他认为这些知见可以引导他往前走?

智者:是的。

行者:在您这闭关的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明白?

智者:有学佛的倾向,也就是愿望,想学佛,但是佛学知识贫乏的人,很容易进入空性。把他关到关房里几天就行,只要把这个道理说给他,他几天就能证道。学佛三年以上的,特别是十年、二十年这样的,很难做到。

行者:这么说的话,很多老修行就麻烦了?

智者:也不是麻烦,说这个话的目的是,提醒他们知道学了这一二十年佛,都是给自己立下了一些概念,他把这些概念一放下,他立马就是。

行者:老师讲的释迦牟尼佛的证悟过程非常精彩,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释迦牟尼佛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证悟的。

智者:同时在这里建议一下这些大德们,能不能把释迦牟尼佛证道的过程稍微改一改,叫它现实化。

行者:也就是说还释迦牟尼佛……

智者:本来的那个样,本来面目。如果他在那里饿得要死了,再发这样的誓愿,这个可能性不大。他放弃生命了,放弃修行了,这一些都放了,我法二执都放了,这才能证道,还他本来面目最好。不然的话,大家伙都发大誓去了、都发大愿去了,把发的那个大愿当成一个欲望来执行,那麻烦了。

行者:也就是说要证悟,还是要放法执,放我执,连生命都要放下,所谓的“悬崖撒手”。

智者:对,悬崖撒手。这才体现出悬崖撒手是什么意思,全部都放下了,你复活了。

行者:还有个说法是佛陀是从母亲肋骨里生出来的,是这样吗?

智者: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是人们为了美化他,才造出来这个说法,我只是认为佛陀他妈妈生他的时候是难产,是一种剖腹产。当时又没有现在的医学技术,他妈妈活了三天,不得不死亡。他的确是从肋下出生的,因为她是皇上的老婆,谁也不敢动她,所以就算剖腹产,也只能在一边开,如果像现在这么开放的话,她可能也能多活几天。

行者:知道了,感谢老师的讲解!


文章来源: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

一个动作可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7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