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己亥年腊月二十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日己亥年腊月二十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日

天天佛禅

2020年1月23日

己亥年农历腊月廿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是华严菩萨圣诞。华严菩萨之名,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所载,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恰逢华严菩萨圣诞,祈愿世界和平,国运昌隆,众生安乐!愿华严菩萨之精神永垂不朽!愿华严菩萨之光芒,遍照世界,令众生心得清凉,福慧圆满!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二)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

华严经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是佛成道后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汉译本有三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此经在隋唐时弘传极盛,终于出现了专弘《华严经》教观的华严宗。


华严菩萨化现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

【华严四祖——清凉国师澄观大师是五台山的一位德高望重、天纵多能的高僧,澄观大师俗姓夏侯,越州会稽人。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公元七三八至八三九年),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法号澄观,字大休,号清凉国师、镇国大师、大统国师、华严疏主。华严教法,遥承于法藏。大师一生弘扬华严,被视为华严菩萨化身。大师在出家受具戒后,立下“十愿”自励

第一、体不捐沙门之表;

第二、心不违如来之制;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经;

第四、性不染情碍之境;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尘;

第六、身不触居士之榻;

第七、目不视非仪之彩;

第八、舌不味过午之肴;

第九、手不释圆明之珠;

第十、宿不离衣钵之侧。

又依常照禅师受菩萨戒。师为人俊朗高逸,豁达大度,学无不窥,法无不习。自出家后,遂遍历名山,寻访名师。凡天下有名的道场,无不有其求法参玄的足迹。

澄观大师世寿达一世纪余,身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德宗诞辰,请师讲经于内殿,师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国师”。综观澄观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等,其它得法者百余人,学僧数千人澄观一生著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他的著述现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大华严经略策》一卷、《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三圣圆融观门》一卷、《华严法界玄镜》二卷、《五蕴观》一卷、《华严心要法门》一卷、《华严经纲要》三卷。已佚的有《十二因缘观》一卷等,此外据说还有《法华经》《楞伽经》及《中观论》等疏钞。世称华严疏主,后世尊为华严宗四祖。

大师圆寂之后,印度有位证得罗汉果的僧人,来中国弘扬佛法,半路上遇见两位青衣童子,凌空而过,就用神通止住他们,问他们前往何处,所为何事。二童告知他们到中国去请华严菩萨大牙,回印度文殊殿供养。僧人到中国,向皇帝禀明此事,准许开澄观大师之棺,果然发现门牙少了二颗。由此大家才知澄观大师是华严菩萨化身,乘愿而来教化众生。

【华严菩萨——踏破虚空】元朝正顺法师,是尉州高氏之子。他生下来就天资聪颖,颇具灵心悟性,志愿要脱此污浊红尘,入山修道。

起初父母不答应,可是他表现得意志坚决,一再恳求。父母没了办法,最后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经过商量,父母就送他晋诣五台山寿明法师座下作沙弥,终于在那儿披剃后,受了具足戒。

他很用功,只是潜心读诵杂华严经部,竟阅读了千部之多,且有相当心得。又时常作华藏世界观,既是观想大日如来亘三世常在说法。

有一天,他正入观时,忽然听空中有声音说道:“融和经义气可吞山河之慨,少时风云际会自然能得成就。”于是立即契入华严,顶戴《华严经》,不论行住,都不敢有违华严之旨。因此世人尊称他“华严菩萨”。

他曾建一藏经楼,名“华严阁”,阁楼之下有海水,水面上出大莲花,花上坐毗卢遮那佛满月像。他每天面对佛像修禅观,有时候入定经过三、五天才起观。

大元皇太后仰慕他的德名,三次下圣旨召见,但他无意功名,也自认不善奉迎权贵,因此都没有遵旨入宫。当朝又以“五路总摄”的僧官职位相授,他又坚决的谢辞了不愿接受。成宗帝临幸入山,对他礼遇有加,至为看重。

他临圆寂前夕,对寺众们说:“无尽刹海,不离当处,妄情未破,悟入无时。”门下弟子法忍法师问:“未知上人现在向什么地方去呢?”他回答:“虚空剖出一茎骨。”意义颇深,门下徒众再次乞求示偈以解众人迷津。于是他写下了这几句:“历劫本来无住,应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不顾。”

没多久安详地示寂了。示寂之日在他书写过的几桌上显现出龙瑞,还现出五彩的光芒照耀在庭院之内。示寂后经三天,化火自焚其体。门下弟子检拾到不少舍利,并建塔供藏。

华严宗,与天台宗相峙,同被作为用来理解中国佛教教义思想的通路。此两者,都是超越印度的佛教哲学,而自成为中国人独有的思想体系。天台宗以天台山为中心,华严宗以五台山为中心而展开,其教义,系因生活于中国人传统思惟的环境中,他们的信仰,便受了深切的影响。结果,尤其华严宗,对于宋学的成立以及禅宗思想的形成,担任了很大的先驱使命。

五台山华严宗

五台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文殊道场。从北魏起五台山就成为研习《华严经》的重镇。华严学因五台山而获得更广泛地流传,五台山也因华严学的兴盛而驰名中外。唐代时,著名华严学者李通玄与华严四祖澄观先后于五台山大华严寺宣讲华严,著书立说,使华严学成为五台山佛教的显学,并形成一支庞大的华严队伍,五台山华严宗得到迅速发展。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7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