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是却忘了,养生不如养心。
《中庸》里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可是到底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
于是富翁想出了一个方法:他要三个儿子都花一个月时间去周游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了最高尚的事情,他的财产就归谁继承。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三个儿子周游了世界回到家中,富翁把他们叫过来:“你们三个人都讲一讲自己做得最高尚的一件经历吧!”大儿子非常得意地说:“父亲,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地信任我,把一袋金子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过世了。我就把那一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家人。”二儿子自信地说:“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我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了湖里了,我立刻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留给了他一笔钱。”父亲听大儿子和二儿子说完,冲着第三个儿子说:“孩子,你呢?”三儿子犹豫着说:“父亲,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些事情。在我旅行的时候,我只是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整天想弄我的钱,一路上想方设法害我,我差一点死在了他的手上。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可能他太累了。当时我只要走过去,轻轻地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一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到悬崖,我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父亲,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富翁听完了三个儿子的话,点点头说道:“大儿子诚实,二儿子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品质,称不上什么高尚。而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去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宽容之心,那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财产都给老三。”很多人都害怕失去自我,有没有仔细想过:“自我”是什么呢?无我,人牢牢执著的这个“我”,不过是无数细胞与流变不息的心识组成的一个暂时存在体。一条河流,每时每刻所流的河水都在变化,那么这一秒和上一秒的河流是“同一条河流”吗?若说是,却每一秒都不同;若说不是,却又一直在相续。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非“常”非“断”,相似相续,究竟而言是找不到一个“我”的,这便是“无我”。无我,是指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独立个体。譬如现在的你和幼时的你,是同样的,还是不同的呢?从外相来说,已经完全不同了,现代科学的理论说,人的细胞七年内会全部换一遍;从内心来说,自己的许多想法、认识也变化了。所以,“我”是内心创造的一个概念,其实只是一个五蕴的集合体。
“生命为他人而活”有几种状态,一种是被他人的评价与眼光左右,为赞美、肯定而活,整天患得患失,自我的价值依附于外在给予的虚荣;一种是不能自主自己的行为,受到更强势人的影响,内心挣扎叛逆,身心分裂;还有一种是无我的利益他人,内心不牵挂自己的苦乐,却成就了最圆满的自我。
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云:“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他们敞开心扉,宽恕了别人,把愤怒、焦虑、恐惧都放出去,气血自然通常无碍。
自然万物供我们取用,也不是理所当然,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享受的是自然的赠与。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转动的,明白了这一点,人才会有谦卑之心,才会懂得感恩别人的赠与。不懂感恩的人,总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们不懂谦卑,总是狂妄自大,索求无度,贪婪狂妄。周润发、邵逸夫、比尔·盖茨,这些富豪们正是因为懂得感恩,所以才会选择裸捐。所有人都在苛求财富,他们却选择把财富还给公益、感恩大众。《黄帝内经》有言:“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者,“德全而不危”。
索求无度,不懂感恩的人已经丧失了德行,迟早要遭受祸患。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李嘉诚退休之后,醉心公益,出入各个公益组织,为人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家人看不下去,希望他能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是他却越忙越精神。
他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快乐,物质的富足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内心的快乐和富足。
现代医学也认为:快乐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的免疫力大幅提高,增强抗病能力,利于治病防病。
有一个仁慈善良的心,能让人收获快乐,它让人长寿,是健康的源泉。
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心怀慈悲之人,以爱待人,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才能长寿。喜欢我就加我吧!喜欢我就把我分享给您的好朋友吧!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索:身心灵港湾 或加:hahaha-888。感恩您的关注与分享,感恩有您!
情感、婚姻、抑郁个案心理咨询微信号:76858989 颜泽(大千)老师
《中道禅舞》
《呼吸与生命力》-常州
导师班《呼吸与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