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静坐修复生命能量觉知心灵最好的方法

和顺经气健康

打坐是儒释道修行的一种方法,它也称静坐、盘坐,但是,并不是两腿一盘就可以称之为打坐,打坐是有很大学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打坐的正确方法

 静坐的功用及原理 

  
静坐,在理论上是属于静学的范围。坐以致静,静以入圣。静坐法,言乎其上者,为心性上由静以至超凡入圣而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种方法和功夫。

言乎其下者,乃是生命上由静以至健康长寿而达到长生不老境界的一种方法和功夫。仙佛圣人,其修持作略,未有不自静中入者。

充天地两间,不外阴阳动静而已。在道家金丹学派中,参究人生修养之道,从阴功入者,主修阴丹法诀;阴柔派宗之。

从阳功入者,主修阳丹法诀;阳刚派宗之。依从阴阳浑和入者,主双修阴阳炼丹诀;双修派宗之。

就动静范畴言之,依动功为主者,属于运动道派;依静功为主者,属于清静道派;介于其间者,则为双修道派,主动静交养,不偏于动功.亦不偏于静功。

其次,金丹家正统分派中,则多以清静单修派与阴阳双修派之二分法为纲宗,前者又称北宗,后者又称南宗。
再演而有南、北、东、西四宗之四分法,再加中派之五分法,以及加张三丰新派之六分法,加先天道派、伍柳派与青城派之九大门派分法,递而至于左道旁门之难以数计之派系,要之总不外“以阴阳为体,以动静为用”之二大法则而已。
古称“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者,在各因师说,各立门户;于焉而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无穷之纷争以起,驯至攻排无有已时。
实则无论双修单修,万千门派,上乘丹法,无有不自“坐丹”入者。正所谓万劫动修难入圣,唯有静法可通神!
静学之大端大用,全在心性精微处。孔子罕言性与天道,及门弟子已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之叹!故黄百家云:“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心学性学与天道,历来儒家谈者均粗而不精,极高明而彻精微之说,则实存在于道家丹道派中。宋明理学诸大儒,无有不出入道释,而复归本于儒。
朱熹曾学道于丹家.且考注丹家圣典《周易参同契》,甚赞之,虽未彻,然亦已难矣。号称理学开祖之周濂溪,亦曾博习金丹学及静坐,其《读阴真君丹诀诗》有云:“始观丹诀信希夷,深得阴阳造化机。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始知微。
其有名之“太极图说”,则师承自于丹道派祖师之一的陈抟希夷先生(此说始于朱震、黄宗义、朱彝尊均主本自陈抟刊于华山石壁之无极图。唯毛奇龄则主本自魏伯阳之《周易参同契》之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
黄庭坚称其“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朱熹则直称其“有仙风道气,无有知其学者”。敦颐为学与涵养功夫,全得力于“静字学脉”,故其学术思想一以“主静”为极致,并主以“静”立人极!故静学实为人学之本、入圣之门。
其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静一动,互为其根。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濂溪在此,先讲宇宙,以明天道;后叙人生,以明人道,定之以仁义中正为标准,而立人极!所谓人极,即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达到此人生最高境界的方法为“主静”。
能至人极境界的人,便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可以说是对静学与静坐的功用,很坦白指出无遗矣。
何以致静,濂溪认为是由“无欲’’可致,故日“无欲故静”。此心寂然不动则静,有欲则动。欲生于心,则动于心;意念之动,亦念之几也。故濂溪又于《通书》日:
君子慎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以上亦完全讲的静学与静坐的功用,也完全讲的是心性上的修养功夫。道佛两家,讲的更深入,更清澈,更高明,更精微。

因濂溪之学,乃自道家出,又为宋明理学家之所尊,故举此以例其余,并用以证静坐之目的,不可徒视之为却病延年、长生不老;成佛作祖学仙学圣人,均须自此中入。

须知:静坐为使此心寂然不动,与使此心无欲、无念之最上乘方法,若欲进而证道、了道,则舍此便无他途可寻,故三家均以此为不二法门。

佛家的打坐是觉知心灵最佳方法
打坐:我国古代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并不是非要学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习武静功的修习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佛家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粉碎了,而真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经过灌顶修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缘故。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时间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亲证,定力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挡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见到”当然不是眼睛见到,而是心地法眼亲证本性,本性是没有相的,眼睛只能见有相的东西,那时候你人也没有了,还有什么眼睛?还有什么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但不是断灭空,它是真实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如“海水中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我们用功到缘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成功了,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仅是法身边事,不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坎,妄习犹在,生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着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缭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候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着相求这个爆炸,一着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着它,就有着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为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缍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候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打坐前准备 

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吹到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

 坐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臀部后半部,要求垫高一些,可垫棉垫或较薄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时因腰肌疲劳,慢慢弯腰曲背的弊病。
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则任督二脉气不通畅,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
3.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
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

 意念与呼吸 
坐好以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之光)。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身体虚弱之同志数吸,即一吸上记一个数,呼气不记数即一吸一呼为一个计数;身体健壮,平时火气大,脾气暴躁这类的人则数呼气,一呼气记一个数,不记吸。
这样从一数到五,就从头再来,再从一数开始,如此反复不断的训练。

 注意事项 
1.数息时,要注意的是在呼吸上,心里数呼吸,耳朵注意听着呼吸。全神贯注,心念集中,好像母鸡孵蛋一样。
如果数息过程中发生杂念则马上将意念收回来,从一重开始数起。
2.注意要将呼吸调到:深、长、匀、缓、柔。
「深长」:呼吸不要短促,而要绵绵不断,慢慢将一呼一吸所用时间拉长;慢慢则会感到自己的呼吸深入体内,带动全身的气机;「匀」,不要时快时慢,要速度均匀;「缓」,呼吸宜慢不宜急,「柔」,柔和,若有意若无意,不要用力呼吸。

3.如果数息可以达到比较专注,心无杂念或入静的程度,可以将计数改为从一到十,慢慢可以过渡到从一到三十,基本上,如果可以做到从一数到三十,中间都没有杂念产生,则第一步修心止念的功夫已经达标,可以修第二步了。

4.在修炼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昏沉,打坐时昏昏沉沉,打瞌睡。昏沉容易被当作是入静,尤其注意。真正入静时,心神很明晰,身心轻爽豁然,不象昏沉,糊里糊涂,身心浊重无明。
造成昏沉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饮食不调,打坐前吃了过于油腻的东西,或吃得太饱。要少食油腻,不要吃得太撑;
2、姿势不调,有的同志坐着坐着,身体便走形了,慢慢头也低了,腰也弯了。头低腰弓的姿势,最易引起昏沉;
3、劳逸不调,打坐前工作或做别的事情过于疲劳。身心疲倦。此时,最好先睡半个小时,恢复疲劳再炼。
第二,散乱,心念散念,老是想东想西,数呼吸时走神。
造成散乱的原因如下:
1、饮食不调,吃了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散乱。要少吃辛辣;
2、心身不调:之前参与了一些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活动。如看惊险电影、看因起情绪激动的小说、杂志,与人激烈辩论或争吵……
一般最好做一些不激烈的活动。如阅读一些经文古籍,或做一些轻体力的家务活动。
3、呼吸不调如果不注意将呼吸调匀,有急促、不匀的现象,也易引起散乱。
第三,锻炼之时出现任何现象,如眼前出现光、图像或自感身体出现酸、麻、胀、痛、沉、凉、蚁行、跳动、肌肉抖动等八种现象都是正常的。要对一切任其自然,不要老想着它。

 入静九大层次 

练功重点是通过调心至少进入九大入静的过程。重点是把心态调整到安静、平静、宁静、定静、虚静、空静、真静、明静、灵静的状态。

(1)安静
平常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好高鹜远,不要朝三暮四。要培养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状态。所从事的事情,所面对的事情,一定要从脚下做起,从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够安下心来的性格。
不要急燥,不要烦躁,那怕你特别繁忙,那怕你今天晚上赶飞机,也不要着急,平常安于本职工作,安于你已经面临的那件事情的全过程,那么修练气功就容易静下来,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种非常安稳的状态。
(2)平静
由安静进入平静。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气和,要善于尊重所有人,要善于利用中国文化中“精神文明”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古人所总结的有积极意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忠孝仁爱等等内容。
在对所有人进行交往当中,不要轻易带情绪,即或有情绪也要善于调节,调节到自己没有情绪,别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绪,那么修练气功就容易进入平静状态。
就是说无论你练的那部功法有多么烦,多么复杂,有多么难受,像有些步骤,有些动作是难做的,有时候呼吸需要你很长很长时闻,那怕你觉得很憋闷,你也会保持平静,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心若止水的状态。
气功讲究“戒”、“定”、“慧”,要戒掉我们急燥的毛病,烦躁的情绪。平静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自始至终不能因为任何事情而带任何情绪,否则修练气功不容易平静。
(3)宁静
由平静才能到宁静。宁静指的是安宁、慈祥的、和谐的,就是有一种特别安详的感觉。自己和别人对你的印象总是安祥的,那就比平静更进一步了。
安宁、安祥这种宁静,只有靠平常生活中去训练,在生活中又全靠慈悲心肠,全靠自始至终对所有人慈悲,而不是对一部分人慈悲。无论你有多大理由,无论你有多大权限,要注意对所有人慈悲。
只要对一个人不慈悲,内心世界一定会在某个时候不宁静的。在慈悲心下面,那怕那件事情非常武断,你也会处理得很圆满。就是说一旦慈悲心肠有,那么后面就是智慧。
慈悲心肠如果是百分之百了,那么你那件事情的行动,也会百分之百的园满。宁静来源于慈悲,对所有人的磁悲,甚至还要扩展,扩展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随心所欲去想就行了。
(4)定静
定静就是通常所说的定力。重点指的是你在气功修炼当中,面对所有现象,所有感觉,包括没有感觉,你都能够做到顺其自然,稳如泰山,不急于求成,不刻意追求什么,不是非要执着一个什么感觉出来。能够勿扬勿弃。
好的信息不去有意识地促长它,不好的信息不去跟它对着干,最多把它放到仓库里面。能够做到正确对待自己的气功反应,气功现象,丝毫不动念头,不动过份追求的念头,这就是定力中间的定静。
也就是说,不会因为受花天酒地,势利纷华的内景图像以及种种美妙感觉的影响,而把你吸引到气功状态中间出不来,也不至于因为有几个影子,就把你吓得以为鬼来了,往桌子下面钻。
定静是不会出现这些现象的,即或有很多影子,很多声音,很多难受的感觉,很强的自发动功,也会始终把握在一定范围,一定状态,一定安全的范围,对自身对他人都是安全的范围。那定静怎么训练呢?
需要办所有事情有头有尾,即使办失败了,也要总结教训,不能够虎头蛇尾,不能够半途而废。你开始办这件事情,就要有一个结果,有一个完整的结果,那怕不是圆满的结果,也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
即使失败了,即使中途有这样那样的干扰,一定要注意完整,要注意那件事情的完整性。若能够在生活当中注意培养,其实定静很容易做到。你是练功的,你既然有开功,就一定有收功。
如果你平常生活当中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办完的,那么你在练功当中就决不会有一次收下来。
有头有尾,就是说负责任,一定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方方面面负责到底,决不要因任何一件事情的打击,任何一个困难,任何一件事情的不如意,自己就退却,那就不对了,那就不是训练定静定力了。
(5)虚静
只有定静训练好以后,才能由定静进入虚静。所谓虚静,重点指的是清虚状态的一种入静。清虚指的是清除了杂念,清除了病因,清除了病症,清除了病态,身体内心轻松了,肉体健康了,这么一种状态。
在修练气功当中,要把私心杂念清除,要把疾病清除,要清除肉体内臃肿的、多余的水分,多余的脂肪,多余的包块。这一些对虚来讲都是实的东西,要清除。
虚静是针对实来讲的,实的东西要排除,排除不了就转化,那么人就处于在一种内心比宁静更深层的恬静状态。虚静要靠什么训练呢?靠平常谦虚、好学、博学来培养。一个人要自始至终把自己看得比别人小一些、低一些。
有一个谦虚的状态,在练功当中就容易进入虚静。也就是说要排除疾病,需要有能量,能量来源于哪里呢?
来源于方方面面,包括你自身仓库里面有,外界大自然多得很,宇宙万事万物皆有气,这要靠平常培养一种真正内心的谦虚,不是自私的谦虚,而是真实的谦虚,是一种符合情理的谦虚,而不是一种过份的谦虚。
不是谦虚一会儿,不是对他谦虚,对你不谦虚,对我谦虚,对他不谦虚,那不行。要对所有人谦虚,在整个事情当中谦虚,那么练功当中虚静就出现了。就是说,你就会始终主动练功、无意成功。
它会始终采气,始终开发自己潜在仓库里面没有被开发的高能量物质。让它转化成能量作功,同时采集宇宙间本来就有很多的多余的东西。

(6)空静
空静就是进入更深层次的一种状态、一种意境,不仅是谦虚,它比谦虚更深,不仅是清除杂念,比清除杂念还要深,所有杂念、所有想法都没有。
那你说这个人不是植物人了嘛?那不是,即或你有想法,包括你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好像也没有。这一点不知大家是否能理解。就是说好的念头、坏的念头,要注意你随时好像都没有。
那你说理想大愿怎么办呢?我只是让你在功法里那时候发大愿,并不是要你二十四小时想大愿。大愿不是一直去想的,就是说好像宣誓一样,宣誓以后,你就有那意思就行了,将来你就朝那个目标去就行了,不用每天不停地宣誓,那样就干扰了。
比谦虚更谦虚,也就是说你就是一个负压了,外界呢当然不是负压了,它什么都会进来,好的、坏的,没关系,都会进到你的体内来。你说,坏的进来怎么办呢?不是说了空静吗?进来畅通无阻,不好的,它就走掉了嘛。
好的呐,它进来,你就跟它同步共振了嘛!你就接收了嘛!这是进一步自动采气的方法。
空静靠什么训练呢?刚才说到,在生活当中对所有人、所有事不要太在意,不要看得那么严重,不要把那件事情看得好像是非怎么样不可。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威胁别人,才能空静。
空静要注意到很多事情不要太在意,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你就不会有很多私人杂念,就不会有很多使别人不理解的地方,那么很多事情它会自动解决。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强求,好的、坏的都是这样,那就空静了。
随时随地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念头,对任何人否定空掉,空静就很容易做到。那怕你整个是非常正确的,你也敢于勇于否定自己。你说这是不是过份谦虚?不是的。就是说不要固执己见,它就容易空静。
在平常生活中,决不要固执,决不要强求,决不要把自己的任何见解、任何功劳和成绩,任何基础当作空间的一个障碍物,当作包袱,那就容易入静了,容易空静了。
一个人一旦空静状态造成,对生活绝对是充满朝气,充满信心的,绝不会厌世。空静是高度的谦虚、高度的客观。宇宙在变化,原来的东西已经陈旧了,原来的学识理论它一定是要被后来的学识理论所补充,甚至所代替,甚至所否定。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前进,要不断立功劳,不断交朋友,不断学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空静。
空静是把好的、坏的都要善于放在一边,放在一边并不是愚昧无知,并不是不求学问,是好象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一样,那么紧接着就是重新开始,任何时候都是重新开始,那就空静了。这是训练空静的方法。
(7)真静
由空静才能到真静。真静枣真正的入静枣古人称之为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这是真正的入静。气功一般讲入静,应当是真正的入静。
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善于发明创造,善于注重任何一个微妙的现象,追根究底,发现新现象,发现新课题,发现新规律;要对你所涉足到的方方面面的、微观上的、宏观上的所有秋毫之事,都要善于观察得清清楚楚,善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有知其所以然而然。
要有一个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科学地追索精神。有一定的执着,但不是我们常人所说的执着,是一种科学头脑下面的不断前进,不断创造新的事物的一种精神。
在平常生活当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对每一件事情你要善于不断创新才行,不要吃老本,那么才能够真静,这是真正入静的真静。

(8)明静
明静是什么意思呢?明白的意思。明白你的事情,明白周围的事情,还有一个通身透明。就是说自己能够明白,也包括反观功能在内枣对自身的内脏看得很清楚,对自身所面临的事情也看得很清楚;明白自己,明白事物,明白真相。
进入状态后,你就能够判断哪些信息是好的,哪些信息是不好的,甚至能判断这个信息来源于哪里。
只要出现影子,你就明白这个影子是怎么回事。这个影子来了,你就要跟他商量,你能够跟它商量,或你不跟他商量,他也让你知道在一分钟以前这个影子在哪里,这个影子是不是那个人,是不是他在想那个事情,是不是他告诉你那个事情。
整个过程象演电影、电视一样,不只是停留在定静那个阶段枣把那个图像固定下来枣不是那个意思,是连续性的枣整个气功状态的所有现象一定是完整性的、系统性的、连续的出现。
你看到那个人的影子在跟你说话,那么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只要加个念头追问他,一个小时前他在哪里?马上就出来,即使你不追问他,也能连续出现。
明静就是明白事物的全过程,明白我们自身修练气功状态的内在的真实因素。不要把一个影子轻易当真了,决不要把一个影子说话轻易当真了,只有你在明静当中,才知道他是真是假。
怎么样才能明静呢?怎么样才能明白呢?这也要靠在平常生活中训练。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所有事情善于联系,要善于全面地看待事物,要培养一种全局观点,要培养任何事情、任何时候你要考虑全方位地认识事情,全方位地定计划。
对生活当中每一事情要看到三面,要看到前、中、后,上、中、下,要从全方位地观察事物,要培养这种性格。那么练气功你才能明静,不会因为别人一个状态着急,也不会因为自己一个状态着急,因为你明白怎么回事。
就不会在气功状态中,有朋友说跟我谈了一天话,就不愿意收功了,其实我根本就没谈话,那可能是很多因素凑在一起了枣我在这里讲话,不是跟哪一个人谈话,他感应到了某些现象,误认为是在跟他一个人谈话,那么就是平常联系不够。
就象我们学管理的朋友、学统计的朋友,要包罗万象,要有像蜘蛛网一样的思维方式,要象钢琴家的手指一样,十根指头都要动,决不要只动一个指头。
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你都要考虑全局、全过程以及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一些判断,那么练气功明静也不是困难的。
(9)灵静
灵静重点指的是在通身透明的基础上,进入到能量阶段,自己能够把握自己,也能够把握周围。一个念头出去,发现别人有疾病了,你这个念头就带能量,它自动会做功,有那么灵巧,有那么灵敏,有那么灵活。
你还没想到,它就把疾病给你治疗了,使你还没搞清楚是癌症还是肿瘤,一刹那之间,它自己就消失了,你根本来不急说。这就是灵活的灵静,是带能量的入静。
我在告诉大家想影子时,你们注意啊,要想你父母亲、想你自己健康时候的形象,就是针对灵静来的。一旦进入灵静了,那个能量就出来了,你只要想健康就行了,不需要你去想我有什么病啊!
它非常灵活,来不及想,来不及说,这就是气功最微妙的一个特点枣灵静。进入灵静阶段,好多事情都迎刃而解了,使你给自己调理身体也好,给你家里人调理也好,或者解决好多事情也好,就容易了。
灵静阶段,有它极度的严密性,极大的灵活性,极大的准确性、精确性,这个灵活不是乱灵活,而是高度的精神,精确到我们人来不及那么精确,它就已经超过我们的思维范畴,
到了最准确的那个位置,甚至已经把事情纠正了,我们远远落后了,我们常规的思维往往落后于灵静状态中间的下意识的思维和能量结合作功过程中间的种种可能涉足到的范畴。
怎样才能培养灵静呢?这还要靠生活当中训练,单纯靠练功靠功法是不行的。一定要在生活中注意到整个事物内在的规律,要注意所有事物的相互作用力,要注意整个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我们所涉足到的任何事情的相互作用,
要善于分析任何事件、任何人与你自己与他人方方面面的联系,要考虑到联系的那个媒介、那个能量,注意到方方面面的作用,再把所有事情连起来处理对待,那你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事情对你影响,对别人的影响,对上上下下的影响,因此你会处理得非常圆满。
所有灵活的灵静就是要我们把生活的事处理得很圆满,不只是考虑得很圆满,一定要解决得很圆满,那就不容易了,这中间就有能量,能量就来源于你在生活当中把所有事情解决圆满。

8
文章点评
2024-12-28
常读命会越来越顺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 <详情>
2024-12-27
长期拜忏,是无量劫种的福德
能拜忏是经过无量劫种的福德大乘法要我们拜忏,不论拜哪一个忏本,都是大乘的。不论哪个经论,一说拜忏的时候,要你观想回向法界众生,这就是属于大乘法。凡是能.. <详情>
2024-12-26
这样回向,你身上的业障会消失得很快!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增胜——不是那个物质多少,这是一般的物.. <详情>
2024-12-25
燃灯节暨宗喀巴大师圆寂日丨点起智慧灯,温暖众生
2024年12月25日,藏历十月廿五,是宗喀巴大师圆寂纪念日,这一天也被称为"燃灯节"。通过点灯来表达我们对宗喀巴大师的怀念之情,愿这光明火炬,驱散黑暗。愿佛.. <详情>
2024-12-24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你做到了几条?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 <详情>
2024-12-24
空云梦到鹤王观音说她是“观音弟子”
空云看到我月初的公众号文章《空应梦见鹤王观音:坚持初一和十五敬香的感应》,即告知:两年前她也梦到鹤王观音。观音菩萨千手千眼,随类化现,众生有感,菩萨.. <详情>
2024-12-23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法吗?
问 :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法吗?大安法师答 : 行走坐卧都能念佛。你晚上难以睡眠,你睡在床上,心里默念佛号是很好的。你专心默念佛.. <详情>
2024-12-22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
文钞原文: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