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十地】-佛教里十地的意思

佛教名词

十地(佛教解释)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u^mi,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修行阶位

定义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兹举四类如次︰

(一)梵文《大事》之十地

(1)难登(梵dura^roha^)

(2)结慢(梵baddhama^na^)

(3)华饰(梵pus!paman!d!ita^)

(4)明辉(梵rucira^)

(5)广心(梵cittavistara^)

(6)具色(梵ru^pavati^)

(7)难胜(梵durjaya^)

(8)生缘(梵janmanides/a)

(9)王子位(梵yauvara^jya)

(10)灌顶位(梵abhis!eka)

(二)大乘初期之十地(四位)

(1)初发心(梵prathama-cittotpa^dika,发意)初发意

(2)治地(梵a^dikarmika,净地)

(3)应行(梵yoga^ca^ra,修行、进学)久发意

(4)生贵(梵janmaja)

(5)修成(梵pu^rvayoga-sampanna,方便具足)

(6)正心(梵s/uddha^dhya^s/aya,成就直心)

(7)不退转(梵avaivartya,阿惟越致)不退转

(8)童真(梵kumarabhu^ta,童子)

(9)法王子(梵yauvara^jyata^,王子)

(10)灌顶(梵abhis!ekapra^pta,阿惟颜)一生补处

(1)干慧地(suklavipasyana-bhumi,净观地)┐

(2)种姓地(gotra-bh.,性地) ──────┘凡 夫 ─┐

(3)八人地(astamaka-bh.,第八地)预流向 │

(4)见地(darsana-bh.,具见地)预流果 │

(5)薄地(tanu-bh.)一 来 │声闻

(6)离欲地(viaraga-bh.)不 还 │

(7)已办地(krtavi-bh.,已作地)阿罗汉─┘

(8)辟支佛地(pratyekabuddha-bh.,独觉地)───────缘觉

(9)菩萨地(bodhisattva-bh.)─┐

(10)佛地(buddha-bh.)────┘ 佛菩萨

华严十地

(1)欢喜地(梵pramudita^ bhu^mi,极喜地)

(2)离垢地(梵vimala^ bh.)

(3)发光地(梵prabha^kari^ bh.,届穷)

(4)焰慧地(梵arcismati^ bh.,焰地)

(5)极难胜地(梵sudurjaya^ bh.,难胜地)

(6)现前地(梵abhimuhi^ bh.)

(7)远行地(梵du^ran!gama^ bh.)

(8)不动地(梵acala^ bh.)

(9)善慧地(梵sa^dhumati^ bh.,妙善地)

(10)法云地(梵dharmamegha^ bh.)

意义

华严

关于十地的意义,各宗因所据教义有别,往往有不同的解说,兹依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金刚喻定

又,十地的满心,名金刚喻定。因此位的定力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之能摧一切物,故名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三昧或金刚心。若由此再开出一等觉位,则成四十二位。等觉为断惑的最后位,是因位的最上位,与果上的妙觉仅差一等,次生即可补前佛处而作教主,故亦云补助位。但是,《璎珞经》则称为无垢地,以虽有烦恼余习,然只如微烟,有等于无,故名无垢地。

四乘十地

据大乘同性经卷下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等四乘各有十地,总称四乘十地。

(一)声闻乘十地

(1)受三归地,指初受三归戒之位。

(2)信地,指信根成就之位。

(3)信法地,指信四谛理之位。

(4)内凡夫地,指修五停心观等位。

(5)学信戒地,指三学成就之位。

(6)八人地,指见道之位。

(7)须陀洹地,指预流果之位。

(8)斯陀含地,指一来果之位。

(9)阿那含地,即不还果。

(10)阿罗汉地,即无学果。

(二)缘觉(辟支佛)乘十地

(1)昔行具足地,指修戒行之位。

(2)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指修十二因缘观法之位。

(3)觉了四圣谛地,指修四谛观之位。

(4)甚深利智地,指生甚深无相智之位。

(5)八圣道地,指修八圣道之位。

(6)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指觉了此三法界之位。

(7)证寂灭地,指见道之位。

(8)六通地,指得六神通之位。

(9)彻秘密地,指证无学果之位。

(10)习气渐薄地,指断除习气之至渐次微薄之位。

(三)菩萨乘十地

(1)欢喜地,谓菩萨既修满初阿僧祇劫之行,初得圣性,破除见惑,证得人、法二空之理,生大欢喜,菩萨于此位成就布施波罗蜜。

(2)离垢地,即成就戒波罗蜜,断除修惑,涤除毁犯之垢使身清净。

(3)发光地,即成就忍辱波罗蜜,断除修惑,得谛察法忍,智慧显发。

(4)焰慧地,即成就精进波罗蜜,断除修惑,使慧性炽盛。

(5)极难胜地,即成就禅定波罗蜜,断除修惑,令真俗二智之行相互违者合而相应。

(6)现前地,即成就慧波罗蜜,断除修惑,发最胜智,使现前无染净之别。

(7)远行地,即成就方便波罗蜜,发大悲心,亦断除修惑,远离二乘之自度。此位即修成第二阿僧祇劫之行。

(8)不动地,即成就愿波罗蜜,断除修惑,作无相观,任运无功用相续。

(9)善慧地,即成就力波罗蜜,断除修惑,具足十力,于一切处了知可度不可度而能说法。

(10)法云地,即成就智波罗蜜,亦断除修惑,具足无边功德,出生无边功德水,如大云覆虚空能出清净之众水。

(四)佛乘十地

(1)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谓断除细习气,于诸法得自在。

(2)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谓能自在转正法轮而开显深义。

(3)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谓能自在开说三乘差别之法。

(4)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谓能自在说八万法以降伏四魔。

(5)火轮威藏明德地,谓能自在摧伏邪法恶行。

(6)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谓能自在示现六神通以显示无常事。

(7)广胜法界藏明界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显示菩提。

(8)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授记别。

(9)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示现善方便。

(10)毗卢遮那智海藏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说法。(证契大乘经卷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十住心论卷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