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为什么要持戒?什么是五戒?

佛教文库

春暖乍寒,但春天的脚步一直向前迈进。智者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今天略略谈谈持戒。

佛法包括戒、定、慧三学。戒律乃定慧基础,是佛门弟子防非止恶的行为规范。戒有出家戒、在家戒,但五戒是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的根本。《大智度论》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船。

弘一律师开示说: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

何谓五戒?

一、不杀生。

不杀群生,悉养物命,令众得安。成就慈心美德,获得长寿之果。

二、不偷盗。

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成就贤良美德,获得富有之果。

三、不邪淫。

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成就贞洁美德,获得家和事兴之果。

四、不妄语。

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成就诚实美德,获得一言九鼎之果。

五、不饮酒。

不饮用具有酒色、酒香、酒味及一切能醉人的饮品。成就理智美德,获得内心清明之果。

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的对比

古人常将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作比对,认为互相对应。

不杀生对仁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仁者爱人,也爱一切众生,不忍食其肉,又怎忍夺其命?

不偷盗对义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增广贤文》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义气之人,怎会盗人财物?

不邪淫对礼

《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颖达疏》:礼者,别尊卑,定万物,是礼之法制行矣。守礼仪之人,怎会犯他人妻女呢?

不饮酒对智

陶渊明所作戒酒诗句世上有十恶,酒算其中一,往往醉误事,过量伤身躯道出了多少饮酒误事者的惭愧、忏悔之心。刘禹锡一句护戒先辞酒,嫌喧亦彻琴,又表达了多少仁人君子奉戒清修之意。理性智慧之人怎会贪著杯中之物?

不妄语对信

《论语为政》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即忠厚诚实、言而有信。有信之人怎会妄语?

若能奉行儒家五常,则会有惭有愧,品德高尚,修身齐家,利国利民;若能持守佛教五戒,不仅人格高尚、更是获得人天善趣果报的基础,亦为修行圣道与成就无上菩提的根本。

佛教泰斗虚云老和尚云: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其大意说明了五戒十善的利益。

如果在一个乡里住着一百户人家,有十个人能持五戒,这十个人就会很敦厚谨慎。如果有一百个人能修习十善业,这就不单单是个好人了,因为一百个人有一定的影响力了,所以这一百个人一定会家庭和睦。进而若能传此教化遍于寰宇,那善良仁慈的人就会数以百万。这个力量可就不可思议了!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人人都能修行善法,传递仁慈大爱,我们的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

南无阿弥陀佛!

注:

1.口四过:恶口、两舌、妄言、绮语。

2.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1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