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生、老、病、死,最大的痛苦是死亡。当我们要面对死亡时,其它一切爱恨都变得不重要。
正是因为想要解决人生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所带来的痛苦,二千多年前的悉达多太子,放下宫中锦衣玉食的生活,成为一名苦行僧,最终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为正等正觉的觉悟者,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佛法甚深,妙义无穷,难以令人起信修行,悟入佛之知见。因此,佛陀悟道后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但在梵天帝释的再三恳求下,佛陀才依众生之根性,权将语言作为善巧方便的工具,演说种种因缘、譬喻法。
为什么佛悟道后,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
一是佛陀所了悟之法,无我、无常、离相。这种人无我、法无我等这些道理,与众生亿万年来所执著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众生因欲望而落入轮回,早已习惯以自我利益出发,去生活、去索取。佛陀所悟之法,让众生放下欲望、放下我执,众生很难相信并理解。
二是佛陀所悟的法是言语道断,无法用语言文字精准表达的。所以佛陀一开始选择默然,直到梵天七请佛陀,请求佛陀以智慧的方法,善巧方便引导众生领悟甚深的道理,佛陀才开始了之后的演说。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