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什么是精进?精进的体现

佛教文库

出家人就要把时间、精力用来修行。在六度里有一个是精进度,那怎么显示精进呢?持戒。禅宗也注重持戒,就是要通过持戒才能够反映出是不是在精进,进就是要有进步。

如果我们整天忙的事情,看上去好像在进步,但是没有约束、内心没有升华,在修行上没有进步,那只是原地踏步而已。学习很久了,理论还是只会那一点;念佛,每天念上1万声、5000声,好像任务完成了,但习性毛病一点没改。

我们看很多居士学佛,早期性格什么样,学了三年五年后还是那样子,家庭有烦恼,学佛几年后还是烦恼,改变不了;就算没有从身心上得到彻底改观,至少能稍微进步一点,如果这样都很少,那就是我们没有精进,因为精进修行就能转换身心。精进,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学教理、参禅、念佛都可以,关键在于我们的用心。

百丈禅师讲: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他为什么说从持戒入手,而不讲参禅呢?因为持戒对于改变一个人来讲,是最直截了当的。戒条有规定,不准犯就是不准犯;但让你不打妄想,那就很难。

我们学教理,书本一打开什么都明白,但书本一放就忘了。就是说其它东西不能从行为上改变你;但戒律就不一样,戒律可以马上让你的行为有一个规范、约束,从精进和用心来讲,持戒改变人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当然我们现在持戒有限度,不能说持得很好,但是尽我们个人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去做,对自己也会有好处。

我们看出家人的僧团,讲戒律的地方确实跟普通的地方不一样。平常看人也是一样的,持戒比较好的和不持戒的师父站在一起,一看差异就出来了。先不讲其他,单从站相就可以看出来,对方不用开口,也不用说话,在你面前一站,哪个人持戒好,哪个持戒不好,一比就知道了。当然我们不是过于凸显戒律,是要说明对一个人的改变,戒律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外在可以看得到的。

你说你懂教理,也知道念佛往生,那大家都念佛,看起来跟我也差不多,你念1万声,我念5000声,也没有太大明显的差异,甚至也看不出来你就比我念得多,念得多的人可能烦恼习性也不一定比其他人少。所以从这些方面,你看不出他的变化;但是戒律就不一样,能直观地感受到。

禅宗,有些人一参禅就不讲戒律了,很多人说我开悟了,像济公活佛一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就可以了,实际上祖师不是这样的风格。

百丈禅师这样讲,应该有他的道理,从戒律上来改变身心,也说明禅宗并非不重视戒律。

来源:《丛林要则二十条》第一讲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宝之音

1
文章点评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