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王是一位仁民爱物的君主,深受人民爱戴,因为他以德治国,所以并不喜欢国家有武力装备。尽管大臣们都劝说国家要增加武力,可是长寿王不但反对,还跟他的儿子长生太子一同隐居到山林中,希望能因此避免战祸,终究,长寿王的国家还是被邻国占领了,长寿王不仅被杀,长生太子还隐性埋名,成了长工,因为表现优异而成为邻国国王的贴身侍卫,趁著一次游猎的机会,长生太子三番两次想暗杀这名国王,却迟迟下不了手,因为他想起长寿王生前的叮咛。
平时学佛就是期待我们回归清净的本性,念念好好保护,自然秽垢就会慢慢消除,我们若是一念差错,失念了,烦恼就会不断产生。所以我们每天修行不为了什么,只是为了顾好心,心顾好了,行为、方向就正确了。佛陀的教育无不是在指导我们这念心,指导我们方向。但是你我都是凡夫,要我们对境不生心,是很难的事。
有时候,听话听一听觉得,对啊,这就是理了,这就叫「真理」,说得很对,起了一分欢喜心,不过,境界若现前时,就凭着一个人和我们比较不投缘,我们的心境就被他转了,哪怕他是说同样的道理,但是从内心听起来就要去找哪里有缺点,来破他这个好的道理,内心有烦恼,方向就偏差。烦恼脱离了那份仁恕,仁爱宽恕的心态就不见了,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称为凡夫。所以会说,心有烦恼,一天到晚都是沉沉浮浮,无法把这颗心调伏得平静。有人就是可以了解后自然放宽心包容一切,有的人知道很多,但是偏偏就是让外面的境界不断动摇自己的道心,这就是修行不简单的地方。
佛陀有一回向弟子说一段故事: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仁慈爱民,叫做长寿王,不希望他的国家有任何杀伐,也不希望去侵略别人,所以全国都不用武器。很多国家都知道,有一位国王就召集大臣,筹备要来侵略这个国家,长寿王他的大臣建议一定要武装起来,长寿王安抚大臣的心,大臣退下后,他就叫长生太子来「大臣想要备战,是因为我在,为了保得百姓平安,也不用两国动干戈,我们去修行」。「可以啊」。国王离开后,全国人民非常悲痛,外国的国王一来,虽然不劳而获,但是害怕长寿王会来报复,所以贴出告示,如果发现长寿王赏赐千金万银。
这一段时间,长寿王父子在山中生活,有一天,有一位看起来很累的老人,他就问「你来这个地方做什么」?他说「我背负着很重的债务,我想求长寿王帮助我」。长寿王听到就哭了,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可惜我已经没有力量可以帮助你了」。老人说「我的债务无法还,就连我的妻小也会饿死」。长寿王就说「你将我捆绑起来去见现在的国王,你就能得到赏赐了」。老人用树藤将长寿王捆绑送到皇宫,长生太子也随后追来,国王看到长寿王就要斩首示众。长寿王发现长生太子,他说「你给我几分钟向大家说话,做人,除了仁德爱人以外,要守住孝道,一定要依照父母的话,绝对不能受到境界动了心起了意」。说完之后斩首示众。
长生太子很痛苦,想要报复,走入人群做长工,很用心地种菜,所种的菜非常好吃,大臣觉得这些菜很好,有一天办筵席请国王来,色香味俱全,国王就说要看这位厨师,长生太子就出来了,国王觉得说他长得一表人才,要他留在身边当侍卫。有一天,国王打猎,他就随身去了,又饥又饿,国王把他手中的剑交给长生太子,说「我很累了」,就倒在他的腿上睡着了。国王醒来的时候很害怕,说「我梦见长寿王的太子要杀我」,长生太子说「不会,我在这里保护你。」长生太子觉得说我的父王以仁以慈以爱教导我,看现在这个国王虽然这么暴戾,但是心却很惶恐,国王连续三次惊醒,他说「这几年来,我侵占邻国,杀死长寿王,我的心好像身坠地狱,没有一天安心过,我实在是大错特错」,长生太子说「其实你所惧怕的长生太子就是我,本来我觉得这是报复的最好时刻,我还是放弃」,国王他全身都是汗,不断忏悔。出去之后召集大臣,大臣也认出长生太子,国王就说「我知道我错了,这个国家我要归还给你」。
看看这位长生太子,虽然父亲所教的,他一直很仰慕父亲,但是杀父之仇,这个心的恨就说无法消除,还是想尽办法要报复,但是到最后还是一样,以父亲这分的仁慈爱来宽恕对方,还是一念心啊。污染的时候,恶心一起,再清净之后,还是佛的本性。总而言之,我们学佛就是平时要好好静心思考怎样能够照顾好我们这念心,永永远远不受周围境界来影响污染,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