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法华经》上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是人的一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七苦无非是来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伤害,而且跟自身的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对于自身造成的痛苦不易觉察,知道后也容易宽容自己,而对于别人的伤害非常敏感,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原谅。爱至成伤,分手后也难以忘怀,总是感叹:我最心爱的人伤我最深。朋友亦是如此,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最好的朋友伤我最深?
其实,痛苦的根源在于自己。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你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你爱发脾气,是因为修养不够;你因为别人而痛苦,也是自己修养不深。
有两个条件可以衡量一个人是否走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
一:在意识的层面也就是大脑,有否这样一个想法:我想要放下自我,我想要改变自己。
二、在他的心中,对这个意愿有多强烈。
当生活中我们承担着这样那样的责任时,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事务需要我们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会随着事态的发展开始起伏,就如左右摇摆的挂钟:要么会因为事情的成功而让心中库存的贪爱浮现出来,变成一个个念头:我做的这么好,他们应该奖励我或夸夸我吧;
要么会因事情的不顺而让心中库存的嗔恨浮现出来,变成一个个:他们怎么这么讨厌,怎么这么烦人;诸如此类到念头。
同时,不管是库存的贪爱升起了,还是库存的嗔恨升起了,都会伴随着一种念头:看,我是如此的优秀;或,他们怎么不懂得体谅我,关心我;这所有到念头,皆是围绕着"我""我""我"。
而这时便是考验一个人修行水平的时候了。要知道,你对"我要放下自我"这个意愿有多强烈,你就会升起多少的警觉性。就如你有百分之七十的意愿放下自我,那你也就有百分之七十的警觉度要放下"自我"。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影响着你的警觉度,就是习性反应(心理学叫心理创伤)有多强烈。
譬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经常否定我们,而每一次被否定时,我们都会在心中产生嗔恨心和烦恼心,但我们又不能向父母抗议,所以这股嗔恨就在心底不断的累积,不断的积压。
成年后,我们需要面对社会,当偶然的一次,有陌生人否定了我们某一件事物的决定时,那我们过去所积存的烦恼和嗔恨就会瞬间爆发,这个爆发可能会让我们瞬间失控,可能会让我们歇斯底里。
这和我们对"放下自我"这个意愿的警觉度有什么关系呢?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若你的警觉度只有百分之七十,而这个习性反应(心理创伤)反应到意识的层面直接占去了你百分之八十的意识部分,那你就会被习性反应带走,就会无法意识到"自我"已经升起,你会歇斯底里,你会痛苦,你会疯狂,你会以为这一切的根源是那个人否定了你。
而这时的你会沉浸在:这个人是多么的讨厌,这个人是多么的令人厌恶等的诸多念头中。你就像那卡了带的录像机,在那个被否定时场景的片段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翻滚着,痛苦着。你不知道的是,你正在不断的强化这个习性反应,这个心理创伤。以至于下一次类似的情况发生时,你产生更加强烈的烦恼。
要知道,身心是交互影响的,心中每产生一个念头,身体都会伴随着感受的升起,而当你集中注意力觉知身体的感受时,你心中的烦恼会如剥洋葱般,不断被剥除,慢慢的你会回归平静,恢复理智,而下一次面对这种否定时,你或许便能做到微笑以对。
要有一个警觉性,在每一个自我的念头升起时,警觉到:自我的念头升起了。
当警觉到自我升起时,要第一时间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或感受上,以免注意力随着念头走,而制造新的业习,新的烦恼。
为什么注意力被念头带走后就会增加烦恼呢?
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工作、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的思考、想象,那一天下来会怎样?筋疲力尽,就如一辆没有了油的汽车。
再者:当我们心中升起强烈的痛苦时,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的想象、幻想,不让大脑有片刻的停歇会怎样?我们很快会感觉到平静,会觉得好了很多。可是事实是怎样的?我们只是通过思考、幻想的方式消耗掉了我们心力,要知道强烈的痛苦感也是心力的一种呈现。当我们通过持之以恒不断的幻想某一件事情时,我们可能会获得心灵暂时的平静,但我们却在心中建立了一种新的习性模式,一种惯性,我们会慢慢的养成一种习惯,当痛苦产生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幻想某件事物,慢慢的这种惯性越来越强,在没有痛苦产生时,我们也会惯性的去思考,控制不住的去幻想,当心失去控制时,会让我们更加的痛苦。
而任何形式的感官享乐也是一样到的道理。
如何自这种痛苦中跳脱出来呢?观察呼吸、观察感受。每当我们将专注力回归到内在,回到身体这个框架之内时,我们的心慢慢的会变的安静,我们的心力会逐渐的恢复。当我们集中注意力觉知全身的感受时,我们的痛苦会一层一层的不断被剥除,当杂质被去除时,纯净就会显现,一颗纯净的心充满了无限的平等、无限的欢喜、无限的悲悯、无限的慈爱。那这种爱是怎样的呢?
试想当你摔倒时,陌生人的一句关心,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试想看到他人被苦难折磨时,心中的恻隐之心;
试想你真诚的帮助别人,并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人感激涕零时,你心中所升起的那种欢喜;
试想,在经受他人诽谤时,你从容淡定、平等的对待时,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这就是慈爱、悲悯、随喜和平等心。
一颗纯净的心包含了无限的平等、无限的欢喜、无限的悲悯、无限的慈爱,简单来讲就叫做慈、悲、喜、舍。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为了从烦恼染污中出离,为了获得心的安宁,请抽出你宝贵的十天时间,去学习这个方法吧。
如果你能正确的应用这个方法,请你继续在法中增上,如果你还未学习这个方法,请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去学习这美妙殊胜的方法。
愿你们在法中成长;
愿你们在法中增上;
愿你们在法中安住;
愿你们在法中自益又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