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第二十课 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

入门首页

第二十课 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一、愿()人民,信仰坚固,确实信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相待以诚,相接以礼,表里如一,心口相应,团结一致,永远不渝。

二、愿()人民,刻苦自励,克勤克俭,富者济人以财,智者济人以道。财不令藏于地,学不令私于身,营共同之事业,成共同之社会。

三、愿()人民,爱护国家,服务公众,实行主义,守法奉公,俾约法能行,宪法早布,国基巩固,政治修明。

四、愿青年男子,回心转意,进德修业,坚其意志,强其身体,修其言行,广其智识,力矫浮佻之时弊,作真实之功夫,养成耐劳苦,守纪律之性行,俾在家为克家之子弟,在社会为有用之人才,在国家为忠实之人民,然后方能为国为民,担当大事。

五、愿青年女子,一齐觉悟,特宜养其慈爱和平之纯德,治家教子之常识,为妻为母,保育后代。民族之生存发展责任,端在于女性同胞,尽其天赋之职责,发挥其自然之良能,俾社会受慈育之恩,万代沾祥和之德,方为爱国爱民,爱护人类,爱护国家之正道。

六、愿一切壮年人民,努力修为,不贻少年老年以忧患辛苦之境遇。在官者廉洁奉公,营业者诚实任事,刻苦耐劳,勇猛精进,上承先德,下启后人。

七、愿中国***全体同志,亲爱精诚,团结一致,抛弃嫌怨,互相扶持。念先烈创业之艰难,知国民责善之殷重,虚心平气,矢信矢忠,奉行主义,努力建设。纳全国之忠言,容全国之人才,以尽其救国之责,成其建国之功。

八、愿***,上自主席,下迄僚属,中央地方文武官吏,履行誓言,奉行法令,廉洁勤慎,爱国如家,体总理天下为公之心,继先烈舍身救国之志,于权利则尽量忍让,于责任则奋勇承担。忠于国家,爱护人民,容纳贤能,接受忠告,提携后进,尊重前贤,共济时艰,同成大业。

九、愿全国同胞,汉满蒙回藏以及回疆,乃至西南诸省山间民族,共存天下为公之大心,同发团结国族之大愿。以三民主义为依归,则共信斯立;以忠信笃敬律言行,则互信以固。分多润寡,人人存乎慈悲;截长补短,事事行于方便。同心同德,并育并行,复兴富强安乐之中华,有志竟成;造成尽善尽美之(),后来居上。

十、愿世界各国政府人民,共立互助之志,同弃凌暴之心,扶持弱小之民族,建立共守之法治,继绝举废,治乱扶危,厚往薄来,协和共济。

十一、愿佛教大众,彻底觉悟,发大乘心,行普度事,勿作自了之人,勿泥文字之迹,勿迷于外道邪魔而自犯毗尼,勿惑于世俗财位而妄为趋附,勿迷于鬼神而遗弃众生,勿迷于成规而阻碍进步。勇猛精进,自觉觉人;悲智双运,财法兼施。布十善于俗界,行六度于道门,持戒则如山岳之坚,度生则如河海之广。恢复固有之教义,则本体自是金刚;善用世间之科学,则法器悉为轮宝。然后释迦教义,根基巩固,枝叶繁荣,*轮常转,佛日增辉。

十二、愿大慈大悲药师世尊,运无缘慈,施无畏法,愍念众生,普垂加被,使人人觉悟,共发至诚,忏既往之夙业,种当来之善果。一切烦恼灾障消除无余,村城国邑布满佛号经声,大地山河尽成琉璃世界。千秋万世,善业昭垂;四海五洲,仁风永被。中华巩固,()万年;万邦协和,正法永住。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