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世上没有对错,只有业

藏传佛教Buddhism

西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藏地曾有一位大成就者,叫乔美仁波切,他有段时间在禅修时,眼前常会浮现出一只白狗,后来通过禅观,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业报呈现:很久以前,他当僧人时曾骂别人为“狗”,后来果报现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
  
最后一世他做了只白狗,时值释迦牟尼佛出世。当时有一群商人在吃饭,这只狗饥饿难耐,便上去偷吃。商人们发现后,逮住了它,要把它活埋了。阿难尊者目睹这一切后,以慈悲心超度了它。这就是乔美仁波切的前世。
  
佛陀曾说:“人生世间,祸从口生。”萨迦班智达也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其实世间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靠语言而产生,假如说话不掌握窍诀,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对凡夫人而言,脾气谁都难免会有,但有时还是要克制一下。否则,气头上说的话,往往是口不择言,且不说来世有什么果报,仅仅是眼前,也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比如,你跟某人大吵了一场,心里会像堵了块石头,非常不舒服,甚至连吃饭都没有胃口。因此,就算对自己来讲,恶口伤人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修行人要多说柔和的话,这样才不会夹杂任何罪业。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学习认错是修行的开始。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进步。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

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这种生活态度,就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斗争、争论。
 

修行时间长的人,对于我们的心和外境之间的感应关系,会有很多体会。我们的心跟外面的境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应呢?有时候你会体验到,你怕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你担心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

这种感应很有意思。这种感应关系很复杂,有很多种模式,这是其中的模式。简单地讲,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等等。
  
“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经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

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在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别吝啬,可能会遇到老有人找你要钱。

还有啊,有的时候,你由于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都有很多特长,这种特长也是你主观方面的情况,也会感召外面的情境过来。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

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的习惯,把它们都能够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压迫。
  
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恰恰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如果我们遇到任何情境都“当愿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如何如何好。慢慢你会发现,你的心开始主导境了,而境不能主导你的心,是你的心主导了境。
  
境也许是某个人打了你一嘴巴,你心里说,愿众生不再受别人的欺侮,得到的是一个善愿;境可能是生病,胃痛,非常痛,你的心说,愿所有的众生不再受胃痛之苦。

你看,一个胃痛的境,被你变成了一个善愿;你遇到的境可能是,你的钱被小偷偷走了,于是你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改恶从善,放弃不善业。


当你这样去观照你的生活,就会体验到,心可以主导境。境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你的心。你要真正体验到你主导外境的力量,心量越大越慈悲,那你就得大自在了。
  
实际上世上没有对错,只有业。即我们以前造的业,现在受报。这叫因果。以佛教的三世因果来观察,基本上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

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烦恼是执着来的,痛苦也是执着来的。你觉得不好,特别反感,想不通想不开的时候,那就是愚痴,因为不会换角度。

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顺境和逆境是凡夫分别出来的。如果你执着了,心动了,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动,一切都是顺境。
  
放下不是放弃,轻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随缘不是随便,不执着不是不认真。统统地把"我"忘掉,别老带着"我",掺着"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做一切事,修一切法,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什么现象,你的心永远那么平静,永远那么清净,这叫解脱。
  
如果我们落在辩论中,落在非要搞清楚究竟谁对谁错,非要跟他闹个明白——你的心就困在是非里面,你就落在世间法里面。落在世间法里面,就没完没了,就苦海无边!

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世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节节肢解,全无嗔心,他达到了无诤三昧,真正做到了忍辱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圆满,忍辱的圆满就是如如不动,心境如如。这种境界很崇高。这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感恩佛佑众生,只要我们也做一朵清净之莲,莲花不必生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达极乐净土。
3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