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同样是诵经、持戒、修福,它可能是趣向三恶道的因,也可能是趣向涅槃的因。

南山律在家备览

[ 问 ] :


同样是诵经、持戒、修福,它可能是趣向三恶道的因,也可能是趣向涅槃的因,其原因是什么呢?

[答]:


资持云:上之三科,总论十界之因,故并名行。

凡罪即三途行,凡福即修罗、人天行,圣道即三乘佛果行。

历示心行,令识因果。

舍罪修福,革凡成圣,厌小慕大,趣一佛乘。


凡罪行、凡福行,圣道行这三科,其内容总论十法界之因:

凡罪行是三途、三恶道的因;

凡福行是修罗、人、天的因;

圣道行是声闻、圆觉、菩萨这三乘,以及佛果,这四种圣人法界的因,总共就是十法界的因。故并名为行,“ 行 ” 就是造作,因为这样的造作,所以会感召到未来相应的果报,所以称之为行。


如果像前面说到的,一个人修行的动机,是为了与别人竞争高下,而不是为调伏自已的烦恼,那就是与阿修罗道相应的行为。


所以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


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所以在修行时要注意,不要有这样的心态,否则越修行,阿修罗的果报越坚固。


以为自己是在行菩萨道,结果却离菩萨道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在修行时,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念头存在,要马上诃责自已,把它放下。


历示心行,令识因果。道宣律祖慈悲地,将各种不同的内心造作,历历分明地显示给我们看,就是为了令我们认识不同行为的因果。同样是诵经、持戒、修福,它可能是趣向三恶道的因,也可能是趣向涅槃的因,就看我们怎样掌握这念心。


如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开示:

先须专求己过,无责人非,见贤思齐,见恶内省,法法消归自心,时时警策自心,将定盘星认得清楚明白,然后看经可,坐禅可,营福可。

所以要舍罪修福,革凡成圣,舍弃种种的罪业习气,舍弃凡罪行,以修凡福行之基础;


乃至进一步变革凡福行的心态,不舍凡福行之积极培福,进一步修圣道行然后 “ 厌小慕大 " ,厌弃小乘的性空观,而修大乘的相空观、唯识观;乃至更进一步 ”趣一佛乘 " ,修行唯识观法,趣向于一佛乘。


此时,配合修性空观、相空观也好、专修唯识观也好,皆是一佛乘了。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问答:

第九课:出家宗致(2)

问答所在页数:125页上数4行至126页上数8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请此法宝可长按或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6
文章点评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2025-01-23
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梦参老和尚:上供,供神的东西不要拿来吃。供佛菩萨东西你可以吃,供神的水果等,你都不要吃。懂得这个道理吧?问:那不是浪费了吗?梦参老和尚:你供了,怎么还浪..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