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索达吉堪布:这样反复叮嘱自己几遍,心烦意乱的心态马上会改变!

藏传佛教Buddhism

关于业力,《正法念处经》中云:“一切风中,业风第一。”意谓:在所有风中,业风最厉害,它能把众生吹来吹去。

有些道友正在好好地闻思修行,被业风一吹,一下子就无踪无影了。个别道友本来学得很好,但被业风“呜”地一吹,一下子就卷到其他地方去了,非常可怜!

在业力牵引下,众生经常串习烦恼,因为业和烦恼的支配,就会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当同类众生的诸多身心痛苦发生时,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就应当将之堆积在欲使自己快乐的我爱执上,即修自他相换,由自己承担众生的痛苦,摧毁我爱执。

之前有个人非常痛苦,我说:“你应该观想代受众生的痛苦,将自己的安乐施舍给众生。”

他说:“我已经够痛苦的了,还要再代众生的痛苦,那不是更加痛苦!而且,我现在一点快乐都没有,拿什么施舍给众生呢?”

但我认为,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有很多快乐,比如:身体没有患非常严重的疾病,眼睛能见色法,自己可以走路,不用别人搀扶等,将这些快乐施舍给众生也是可以的。

因此,我们都要观修,在自己身心上代受同类众生的痛苦。特别是在自己贪恋一己私欲的自私自利心念生起时,要立即摧毁它,并将自之安乐施舍给众生。

这种修法,口头上说起来很简单,但要修到量,却要花一定的功夫。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方面的痛苦,作为大乘修行人,此时不但不会烦恼,反而觉得来了机会。

他要么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要么观察它的本质,一定会将之利用起来。就像一位好医生,所遇到的植物都可以配制成药一样。

真正的修行人,在业力现前时,不但不会逃避,反而会勇敢地面对。实在说,逃避并不现实。

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因此,在此时,一定要想到是前世的业障,并想方设法将之消除。

现在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痛苦时,都能正确面对,比如他会想:今世的痛苦来源于前世所造的业,这是必须承受的,为了下辈子快乐,今生一定要好好积资并发愿。

若没有信仰,或不承认前后世,在痛苦时,不但找不到妥善的方法,还会采取最不理智的行为。

为什么佛教徒自杀非常罕见呢?因为他有很多特别管用的妙药。而其他人,在遇到痛苦时,不要说修法,连正常的思维都被蒙蔽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因此,我特别不希望,大家在烦恼的约束下开始思维和行动,否则人一旦“变质”,什么行为都做得出来。

按照此处所说,将无人理我等痛苦堆积在“我”上,将让自己获得安乐转变为承受自他一切众生的苦难,无始以来的业障就会消除。因此,快乐并不一定好,而痛苦也不一定不好。

作为大乘佛教徒,毕竟都属于众生,所以除了利益众生之外,再也不应该有其他事情。但最关键的,在出现烦恼时,一定要使用大乘佛法的窍诀。

《入菩萨行论》中云:“意汝定当知,吾已全属他,除利有情想,切莫更思余。”意思是:意识啊!你应该知道,我早就已经把自己送给众生了,除了利益众生之外,再也不要想其他的。

在出现自私自利的心念时,如果我们能这样反反复复叮嘱自己几遍,心烦意乱的心态马上就会改变。

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已经属于众生,所以不应该再执着自我,而应积极利益他众。

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利他乃唯一工作,否则就是下岗。虽然刚开始很多人对这样的理念很难接受,即使接受了做起来也不习惯。

但若懂得这个道理,并再再串习,自私自利心逐渐就会减少,乃至断除。就像刚到高原生活,呼吸、走路等都很困难,但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很适应一样。

因此,一定要扼杀或克制无始以来不断串习的自私自利心,让利益众生成为自然,变为生活常态。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3
文章点评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