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处生,向何处死?
生而为人,何其所幸。和其它五道相比,人能感受到生命的苦乐参半,盛衰离合,又因为具有锐利的思维心,所以会思考其中的道理。
在所有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中,最大最重要的命题,就是生死。
顺治皇帝有首诗,其中写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从何处生,向何处死,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家、哲学家不断探讨研究的领域。可以说,一个人的生死观,决定了他会怎样度过这一生。然而科学和哲学虽然进步很大,但在生死这一领域还是所知甚少。
其实在久远以前,佛陀就证悟了生死轮转的原理,并且圆满细致的为我们讲解,可以说,生死之义,佛教是分析的最清晰透彻的。
了解十二缘起的重要性
揭示流转生死的根本,这就是十二缘起。这也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共的对生命真相的认知。
为什么一定要了解十二缘起呢?因为我们在生死中是没有自在的,我们不是自愿来的,也不是自愿走的。如果能够自愿,没有人会愿意投胎成动物,或者沦落到饿鬼、地狱道,受极大的恐怖和痛楚。
如果能够明了十二缘起的运作,就完整的把握了轮回的机理,再使用与之对治的方法,轮回的崩塌就不是一件难事,而我们也会获得究竟的快乐和自在。
十二缘起释义
这十二缘起支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我们先来分别了解一下这十二支的意思。
一
无明
是指我们的迷惑妄心,于诸法本来无我而妄执有我。
二
行
行是业行,因为无明,身语意就会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
三
识
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生起一念爱心而入胎。
四
名色
初步在胚胎中形成的身心。
五
六入
身心渐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逐渐形成,但此时还未接触到外境六尘。
六
触
是六根逐渐成长,到达能感受六尘境界的时候。
七
受
根尘相触,例如我们的耳朵听到种种声音,眼镜看到种种颜色形状。因为有受,就会有苦乐的感受。
八
爱
这里的爱是指贪爱世间圆满的心。因为贪爱而生分别,对于符合心意的就喜欢,不符合的就厌恶排斥,这就是轮回生死的根源。
九
取
因为贪爱,就会想办法得到更多,做很多事情满足这个贪欲,在此过程中造作无数的罪业。
十
有
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造业一定招感业果,轮转受苦。
十1一壹一一
生
因为之前的爱、取、有三支苦因具足,下一世就会轮回。
十2壹一一
老死
有生就有死。在老和死中感受无尽的痛苦。
令轮回崩塌的钥匙
在十二缘起支中,有两个关键点,它们像两把钥匙,决定了轮回的崩溃。
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就在第一支无明支上,只要它在,后面的都不会停止;而如果无明支没有了,后面的缘起支就不能存续了,所以最究竟的,就是断除无明。断除无明的方法,就是通过修持出离心、菩提心,最后靠证悟空性来断掉无明支。
第二个关键点是“爱”,因为爱,爱缘取,取缘有。爱、取、有三因具备,下一世轮回的因也就齐全了。有因必定感果,下一世没有选择,必定再入轮回了。所以第二个要断掉的,就是贪爱世间圆满的心。
认识这十二缘起,就能明白生死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有因必有果。思维十二缘起的道理,就能了知生死流转的缘起规律,就知道轮回中没有一个“我”,没有真正的快乐,毫无实义,因此要精进迈入解脱道。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