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很多书,包括很多佛学的书,但生活却越来越糟糕。工作做不长,工资低,收入少,生活压力大,和老婆总吵架,同事关系也处理不好。那些要吃苦要奋斗的道理,我也懂得很多,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是我不够聪明么?我该怎么办?
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好像很多人都是如此。
先给你讲个故事。
有个老太太,信佛多年。她退休后没事,每天在家带四岁的小孙子,每天早晚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念阿弥陀佛。
家里有个佛堂,老太太早晚都会在这里点香、磕头,然后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此期间,小孙子一般都是妈妈带着,这样不影响老太太念佛。
这天,妈妈有事出去了,老太太把小孙子放在客厅玩玩具,自己到佛堂念佛。
一会儿,小孙子跑过来叫奶奶,老太太说自己玩啊,别打扰奶奶。
过了一会儿,小孙子又过来,老太太说自己玩去啊。
过了一会儿,小孙子又过来,老太太不耐烦了,很凶地说:“自己玩去,再来奶奶就打人了!”小孙子不肯走,老太太把他拖到客厅,自己去佛堂继续念佛。小孙子哇哇大哭。
老太太在佛堂听到哭声,心烦意乱。出来凶了几句。小孙子哭得更厉害。老太太火冒三丈,咆哮起来:“不听话!说了多少次!念佛都念不好!”开始猛打孙子的屁股。
孙子的哭声和老太太的咆哮声此起彼伏。
故事讲完了。
学佛是为什么?降伏其心。
老太太学佛这么多年,好像也没有过好这一生。
你怀疑是因为你不够聪明。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一样过不好这一生。
最近几年反贪反腐动作很大,那些落马的贪官,没有一个不是聪明人。
他们处事圆滑,他们体恤民情,他们说话很有水平,甚至他们的业绩做得也很好,但最终还是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
我想他们一定读过很多书,也一定比你我都聪明。他们给下级做指示时,经常这样发言: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一心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他们应该懂得很多道理,但仍然没过好这一生。
有人不只是懂了很多道理,还写出深刻道理让别人懂。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写过很多著名的小说,如《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1953年,他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普利策奖,次年,又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老人84天都没打到鱼,第85天出海打到了一条重1500磅、比渔船还大很多的大鱼,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把鱼杀死,返航途中又遇到一波又一波的鲨鱼袭击,他出击、反抗、妥协。最终,拖着巨大的鱼骨架。老人回到了他破旧的小屋。
很多人看了这个小说,都不会忘记里面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很多读者因此而备受鼓舞,燃起对未来的希望,和与生活抗争的勇气。
出人意料的是,1961年,《老人与海》的作者,那个塑造了与生活抗争的硬汉形象的作者,甚至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作者,用一把猎枪结束了自己的年仅62岁的生命。
这算是被生活打败了么?或许在海明威内心中,他只是被消灭了。
能用小说讲出这么深刻的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有人说,一定要多看书,这样能改变命运。
其实不然,书看多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很多人懂了许多道理,却从不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每天还拼命去懂更多的道理。
看了那么多书,懂了很多,用来做学问、写论文、写小说,却不对照自己的生活。
我们学习那些道理是为什么?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讲给别人听。
我们造船的目的是为了渡河,但有人却一辈子执着于造更多的船。
有人说:明白了道理,应该用在自己身上。道理我懂,但我做不到啊。
好,这才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懂了那么多道理,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呢?
从抄经开始说吧。
我倡导大家跟我一起抄经。
有人问:“抄经有什么用?”
我说:“可以静心啊。”
“我太浮躁,觉得抄完了还是静不下来。”
“你抄了么?”
“没有,我觉得太浪费时间。”
我苦笑。
什么叫生活变好?
生活本来是一个过程。只有过程好了,我们才会说,我这一生过得挺好。
一天24小时,8小时睡觉,剩余16小时。
如果花一个小时在抄经,这一个小时至少没有其他时间那么浮躁吧。等你抄完了,这一天的1/16不浮躁了。如果每天一个小时抄经,也就是说,你生命中1/16的时间都不浮躁了。
小小的一份抄经纸,让你生命中的1/16的时间过得很宁静,难道不值得去做么?
这就是在生活中修行。
再说说其它的情况。
小孩在哭闹,打扰了你念佛,本来是要发火的,忽然想到,这不是被情绪控制了么?学佛不就是为了降伏这颗心么?于是你开始观照,觉察自己的情绪。下次小孩再哭闹,也不影响你的心情了。这样,小孩哭闹成了你修行的入口。
工作中晋升没有通过,你觉得很气愤,也很沮丧,开始抱怨。忽然想到:这就是人生的八大陷阱: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哈哈,没想到我一不小心就掉进来了。于是你觉察自己的情绪,不再为此苦恼。对待结果,保持平常心。这样,晋升失败成了你修行的入口。
生活压力大,老婆找你吵架,你也很生气。忽然想到:夫妻之所以在一起,也是各种缘分,业力牵引,都有因果。这辈子她这样凶我,很有可能是上辈子我欠她太多。就当还债吧,冤冤相报何时了。你这么想的时候,情绪也不起来了。反而开始对老婆升起慈悲心。这样,夫妻吵架成了你修行的入口。
工资低,收入少。你很努力但没有效果。忽然想到:这就是福报少吧。佛经中讲,要想增多福报,应该多做善事。那我试着平时做一做善事,这样就可以积累福报。这样,收入低成了你修行的入口。
有人骂你,你本来很生气。忽然想到:他骂我是在帮我消业啊,而他骂我,也是在造口业。他用造口业的方式帮我消业障,我应该感谢他。念经回向给他!这样,他骂你,成了你修行的入口。
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
走路的时候,你可以发愿:我如是行走在轮回中,希望我能够为利益众生做更多的事。
吃饭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一切因缘和合,阳光、雨水、大地、温度,各种因素才形成了这一顿午餐,要珍惜,要感恩,还要回馈。
睡觉的时候,你可以想象:还有多少人在外受苦受冻,我有这个条件睡觉,以后要多做善事。
你家里看见蜘蛛,不要打死,用纸包住,放到外面;路上看见蚂蚁,不要踩死,帮它运到安全的地带;本来要买条活鱼来吃的,改成买冰冻的鱼了......
每一件事,都很小,去做,就是在生活中修行。
能不能过好这一生,不在于你懂了多少道理,而在于你真正做了多少。
最后送你一首偈诗:
随于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何相状,
恒系正念与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觉察自己内心的状况,要一直保持正念和正知,始终以利益他人的态度做事。
这才是一个修行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