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很多人,都非常有希望在将来获得成功,尤其是研究企业管理和心理学的同学。但是在追求之初,树立正确的目标非常重要。
一方面外在的物质财富也不得不追求,对此佛教也不反对,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求内在的心灵珍宝。
为什么呢?因为外在的财富只能带来短暂和相对的快乐,并不能营造永恒和绝对的幸福;而心灵的财富则能赐予我们一种超越的、恒久的大乐,这一点也是经过千百年历史验证的。这种大乐的境界,虽然难以获得却真实不虚地存在。这种境界,出家人可以得到,在家人也可以获得。
确立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很重要,这样在实现目标时,才能真正对自他有益,乃至会对整个社会有巨大的帮助。
佛教里讲“万法唯心造”,心非常重要。不过有些人认为物质起决定的作用。当然,物质带来的种种便利也不可否认,但实际上内心更为关键。有一本书叫《幸福的历史》,作者是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他历时六年分析很多人的心态和幸福的关系,后来把结论写在这本书中。是什么结论呢?他说:幸福并非源于物质的丰裕,而主要来自心灵的安宁。美国耶鲁大学的校长说:“我们学校毕业的人如果到了任何一个地方,还是提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那就是耶鲁大学的失败。”确实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部分乃至大多数知识,到了社会上是用不上的。而永远用得上的是什么呢?就是一颗善良的心。诸如对社会和家庭负责任的心,乃至你处在世间当中都会需要。前段时间在香港召开了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与会的很多科学家、佛学家及其他宗教学家都一致认为:现代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从心入手,也就是说要从强大内心开始。如果内心没有足够的力量,外在的物质再怎么丰裕,也难以快乐。北京的一个大型集团在全国主要的企业家中,做了一个这样的调查:企业家中最有钱的是不是最快乐的?结果发现并不是。实际上最有钱的企业家中感觉幸福的不到10%,而农民、牧民等阶层中感觉幸福的比例反而更高。英国科学家罗素曾经在大概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到峨眉山。他当时看到很多抬轿子的工人,这些轿夫虽然大汗淋漓却笑容满面。他在日记中写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开心的一群人。表面看来他们担负沉重的体力活,应该会非常痛苦,但实际上他们很快乐。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时总是天真地认为世界很美好,认为进入社会时会有非常甜蜜的生活等待自己,但是现实并非所想象的那样。就像很多人读高中时觉得上了大学肯定很快乐,可是真正进入大学时,还是会面临各种压力。所以这些学生到了社会上确实也可能会走很多弯路——事业上的弯路、信仰上的弯路、感情上的弯路,最后自己想回头时,已经来不及了。张爱玲写的《非走不可的弯路》里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她的女儿想要走一条路。这位母亲就劝女儿不要走,因为那是一条弯路。母亲说:“不要这样,因为我走过这条弯路,你不要再重蹈覆辙了。”可是女孩非要坚持,她说:“既然你已经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我还是要走,即使是弯路我也不怕。”于是这个女孩就固执地上路了。结果确实是处处碰壁,甚至碰得头破血流。后来她终于走过来了。这个时候,她看到很多年轻人还要走这条弯路,于是就去劝他们不要这样选择。但是那些年轻人与她当初一样,都说:“不怕,我要走这条路。”所以,可能人到了五六十岁人生经验比较丰富时,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就会发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风风雨雨。每一种经历,对于坚强的人是一种磨炼,会让他成长得更快;而对于内心脆弱的人,却是一种折磨,可能令他一蹶不振。我也经常讲:在有最美好理想的同时,也应该有最坏的打算。这种心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你没有作负面的打算,一直想着梦想的美好,一旦出现障碍就会束手无策。比如我每次出门时就会想:路上车坏了怎么办?堵车怎么办?没有吃的怎么办?前段时间,我去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讲课。出发时我就想:万一路上堵车了怎么办?应该多带一点衣服;如果饿了怎么办?应该多带一点饼干;万一天黑了怎么办?还是带一个电筒吧。我就做了这些不好的打算。好像比起好的打算,不好的方面我想得反而多一点。结果在路上车轮真的坏了。当时是半夜,周围也没有人,这时我带来的小电筒就用上了。人生也是这样,很可能不妙的、不巧的、不好的会出现,所以应当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我们一定要知道:快乐源于心,源于一颗知足的心。而要获得这种快乐并不难,人人都可以。我经常想:如果我的一只眼睛失明了,那我对有双目的人会很羡慕,“如果我也能有双目,其他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如果我的一只脚残缺了,我对有双脚的人会很羡慕;如果我的两只脚都失去了,我可能会想“哪怕让我有一只脚,拿拐杖走也可以”;如果我的牙齿总是疼痛,我就会很羡慕牙齿好的人。所以人确实需要知足。有时候人们痛苦不一定是因为缺什么。法国皇帝拿破仑,在他所处的时代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且地位、权力等方面他也无可比拟,他的军队也非常勇猛。可以说,当时整个欧洲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羡慕他。但是他在最后的日记里说,他一生中连一天的幸福也没有拥有过。与他恰恰相反,美国的海伦•凯勒是既聋又盲又哑的一个残疾人,但是她觉得自己非常快乐和成功,她对所有人讲:“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为什么有些人有强大的毅力来圆满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人即便遭遇小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现在很多年轻的大学生、企业家表面看来充满青春能量,但实际上内心却脆弱无力,在感情、工作或生活中遭遇一点点风雨时,就开始苦不堪言、绝望不已,甚至走上自杀之路。现在有的统计中说:在中国,一年有28万人自杀,近200万人自杀未遂,而这些自杀和自杀未遂者中大多是青少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心态没有调整好。如果心态调整好,不至于走上绝路。感情和事业上遇到很大的障碍时,其实可以换一条路。我经常告诫一些遇到感情挫折的年轻人:世界上并不是除了他(她)没有其他人了,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也许没有他(她),你的生活还会更加灿烂。当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点压力都没有也不可能。这时就需要学会一些调心的方法,比如参禅。我最近遇到一个做企业非常成功的台湾人,他有大概八百多的下属。我问他:“你为什么做企业如此成功?”他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管理高层领导时不是完全用制度,而是用一种心理方式。”我详细问:“到底是什么心理方式?”他说:“我平时要求这些高层领导(因为下面的员工不一定能接受,所以主要针对高层领导),每天上班前禅修10到15分钟。在禅修过程中,边吸气边观想所有的智慧、能量、信任、爱心都被吸进来;呼气时观想心中的嫉妒、贪执、傲慢、自卑以及犹豫、焦虑等都通通呼出去,内心处于安静祥和之中。这样大概安住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都这样不断训练,他们的内心就强大起来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管你有没有信仰,学会调心都很重要。比如我们每天都需要洗脸,否则就会尘土满面。同样,我们也需要时时洗涤内心,否则心中也会滋生污垢。如果内心被污垢逐渐占据,你就会变成不辨方向的迷惑者。但是除了一些宗教人士,一般的世间人似乎对此并不关心,这是很可惜的。以禅修来调心是一种心理疗法。现在美国各个大学都设有禅修中心来推广这种疗法,欧洲的很多大学也有,中国有些大学也设立了。不知道华师大有没有?应该有吧,我听说你们的心理学很好。曾经有很多人问李嘉诚:“你的成功源于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但实际上他已经用自己的生活给出了答案。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禅修,每天10分钟左右,保持了很多年。禅修可以使人身心健康、做事有力。所以,可以说禅修是李嘉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乔布斯的传记中也记载了他在印度学佛的经历,而且他也是每天坚持禅修,尤其在召开企业高层会议之前,他总要禅坐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