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你是为了什么而渴望大彻大悟?

慈诚罗珠堪布

         

 菩提心的修法01

菩提心的修法分三: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菩提心的修法。

01

菩提心的重要性

第二个内加行的修法是发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说起来十分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放下自私心。但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的自私心已经串习得太久太久,这个习气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极其浓厚的。积重难返,想立即将其铲除,自然绝非易事。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先修慈悲心。我们为什么那么自私?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慈悲心,不为他人着想,一切的一切,只是为自己打算。如果真正生起了比较强烈的慈悲心,菩提心也自然而然会大功告成,没有那么麻烦,没有那么困难。很多修法都是有窍诀的,掌握窍诀以后,就不那么难了。如果没有窍诀,让你当机立断地放下一切自私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利益众生的事业当中,一般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无论有多大的难度,我们一定要去做。

菩提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无论是修净土宗或禅宗等大乘显宗,还是修密宗,其出发点皆是菩提心,这是它们的共同基础。

比如,念佛的人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也要取决于他的目的。如果往生的目的只是因为轮回很苦,自己不愿意继续轮转,想到极乐世界去享受,就已经南辕北辙了。因为往生净土也需要四个条件,既然其中的菩提心已经荡然无存,又怎么能够往生呢?

禅宗讲明心见性。为什么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要做什么?其实,明心见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转法轮、度众生。如果没有考虑度化众生,仅仅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而希望大彻大悟,就不是大乘佛教的禅宗,只能算是小乘法而已。

所以,一切的大乘法,都需要以菩提心作为基础,密宗当然也需要。没有菩提心,所作所为的因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倘若因地不正,必使果招曲迂,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

真正发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会不讲任何条件地付出一切。对菩萨的要求就是这样,自发心修学大乘佛法以后,就不允许为自己打算。

有人会反问:我们现在都是普通的凡夫,不为自己打算,自己的事情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答复,如果你放下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无条件地付出,那么,自己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办,这毫无疑问。对此有很多公案可以证明,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无不是最佳的例证。所以,现在一定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无论是大乘法或小乘法,在法的本体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或是密法呢?在它的本体——这六个字上面,并没有大乘小乘的差别,那如何来区分大小乘呢?就是要看你的动机,即你为什么要念六字真言。

若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产、健康、长寿等而念观音心咒,这就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只是世间法;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但只是为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这个六字真言的念诵就是小乘法;如果你念六字真言时,没有求世间法,而是求解脱,不但是求解脱,而且不是为独善其身,而是为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那么,你所念的这句六字真言就是大乘法;在这种发心的基础上,若具备了密宗所讲的殊胜见解和修法,如一切法本来清净和生圆次第的修法,以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去念六字真言,这就是密法。

这样,六字真言便有了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个层次差别。六字真言就是这六个音节,其上并没有这些分别,念出来的是同样的发音,但是由于动机、目的不同,就导致各种差别显现于其上。

同样的,在佛像前供一盏灯,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若不看动机,就说不清楚。如前所讲,若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等而供灯、烧香、拜佛,就通通和解脱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世间法;如果是为自己的解脱,就是小乘法;如果是为一切众生的解脱,就是大乘法;若再有密宗的智慧和修法,就是密法。

在一盏灯的灯芯、油和供杯上,是分不出大小乘的,在所供奉的佛像上也同样不能区分。如果以菩提心供养阿罗汉,就是大乘法;如果发的是世间的心(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即使供养密宗的普贤王如来等,还是世间法。所以,法本无高下,关键在于发心。由于发心的不同,其结果就有着天壤之别。这相当重要。

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经常念佛或坐禅。那么,请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是出于好奇,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念佛也是一样,一心不乱地祈祷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修禅者,你的目的又是什么?请大家都回头反省一下。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那么,无论是为自己的解脱,还是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所修的都根本不是大乘法。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实际上没有。灌顶的形式本身,肯定是大乘的灌顶,但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发心,就不能成其为大乘法。如果不是大乘法,小乘的灌顶并不存在,世间法中也没有这样的灌顶,那你得到的是什么呢?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没有菩提心,就不可能修大乘法。

在本书第一卷中,曾讲过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希望大家能看看。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所有这些问题说明:没有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必须要发菩提心。

6
文章点评
2021-05-05
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 ——人生十项所知
人生十项所知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SUMMER痛苦是出离的因,应当了知它是善知识生活显得一帆风顺的人,很难产生出离心,容易把生活过于理想化,天天都自鸣得意地.. <详情>
2021-04-29
你是为了什么而证悟空性?
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抉择内在的精神世界无实有 现在再反过来观察我们自己。佛经中讲人是由五蕴组成的。我们都知道,人的肉体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等构成.. <详情>
2021-03-22
波粒二象性
【编者按】为什么电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当你看你的小狗的时候,它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下次再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于是,你的大脑自动填补.. <详情>
2021-03-20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第三个回向,是宗喀巴大师自己的一个回向。这个回向非常重要,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每一次发愿、回向的时候,都要这样回向:《缘起.. <详情>
2021-03-02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 稻秆经系列 · 190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A story about you这个地方《稻秆经》的原文有问题,《稻秆经》的这个问题不是翻译的问题,后来藏文的佛经也经常有这样子的问题。最早的时.. <详情>
2021-02-21
何谓如来藏
分巨商家居安防何谓如来藏1、如来藏的不同称谓如来藏也称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传佛教里,还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圆满。这些名称都是不矛盾的。2、大空性.. <详情>
2021-02-10
人生十大必须
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作为佛教徒,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如果不做,就无法走上解脱之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 <详情>
2021-02-08
证悟空性的方法
不生、不灭、不住Like the Star River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