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实修干货:为什么说内在修行要与社会融合并重?(一)

实修心语

很多情况下我们看现在这些人,尤其修净土法门念佛的这些人,虽然说每天也念,但是最后临终的时候往往失去正念,这个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我们看《佛说阿弥陀经》里专门讲到这个问题,临终的时候最关键是要“心不颠倒”。那什么是“心颠倒”了呢?这里面有很多种表现。比如说有的修行人一辈子也吃素,也念佛,甚至还受各种戒,搞得很像回事。结果到临终的时候,他就开始有颠倒,比如说患病,念佛的念头提不起来;比如说平时好好的,一到临终,忽然各种各样因缘导致他对念佛求生这件事产生怀疑了;甚至有的人直接就想要吃肉,要造种种的恶业,或者种种恶因的干扰就会出现了。

这种情况下念佛求生是有障碍的,所以说最后心不颠倒,这一点是很关键的。而我们通过平时的修行,就是要慢慢地把我们种种业力提前消掉,省得在临终的时候、关键时刻业力爆发,那很容易导致我们的心就颠倒了,就提不起正念来了。平时我们多做一点,多辛苦一点,多流点汗,把这些问题在临终之前解决掉,临终的时候我们就会比较轻松。

而且现在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为什么说我们比较鼓励大家前期修行的时候要精进一些呢?因为通过精进修行,一方面能够消除我们的业力,另一方面也锻炼我们的心力。大家知道临终的时候四大分散,这个古人打比方就像乌龟活着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壳脱下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执着、贪爱很重!平时通过精进,通过突破这个方式,我们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就是要真正地破除我们对这个身体的贪爱、执着,破除我们对这个娑婆世界的很多情啊,爱啊,一些放不下的东西。必须把这些东西都能破掉,我们临终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放下,才能走得顺利。

所以我们看净宗九祖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专门谈到关于信愿往生的问题。我们怎么叫建立了一个真正求生西方极乐的正愿呢?他概括了八个字,叫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必须要达到这八个字,才叫生起了正愿,或者说切愿。那怎么叫厌离娑婆呢?这可不是说我们哪天吃了亏了,受了苦了,自己感受到身心的种种痛苦,不想在这个地方待了,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厌离娑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我们的避难所,而是我们修行进一步成就的地方。

我们真正生起厌离娑婆的心是指什么呢?不论在顺境、逆境,不论自己一帆风顺的时候,或者痛苦的时候,这个欣求极乐的愿都是不退的。这才能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所以跟一般人的理解,好像我们吃了点亏、上了点当,觉得这个地方没意思了想要走,那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而这个心,要怎么才能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呢?必须通过我们的行善实践来磨练。在平时的时候,大家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力,要磨练自己的心志,同时也强调要消磨个性。因为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很多情况,是我们根本无法预见的。

过去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修得也不错,自己还有一些徒子徒孙什么的。临终的时候他本来正念保持得挺好,忽然飞来一只苍蝇,“嗡嗡”围着他绕。周围的弟子还挺好心,拿了一个拂尘给他赶苍蝇。结果一不小心把这个拂尘扫到他脸上,扫到他鼻子了,马上他心里的嗔恨心就生起来了。大家知道临终的时候,那一个念头的作用要比我们平时强烈得多。因为临终的时候面临身心分离,念头的作用是非常厉害的。如果这个时候一念是嗔恨心起来,马上就可能把我们引到恶道去了。这一生的修行功夫,也可以说就有点蹉跎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一方面我们说有因果,但是从直接的原因来看,就说明这个人的修行是不过关的。遇到这种情景马上心念就发生变化,心态发生变化,这就成了他临终往生能不能成就的关键。所以平时我们要下功夫。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心念,仍然有自己很强的个性;或者一遇到问题,自己的贪嗔痴爆发就很猛烈,没有办法平静下来的话,那临终的时候,求生恐怕也会遇到困难。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要通过平时我们多去行善实践,在这个行善实践的过程中,跟这个社会去接触,跟形形色色的人实实在在去磨。磨的过程中才能把我们心里面这些负面的东西、刚强的东西,一点一点去掉,这样才行。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光是平时做功课也挺舒服,一个人关起门来修感觉也挺好的,但我们不知道,内在一些基本的问题、要素没有给我们解决或具足,那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就可能会遇到困难。那个时候遇到困难可就不像现在了,我们说行善突破的时候,或者功课突破的时候,哪里磨破点皮啊,打瞌睡昏沉起不来啊,临终时候可就不是这个问题了,那就决定了我们将来要往哪里去啦!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一起被启发。
5
文章点评
2020-12-11
遇到困难障碍违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遇到这些问题。
1被疑惑困扰的菩萨们我们看《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实际上就讲的是这个问题,所有所有这些东西:遇到的困难、自己的迷惑、感受到的种种违缘、对立、痛苦,.. <详情>
2020-12-10
如果精进超过了我们能承受的限度,会发生什么情况?
《阿含经》里面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名字叫做二十亿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他在出家之前,家里面比较富有,所以身上的这些装饰、.. <详情>
2020-11-27
(深度剖析)三坚持和云思维,你是不是割裂了?
(一)过去我们在谈到慈光文化的时候,很多的都是讲我们的种种的理念,比如说像我们的六部曲,三坚持,功课,学习,实践,这方面的内容。而较少的应用我们云思.. <详情>
2020-11-19
抓的治病方子是不是见效,这是根本
【原文】三迦叶①、目犍连②诸阿罗汉,先师外道已有成验,自负不浅浅矣。而一闻佛、一见佛,幡然改图,积岁所尊所崇弃之如鸿毛,故能续佛慧命,师表万世也。向.. <详情>
2020-11-08
一遇到问题,就拿业障当借口?恐怕这是在逃避问题!
喜欢请点关注 就像我们这个师兄开玩笑,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大家就怎么说,就诵经、拜忏,等佛菩萨加持给我们解决,永远是这一套,那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云思维!.. <详情>
2020-11-06
我们每天做功课,佛就在亲自说法,亲自度众生,亲自给我们无量无边的好处
【我们每天做功课,佛就在亲自说法,亲自度众生,亲自给我们无量无边的好处】第十五天,佛为什么只让洴沙王准备餐具呢?因为一到吃饭的时间,所有的器皿中自然.. <详情>
2020-11-02
为什么你总是找各种理由不肯学工具用工具?
所以靠什么来做菩萨的事?大家注意,靠云思维做菩萨的事。这个能不能理解?这套工具给我们是干嘛用的?是在现有的这个凡夫的能力、凡夫的范围、凡夫的智力水平.. <详情>
2020-11-04
这个很重要:认清自己真实的修行阶段
可以说现在出了很多很多的开示,出了很多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让我们全部的去体会掌握,我觉得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那怎么办?找自己的结合点。我们现在处在一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