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惭愧是贤善人格,也是修行要诀

大圆满光明藏

——转自《菩提洲》

“知惭”“有愧”是圣者七财中很重要的两种。不要以为自己生起惭愧心、羞耻心是不好的事情,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常怀惭愧。

什么是惭愧心呢?如《瑜伽师地论》云:

“谓诸菩萨于罪现行。能正觉知我为非法。内生羞耻。是名为惭。即于其中能正觉知。于他敬畏外生羞耻。是名为愧。”

《大般涅槃经》中也说:“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

“惭”是自己责怪自己,认为自己真不应该做这种不正确的事情,即“内生羞耻”;“愧”则是害怕圣者的呵责,害怕善道友的斥责,害怕自己违背了佛陀的教言,即“外生羞耻”。

这种愧心并不是世间八法,为了希求一个好名声才害怕别人讥讽、呵责,而是出于自己对于上师教言的殷重心,对于佛法想要依教奉行的心,以及对于因果的敬畏。

 01

从贤善人格的角度,惭愧是珍贵的品格。

拥有这种品格的人,不需要法律的约束,自然会很自觉,绝不会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即使因一念之差做了什么,也会中途停下来。

用世间俗语说,这种人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伤自伤他。

自律、反思,以及儒家所说的“慎独”,其实都含有这层意思。一个人,当没有任何人看着他的时候,他的言行动念是怎样的,能够真实反映出他的人格。

 02

从修行的角度,惭愧是断恶的动力。

古语说:“知耻近乎勇。”如果知道羞耻,就可以具足很大的勇气,断恶行善——止住非法的事情,使言行动念与因果相符。

没有惭愧是所有罪恶的来源。无论持戒还是忏悔,最关键的都是“惭愧”。在金刚萨埵修法的四对治力当中,最重要的也是惭愧心。

惭愧心的本质,其实是对自己恶念恶行的厌恶。所以,没有惭愧心,就一定会黏着恶业,不知道刹车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如萨穆札论师所作的《菩萨戒品释》云:“即由无惭无愧,能生爱乐。”德光论师说:“言爱乐者:爱谓意乐,至心欢喜;乐谓加行,安住其事。爱谓爱其恶行,乐谓乐其恶行方便。”

这里的“爱乐”,就是对于不符合因果的伤害自他的言行,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状态。如果对于恶业麻木不仁、不知羞耻,将会成为我们修行上一个很大的障碍。

◎ 寂天菩萨

如何成为知惭有愧的修行人?《入菩萨行论》中寂天菩萨讲过一个方法,心中作意思维: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
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意思是:诸佛菩萨圣尊们可随时随地依神通力无碍现见一切,因此我所有的言行及心念(身语意三门的一切造作)必然毫无覆藏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如是思惟后,想到自己时时刻刻的所言所行都会被佛菩萨了知,就会对自己不如法的言行生起惭愧心,对上师三宝生起敬畏之心。

寂天菩萨说,知道佛菩萨无碍观照着自己之后,会产生三种心态:惭、敬、畏。

 01

惭愧心

我们之前讲过,惭愧就是缘于自己、缘于他人而生起想要约束自己行为的一种心态。当我们放逸散漫的时候会想到:我现在这样放逸散漫,将毫无遗漏地被十方诸佛菩萨知道。由于害怕诸佛菩萨观照到,自然会生起惭愧心,进而会调整身语意以符合佛子的行为,具足正知正念。

比如,在本该念经打坐的时候,散乱的习气涌上来,非常想打开电脑看综艺节目,这时要提醒自己:想要散乱、不想行持善法的心念都被十方诸佛菩萨所了知。他们慈眸恒视,耐心地等待着你意识到错误。这样一下就生起了惭愧心,自然可具足正知正念,断除放逸。

 02

恭敬心

你可能会说:“佛菩萨看着就看着呗,我为什么要恭敬呢?”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在上师或其他高僧大德面前,你的内心一定是谨慎收摄的,这种自制会自然而然在身体和语言上流露出来。

例如,你不大可能在上师面前翘着二郎腿、嚼着口香糖,或者粗声粗语地和别人说话、肆意开玩笑。这就是恭敬心的体现。

同样的,诸佛菩萨也并不是唐卡上的形象或是泥塑的物品,更不是远在天边的人,他们的智慧和方便非常圆满,不论你是否见得到,他们都是遍在的。

 03

畏惧心

为什么会生起畏惧心呢?因为害怕自己令诸佛菩萨不欢喜,怕他们会呵责自己,自然会防止自己犯错误。比如,刚生起一个“度众生、求佛果太难了,不如自求解脱”的心念,可转念一想“十方诸佛菩萨都会知道,他们会不欢喜,会呵责我的”,自然就会放弃这样的想法。

总而言之,由惭愧、恭敬和畏惧之心,自然而然会具足正念,远离恶业。我们要有这样的智慧,将一句训练我们贤善人格的教言转化为指导自己修行的方法。

部分内容编辑整理自
《入菩萨行论·浅释》讲义

6
文章点评
2020-09-20
老爸的第一次护生
——转自《菩提洲》周六晚老爸给我来电话,说南京的阿姨约他去放生。我心中暗喜,之前跟阿姨拜托过,有机会带他去放生,看来是要成行了。爸爸说,早上八点半要.. <详情>
2020-09-20
闲谈莫论人非
达真堪布:闲谈莫论人非轻易地评价别人,除了罪业,什么也得不到。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人的过失。要评价别人,判断别人,最起码要有他心通.. <详情>
2020-09-20
为何上师会示现生病?
我们都知道,由于众生业障沉重的原因,很多弘法利生的高僧大德示现疾病。面对上师的疾病,有些弟子虽然会以恭敬心承侍上师,但如果没有智慧去认识到此事的真相.. <详情>
2020-09-20
宗萨仁波切:这本经书即使每天抄写五个字,也能积累无数的福报!
伟大的大乘学者月称说过,一个人至少需要证得菩萨初地,才能解释佛经。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太可能参透经典的,我只能猜想。佛的跟随者们写了很多了不起的.. <详情>
2020-09-11
惭愧是贤善人格,也是修行要诀
——转自《菩提洲》“知惭”“有愧”是圣者七财中很重要的两种。不要以为自己生起惭愧心、羞耻心是不好的事情,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常怀惭愧。什么是惭愧心呢?.. <详情>
2020-08-16
世间琐事,何时放下何时了
世间上的琐事,若去希求,就没有一个完结之时。 何时放下,何时才会了。-无垢光尊者-万劫难得的暇满人身,我们已经得到,也拥有修行佛法的种种条件。但若被今.. <详情>
2020-08-16
索达吉堪布:夫妻姻缘极为无常,就像市场上聚集的人一样!
在一些大城市中,商人时常汇聚于市集,现在两个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聚在一起做生意,过一段时间就各奔东西,不可能永远聚在一起。所有所谓的夫妻和家人,也是因缘.. <详情>
2020-08-02
索达吉堪布: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和希望,千万不要寄托在某个人的手里
人间世界中,你虽然有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等等,但是在你遭遇痛苦时,世间亲人对你也是无有助益。比如说当你死亡的时候,任何一个亲人除了哭以外,无..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