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排版:馨田
随着气候暖化,蝗灾可能也是我们未来的“日常”。2020 年初,蝗灾在数十个国家肆虐,一度逼近中国边界,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昆虫泛滥成灾,但用杀虫药又会给空气、土壤和水源带来负面影响……刚好考虑到昆虫的高蛋白属性,也有人提出: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虫子太多了,我们就张开嘴?
尽管已经媒体上已经谈了好几年,但全球范围内,吃昆虫这件事依然很小众,也许还会有人对带有昆虫(哪怕是原料)的食物,感到恐惧、肮脏……明明是比肉食更可持续的“会飞的高蛋白”,为什么都端不上餐桌?
昆虫这么好吃,你为何不吃?
原因也许可以用一句话回答:因为我们城市化了。
美国怀俄明大学昆虫生态学家和哲学家 Jeffrey Lockwood 认为,我们对于昆虫的情感反应,不是简单的害怕、恐惧,而是恶心。她认为这既是自然进化产物,也是现代文化所致。
在自然界中,人类进化出了对于识别昆虫存在敏锐视觉;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昆虫是“不速之客”,代表家居环境的卫生程度低下。Jeffrey Lockwood 还因此写了一本书《思想入侵:人类为什么害怕、憎恨和热爱昆虫》。
但吃昆虫对营养和环境的好处,是很多学者都认同的。
2010 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教授马塞尔·迪科(Marcel Dicke)在 TED 大会中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吃昆虫?
这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一个反问句。
他总结食用昆虫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传染率低:以新冠病毒、猪流感、禽流感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极大威胁人类健康,而昆虫与人类生理差别大,不易传染疾病;
能量转化率高:10kg饲料可以生产9kg蝗虫,却只能生产5kg鸡肉,3kg猪肉,1kg牛肉,养殖经济效益高;
环境友好:畜牧养殖场占据全球70%的可耕种土地,排放的甲烷、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的20%,比所有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还要多。而饲养昆虫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环境影响也较小;
蛋白优质:对236种可食用昆虫的营养成分的分析显示,许多昆虫的蛋白质、脂肪、钙、铁、锌等含量甚至超过传统肉类。
当时马赛尔教授就预言,在 2020 年,昆虫将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菜肴。
但结果大家看到了。今年,昆虫依然没有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如果打开电商网站找昆虫食物,会发现购买人数都不超过 10 个。
那作为食物端上餐桌,昆虫的机会在哪里?
蛋白棒、薯片、酒……
那些变着法子让你吃虫的人
尽管我们还没吃上,但在国外,昆虫食品其实已经成了食物创新公司最热捧方向之一。
Global Market Insight 的调查显示,2019 年食用昆虫市场已超过 1.2 亿美元。根据行业网站 Bugburger 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0 年 7 月,全球至少有 325 家以昆虫食物为主要产品的创业公司。
我们也搜集了一些案例。
- 磨成粉做零食 -
因为整一只吃看起来有点吓人,所以很多创业公司目前的处理方式,都是把昆虫磨成粉末,加入了预包装的食物中。
例如,借鉴电影《雪国列车》中的创意,两个美国年轻人 Gabi Lewis 和 Greg Sewitz 就做了一个昆虫蛋白品牌 EXO,把蟋蟀做成蛋白棒,用在了零食和非常需要蛋白补充的健身市场。
类似的产品在中国也有。意大利人 Massimo Reverberi 在中国市场做了一款蚕蛹“薯片”,Bella Pupa(中文名:馋宝宝),味道比普通薯片重一些。
他上一家创办的公司是在泰国的 Bugsolutely,一款添加了 20% 蟋蟀粉的意面产品 Cricket Pasta。
- 酿酒也可以 -
等等,这不是咱们中式的泡酒。
一般的啤酒都用啤酒花发酵,但现在,一批新创公司采用昆虫提取物发酵出了具有独特口味的啤酒。
如 Dailey Crafton 研制的黄蜂啤酒,Savu Sirkka 的烟熏蟋蟀啤酒,南非可乐豆虫啤酒,荷兰De Molen 研制的蝗虫啤酒,以柠檬草蚂蚁为原料的新西兰 Aaardvark 啤酒,还有比利时的甲壳虫啤酒。
- 让狗狗先吃起来 -
除了给人吃的昆虫食品和饮料,宠物食品也是食用昆虫创业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英国的宠物食品创业公司 Yora,他们生产的狗粮中 40% 的成分来自一种黑水,这是一种生物降解垃圾和蛋白转化技术,黑水虻幼虫首先以人类食物残渣为食,将其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质,再加工成狗粮,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产生营养价值。
- 还有高级昆虫餐厅 -
如果,我们把吃昆虫的氛围做得很高级,会如何?
迪拜设计师 Sahil Assadi 做了一个 “蝗虫小馆”餐厅的设计(虽然是概念的),从菜谱看起来就挺优雅的:
什么蜂蜜味增炸蚂蚱,秘制可乐焗蚂蚱配沙拉酱,斯里兰卡风味椰汁蚂蚱......经过了烹饪方法和异域风格的配料优化之后,居然让人有点期待了?
Sahil Assadi 甚至把餐厅周边和名片都想好了:
这个视觉项目这么费尽心思,做得这么高级,背后其实是设计师希望人们喜欢上“很难亲近”的昆虫,至少,让人对这件事不是满心恐惧,而是好奇和期待起来。
目前,市场对未来昆虫食品前景还是很看好。
调研公司 Meticulous Research 预计,从 2018 到 2023 年,全球可食用昆虫的市场将会达到11.8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8%,其中,亚太地区预计达到 4.7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36%。
吃昆虫背后的争议和隐忧
虽然创业者众多,而且市场规模可能也大。但昆虫食品行业,目前还有不少争议。
一个关于昆虫福利保护的重要话题是:“昆虫能否感到疼痛”?
推崇 “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rism,由澳大利亚哲学家 Peter Singer提出)的素食群体认为,“感受苦痛的能力”是衡量一个生物是否有主体性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标准。过往的科学实验指出昆虫因为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而无法感到疼痛,所以不受到动物福利法保护。
2012 年,星巴克公司中的草莓星冰乐饮品就被曝出使用了胭脂虫作为红色染料。胭脂虫是一种生活在仙人掌上的一种昆虫,他们被广泛用于食品染料中。迫于素食者的声讨,星巴克公司宣布改用西红柿为原料的食用染料。
2019 年,澳洲悉尼大学副教授 Greg Neely 及其同事发现,果蝇在伤愈后有类似长期慢性疼痛的反应,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昆虫能够感受到疼痛的迹象,但进一步的研究还将继续。
在福利之外,昆虫食品安全问题,也依然还在研究中——包括过敏风险、积聚毒素或致病菌的可能性,各国标准并不一致。
虽然中国 3000 年前就开始吃虫子,但目前食用昆虫行业规模小、技术储备不足、配套设施缺乏、行业政策依然滞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野生动物和食用昆虫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月25日,《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就把经人工繁育、饲养的龟、甲鱼、蛇、鸟、昆虫等野生动物列为禁食动物。
美国在政府监管上也含糊不清,2019 年 8 月的一篇学术文章指出,长久以来,美国食品药监局(FDA)一直将昆虫视为人类食品中的污染物,如今对于昆虫是否可以成为人类食物原料仍没有清晰界定。
在阿里巴巴 172 家昆虫食品产品中, 宠物食品占18%,鸟食占 4%,其他食物和饮料占 10%。而这些供应商主要来自于亚洲,其中,中国最多,占 67%,泰国次之,占29%,韩国占 1%。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的研究人员认为,进出口昆虫的监管不当,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如何规避风险,把食用昆虫的环境效益最大化,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