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六道”是什么样子,“轮回”的根源是什么?

天天佛禅


在我们的凡夫心中

具有六道众生的

心理特质,

当这些心理外化后,

便呈现出

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轮回”

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

根源就在我们的心

换言之,

在我们的凡夫心中

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

当这些心理外化后,

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存在,

因为那是看不见的。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

无须向外寻求,人间已然有六道之别。

饿鬼

其特征为渴求无度,不知餍足

生活中,

很多人对地位、金钱、感情

也存在一种病态渴求

即使拥有再多,

仍无法满足,

仍一味索取,

这就是与饿鬼无异的心理特征。

畜生

其特征为愚痴

这也是它和人的根本区别所在。

人具有理性思维,

而动物只是凭着本能生存、享乐。

事实上,

很多人也处于类似的生存状态,

一生都是为衣食、

为改善生活条件奔忙

活着是为了生存,

生存是为了活着,

对人生再无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那就与动物的生存状态相差无几了。

地狱

其特征是身心时时处于极度痛苦中

世间有不少人,

现世就遭遇了这种苦不堪言的处境,

有些是被剧烈的病苦纠缠

有些是被无尽的烦恼折磨

身心倍受煎熬,

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

这种生活状态,

正是通常所说的“人间地狱”。

阿修罗

其特征是嗔心极重

并以争斗为乐

这样的人,

现实中也比比皆是。

他们热衷于各类争斗、挑衅,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似乎只有在争斗中才能感受自己的存在,

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佛法观点来看,

世界正是人们内心迷妄的显现。

所以,六道也没有离开我们的心。

我们有什么样的心,

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就会感得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7
文章点评
2020-03-27
在寺院吃斋饭,需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 <详情>
2020-03-27
善用七种心,善对九种人!
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 <详情>
2020-03-27
学佛一定要知道如何修福修慧
文:如瑞法师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 <详情>
2020-03-27
学佛是修养自己,不是修理别人!
知识、经验须从修行中完成修养,才能成为智慧,否则将是佛法中所谓的“所知障”,而“所知”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因为“所知”不完整,所以学佛行修要求解行并重.. <详情>
2020-03-26
【每日禅语】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详情>
2020-03-26
梦参老和尚:她念错咒中的字,为什么还灵?
不是咒灵,是你的心灵《普贤菩萨行愿品》梦参老和尚 讲解不论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当中,做的时候,你的心不动,这就是随缘了。咱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 <详情>
2020-03-26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报,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出家!
《明史 ·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饥荒时出家为僧的.. <详情>
2020-03-26
这几种动物在佛经中有着这样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