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读诗 NO.16
吉檀迦利「第16献歌」
作者 | 泰戈尔
译者 | 闻中
朗读 | 翁立
我接到了这盛世庆典的请柬
我的生命因此受到了祝福
我的眼晴看见了
我的耳朵也听见了
在这场宴会里面
我的任务是奏乐
我已竭尽全力
现在,我只想知道
那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吗?
让我近前以瞻仰你的容颜
并献上我默默的礼拜
这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吗?
泰戈尔的中国缘(1)
1913年,泰戈尔作为东方人,首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曾赴日、美、英、德及瑞典等国。1923年初,泰戈尔的助手、英国人恩厚之来华,向北京大学表示了泰戈尔的访华意愿,但北大无力接待,恩厚之只好去找青年诗人徐志摩,徐志摩立即与恩师梁启超商量。
梁启超于1920年成立了讲学社,与商务印书馆达成了一项协议,延聘西哲来华讲学,而书馆年助5千元,可以垄断演讲稿的出版权。讲学社曾邀杜威、罗素、杜里舒访华,震慑于泰戈尔的名气,梁启超立刻表示同意。
泰戈尔的中国缘:与梁启超等在一起
泰戈尔来华之前,有许多准备工作,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为了“预热”,《小说月报》在9、10月连推两期“泰戈尔专号”,连孙中山、阎锡山、逊帝溥仪、梅兰芳等都对此事高度关切。
而徐志摩作为他的译者,早在1923年7月26日便去信云:"我算是替您作讲台翻译的人。但要为一个伟大詩人作翻译,這是何等的僭妄!这件事若是能做得好,人也可以试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澎湃激越,或夜莺的热情歌唱迻译为文字了!"
泰戈尔的中国缘:与徐志摩、林徽因在一起
于是,1924年的4月12日的中午,泰戈尔所乘的船抵达了中国的上海,岸上已有600人在码头等候。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古老又极亲密的兄弟。"
但于行走与演讲的途中,因时因地的思想与中国的思潮不合,亦召来了各种激烈的批评,如陈独秀写道:“请不必多放莠言乱我思想界!泰戈尔!谢谢你罢,中国老少人妖己经多的不得了呵。”
泰戈尔深感意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他伤感地说:“我是倦了,我年纪也大了,我也许再也不能会见你们了……因此我竭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万不要理会那恶俗力量的引诱。”
5月20日的告别辞中,泰戈尔又说:“你们一部分的国人曾经担着忧心,怕我从印度带来提倡精神生活的传染毒症,怕我摇动你们崇拜金钱与物质主义的强悍的信仰。我现在可以吩咐曾经担忧的诸君……我没有本领可以阻止你们众人奔赴趋利的闹市。”
行李装上了车子,一位侍者追上,问道:"先生,你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带走的吗?"泰戈尔回答:"没有,除了我的一颗深心(Nothing.But my heart)"。
1924年4月14日,泰戈尔甫至上海的第三日,便起程赴浙江的杭州,游西湖,谒西泠,参净慈、灵隐二寺,并应浙江省教育会邀请演讲。泰戈尔回国后,便着手构建印度国际大学的中国学院,邀请中国的学者与学生访学。哲学家徐梵澄,画家徐悲鸿,佛教大德太虚上人,学者季羡林等,都曾到访过此所著名的大学。
1929年6月15日,泰戈尔去日本途中,复曾路过上海,请徐志摩转赠胡适两本书,并亲笔写下:Remember me(记住我)。
——闻中
《吉檀迦利:献歌》(Gitanjali: Song Offerings)是泰戈尔获得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单词“献歌”的译音,这部风格清新自然的宗教抒情诗集是泰戈尔“奉献给神的祭品”。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咏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悲喜,表达了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对生命的关怀和思索。语言优美,哲思深刻。
《吉檀迦利》经由闻中老师精雅的翻译,将泰戈尔诗歌中对生活、理想、生命等方面所要表达的深度以精准的措辞表现了出来,读来深刻优美而又不乏生动轻快之感,是《吉檀迦利》继冰心译本后别样出彩的一个新译本。
作者 |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1861年—1941年)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饱含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译者 | 闻中
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哲学博士,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商学院教授,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主讲人,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专家组成员,重新认识印度”译丛主编,英国伯明翰大学与印度辨喜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印度生死书》《行动瑜伽》《吉檀迦利》《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太虚大师演讲录》《道德真经集注》《梵学与道学》等11部。
朗读 | 翁立
无量空间联合创始人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 | CAA阅读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 | 鹭鹭
1
END
1
正念 瑜伽 无量 SPACE
长按 ·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我们